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黨與社會的信任契約」,這是我參選民進黨黨主席的政見,對於新階段的民進黨發展,我提出下列主張: 1.面對執政黨一意孤行的國家危機,民進黨不能只有對抗的角色,更應該強化社會溝通,凝聚多數共識和力量,重新建立黨與社會間的信任契約。 2.經過群眾路線到議會路線,民進黨未來更要與公民團體建立共識、互信,以及共同的行動目標,積極走向公民路線。在共同目標的推進上,政黨不必然要當領導者,但是一定是同行的夥伴關係。 在此基礎上,我們將與公民團體展開下列對話: (1)總體經濟戰略的選擇 (2)憲政體制的改造與民主深化 (3)符合台灣戰略利益的兩岸政策 (4)青年未來與世代正義的落實 同時,架構新境界智庫作為黨與公民團體之間的公共事務對話平台。建立與公民社會的對話機制,共同形塑國會黨團的立法議程。 3.年輕世代是台灣未來的希望,更是最生猛的改革動力,他們的語言、思考、行動方式都與傳統不同,我們必須學習打開世代對話的空間。我們將推動: (1)設立數位黨部,開辦青年議會,搭建與青年世代對話平台,強化世代連結,擴大社會基礎 (2)推動新世代人才養成計畫,有系統培訓:國際事務和兩岸、立法和公共政策以及中央地方各級參政人才,培養具備領導、溝通協調與組織能力的新世代領導人才,加速世代傳承。 (3)任期內加速完成黨組織與領導的世代更新。 4.從中央一元領導走向多元草根力量,地方黨部和基層民代應該發揮更大功能,作為社會力的網絡聯結點。 5.我們重視兩岸交流,也重視民主價值,我們堅持「民主程序、公平正義、社會溝通、法制監督」,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積極面對兩岸交流,也將採取行動,與社會凝聚出最有利的共識。 現場媒體問答 問:蘇謝都不參選?你的參選抱負? 答:兩位前主席在周一上午宣佈退選,為了讓黨更和諧,我非常感激,尤其兩位都是創黨的黨員,在黨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也伴隨走過風風雨雨,他們對黨的貢獻,我也十分感佩,希望在這次的主席選舉過程中,能平順,也讓黨再次凝聚、在一起,一起面對我們現在面對的挑戰。 我 想,現在最大的挑戰,是國家、人民對政治和政黨的不信任,這是因為長期以來,政治結構和政治文化所產生的問題,我們也希望透過這一次,能有機會,讓黨有機 會重新和社會建立互信關係,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很多黨內部的自我反省和改革,以及和社會大眾,尤其是公民團體的深度對談,讓彼此相互之間有一種信任的關 係,或許我們還是有不同的立場,或在立場上有差異,但我們可以一起朝一個目標去努力,讓這個國家可以更好。 對談的模式? 我們需要再跟公民團體作進一步的溝通,大家都知道,公民團體是蠻多的,他們對公共議題也有自己的立場和想法,我們就必須一一去找出來具有代表性或正在形成的公民團體,去結構一個對話的機制,在我們可以充份在不同的公共議題上作溝通,作一個共識的形成。 我也建議各位去參考我的政見,也有談到這一些。 接下來面對核四公投特別條例? 這 是台灣一、二十年來持續面對的問題,但是台灣這社會在今天看核四,和過去看核四的角度跟感受都不同,在日本福島事件之後,台灣社會對核四廠的焦慮是很深 的,社會大眾也開始有了一個凝聚共識的開始,我想,社會上大多數人都認為核四應要停建,執政者也應要反映民意,擔起責任,作個決定,立即停建核四。 如 果國家的領導人、執政者不肯擔負起責任,我們也要要求他把這個選擇權,這個決定權交給人民,所以公投就是必然要走的一條路,絕不是行政院現在提出來,在林 義雄先生眼光中的欺騙性的公投,如果我們要從事核四公投,我們也要重新結構核四公投,昨天黨中央提出,我們要有個特別的立法來處理核四公投,這是個正確的 方向。 問:列為七合一的共同政見? 答:我想,黨中央有一定的看法,我們會繼續作後續的處理和執行。在學運之後,台灣社會的氛圍和期待也有一些改變,我們會重新檢視一遍,看看有什麼需要再強化的地方。 問:兩岸監督條例在審議中?民間版是兩國論入法?上任後會有調整? 答: 監督條例是有它政治層面的問題,但重點在於能夠實際、有效的監督政府對外的談判過程,從實體面來看,是學運最聚焦的地方,也就是人民對兩岸間的不透明協 議,是有高度焦慮,同時也展現出對政府的不信任,在一個無法被人民信任的政府的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到,人民的要求,就是要強化對國家和政府的監督。 