作者:Lorand C. Laskai
日期: 2014年9月12日***本譯文版權歸作者/刊登機構所有,轉載請保留此聲明。***
許多台灣人對日本殖民統治的影響所抱持的看法好得出人意表,而直到今天,他們對日本殖民的記憶依然深刻。
在台南這個台灣南部的城市,最新的熱點是一座近期翻新重開的舊商場。每一天,客人都在由商場入口延伸到大街上的人龍當中熱切等待。即使太陽花運動領袖,本地名人林飛帆也不例外。商場賣的主要是手工製作的商品和藝術品。這些都是本地生產的,對於一個經常受到外力影響的島嶼來說,它們有力的顯示了台灣人的別出心裁和創意—簡而言之:獨立精神。
然而,商場裡賣的東西雖然是本地出產的,商場本身卻不是:它是日本殖民時代留下來的東西。沒有人掩蓋這點,而事實上,它的日本美學得到精心保存:售賣日本零食的侍者穿著切合那個時代的服飾四處走動。“這是我們的傳統和文化,”一個穿著日本和服的女侍者對我說,“為什麼要忘記?”
雖然這商場可能並不顯示台灣人認可日本在台灣通常殘暴而不公正的殖民統治,但它至少顯示了某種對台灣日本傳統的戀舊之情。當然,很難想像在其他經歷過日本軍國主義的國家會出現類似這種對日本傳統的俗氣懷念,在海峽對岸的中國大陸當然不會有。
那商場確實顯示的是台灣與其前殖民者之間複雜有力的連繫。的而且確,要是日本和台灣開始利用它們之間的歷史關係的話,可能會對遊戲有重大影響的正正就是這一亞洲強權政治慣常忽略的連繫。
在日本,安倍晉三那右翼政府的興起,他以積極外交政策之道喚醒沉睡巨人的努力對台灣而言可能意味著一種企圖。對日本來說,台灣處於一個重要的地緣政治十字路口。安倍的自由民主黨(自民黨)已經有成員在高調提倡日本版的美國台灣關係法,一個容許更多外交以外關係(extra-diplomatic relations)的法案。
在台灣也可以看到日本台灣加強關係的潮流—雖然,因為官場雜音的影響,要注意到這點並不容易。在近幾個月,台灣支持統一的總統馬英九和執政國民黨針對日本採取頻繁瑣細的動作,最引人注目的舉動是在上個月,當時日本的博物館當局在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館的海外展覽廣告上用錯標籤,隱射中華民國並不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也許為了提振低落的支持度,又或者展示他是台灣名義上自治的捍衛者,馬英九在日本正式道歉之後還是把爭議升級,取消了第一夫人對日本的官式訪問,又指示政府機構舉辦活動和展覽,突顯日本過去的戰爭罪行。
然而,近月來這種台灣日本之間關係的全面惡化仍然只是官方政策,而不是民眾的觀感:台灣公眾愛慕日本。去年一項調查的結果顯示,日本是台灣人最喜愛的國家,從那時至今,這點沒怎麼改變。台灣人仍然是所有日本產品如飢似渴的消費者,由時裝到音樂都一樣,他們欽羨日本的自由價值以及後工業社會。大多數人希望台灣和日本的關係在將來會更緊密。
真正的新聞在8月中出現。當時,前總統李登輝—人們通常視他為台灣獨立運動之父—讚許日本的極右派系和他們重新重新闡釋憲法第9條的嘗試,容許日本採取更有力的軍事政策和以硬實力為本的外交政策。李登輝的讚賞之詞和其他比鄰日本的東亞國家的反應對比強烈,事實上,中國和韓國的反應是加強聯繫。對這些國家來說,日本過去暴行的記憶深刻痛苦,但對台灣則不然。
回顧過去,這分別的原因不難明白。台灣是日本帝國的第一個殖民地。為了顯示日本是能夠和西方比肩的殖民者,它把台灣視為樣板殖民地,在島上推行現代化,提供現代教育和服務。曾經在日本學習的李登輝就是個典型得益者。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許多台灣人自願加入日本軍隊,有些人更為日本作戰捐軀,例如李登輝的哥哥,他和日本其他陣亡者,包括一些甲級戰犯,一起長埋靖國神社。李登輝在2007年的一次具爭議訪問期間參拜了神社。
當然,日本在台灣也犯了無數暴行,其中一些在今日的台灣有人在紀念,比如受歡迎的歷史劇《賽德克. 巴萊》所講述的霧社事件。這種歷史敘述和人們對國民黨在白色恐怖時期所犯的多種暴行的立場對比強烈。
的而且確,對許多台灣人來說,“解放”只不過是把佔領者由日本置換成中國。佔領的分別只在於佔領者在實行統治時的反覆無常及殘暴程度。日本的統治也許不公正,但在大體上保持一致,自始至終都是典型的技術官僚做法,這種特質,由征戰疲乏、衣服破爛的中華民國士兵登陸台灣時開始的中國統治顯然並不具備。
“日本人至少使我們現代化,中國人只是製造了爛攤子,”這樣的講法在有台灣老人的地方不時可以聽到。
中國人拋棄了解放者的稱號,改以殖民霸主的面目示人,民眾也公開這樣看待他們。那些反抗國民黨統治的人發現,可以用台灣人的集體記憶來衡量和評斷一個殖民者。於是,對台灣的民族主義者來說,日本的殖民統治成為了很方便好用的歷史記憶。台灣人發現,對一個殖民者的記憶保存得好的話,可以用來反抗另一個殖民者。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撇除媚俗之愛,在黨國體制解體和民主化這麼多年—亦即是說顯性殖民統治告終—之後,為什麼台灣人對日本的記憶仍然深刻?也許是因為,對許多台灣人—尤其是台灣南部深綠地區的人—來說,殖民統治從來沒有結束。通過阻礙台灣民主的憲制漏洞,強加於中華民國的束縛以及持續阻擋台灣取得真正獨立的一個中國政策等,殖民統治延續了下來。
今天,日本有望對台灣獨立抗爭起新的作用:成為台灣的國際退路。在太陽花運動燃點了反對和解的情緒,並使台灣與中國對立之後,對日本帝國管治台灣的回憶很可能會有新的含義。
Lorand C. Laskai 現居北京的自由作家,先前在台南居住的時候關注了當地的社會運動。他是New Bloom—一份有關台灣政治的雜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