我們先聚焦在這個實體面上,政治面的問題,以台灣人民的智慧,和人民對國家現有問題的深刻體會,我相信會有一個解決的方法。 問:馬邀辯論? 答: 我不是沒跟馬辯論過,我跟他辯過很多次,包括總統大選時,不過,總統的辯論,在我幾次交手的經驗中,他總是把辯論當成文宣的一部份,我覺得,我們現在所面 臨的問題,是人民對不透明的協商,感到非常憂慮,最重要是人民對領導人、對政府是不信任的,以致於在這種焦慮跟對領導人不信任的情況下,各界對於監督條例 的要求聲音,才會這麼高,這是總統要去面對的問題,也就是說,他要怎樣作,才能讓人民安心,這是總統要去作的事,這不是辯論可以解決的。 問:藍委說您在陸委會期間的審定,有黑箱過程? 答: 我要非常誠肯的告訴馬總統,現在人民憂慮的事項,我會建議他,跟我一樣,把公聽會的記錄好好的從頭到尾看過一遍,裡面所表達的擔憂和憂慮,是真的,可是政 府機關的回答是虛的,這一套協議,沒錯,有利有弊,但政府只講利,不講弊,弊在哪裡,人民擔憂的事情,他打算如何處理?這才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該要作 的事,既然經過學運之後,社會也有了一定的共識,就是我們趕快來立法,讓實質監督的機制能作實質審查服貿,這是社會的共識,也是總統的責任,要去確實執 行。 問:藍委說您任職陸委會期間,主張不受國會監督? 答:這又是馬總統的選舉手法,我也感受特別深,因為2012我也跟他選過總統,我也知道他的手法,這是他模糊焦點、錯誤解讀當初的情勢,我們要知道,這套法律的修改,是在2002年,是12年前的事,而我們現在面對的情勢是, 第一,我們在修改這個條例之前,所有的兩岸事務,都是行政權,完全沒有國會置喙的空間。 第 二,在當時,兩岸間的開放跟交流是有限的,所以在那個情況下,民進黨執政,我們第一步走出去,把一部份的監督權交給了國會,這是在當時是個非常進步的作 法,也就是我們把有千涉到法律修改的協議,送到立院去審議,但是沒有需法律修改的,把它留在行政權的範圍,這是當時的立法背景,在當時,也是非常前進的立 法,但法律要跟著形勢來修改,馬政府在2008年之後,快速的加大跟中國間的交流和開放,2002年的法律結構已不夠用,所以在2008年之後,民進黨持 續的要求,要訂監督條例,國民黨也擋了108次,因此,對於一個執政者,沒有回應民間的要求來強化監督,反而把這種時空環境完全不一樣的事,拿來千拖,這 不是一個領導人應該作的事情,我已再三解釋,我也寫過很詳細的新聞稿去給社會大眾解釋,尤其,總統應該要好好的看一看。尤其他是台大法律系畢業,也作過陸 委會的副主委,他如果看不清楚,也看不懂我的新聞稿,那我真的要有點同意台大法學院院長講的話了。 問:三階段黨改? 答: 我還未看到黨改的規劃,我相信,將來會有個討論的過程,我們也有很多黨員同志,包括大家都提出來,是否要有個大家能暢所欲言的機會,這都很好,民進黨本來 就是民主的政黨,也有個傳統是大家都能講各自想講的事,我覺得,如果我們可以恢復這個活力的話,對一個政黨來講,也不是壞事。 我們必須要更深刻的體驗說,我們是一個政黨,政黨不是只是聆聽跟交換意見,更重要的,政黨要能凝聚更多的支持、力量跟共識去解決問題,這是政黨應該最重要的一件事。 問:對黨改的看法跟主張? 答: 在我過去幾次的講話中,多多少少都有提到,我們這個黨要開放一些,我們要讓外面的人進的來,也讓我們的人可以出去,跟社會大眾可以連結,讓民進黨變成是一 個社會大眾能寄託的對象,我們也必須要肩負起執政失敗,在國民黨不能滿足人民的要求跟期待的情況下,我們要扛起責任,社會希望政府和政黨能作的事,我們要 扛起責任來作,對我們來講,我們必須去作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重建社會對民進黨的信任,或許在過去,我們因為執政過,在政治現實的壓迫之下,我們有些事 採取了比較妥協的態度,在沒有跟社會大眾溝通之前,很多人懷疑我們對很多價值的堅定,是否能維持住,這是溝通,也是如何跟社會接軌的問題。 因此, 我們必須要作兩件事,第一,我們要跟社會溝通,共同形成我們對很多公共政策議題的議程,另外,我們也必須凝聚更多的力量,跟我們能站在一起,也只有我們有 更多力量凝聚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才有改變的能力。如果我們沒有社會大眾在我們後面的話,我們終究是最多只能講出社會大眾不滿,而無法改變現狀。 所以,我覺得,對民進黨最大的挑戰,就是讓我們跟社會可以連結,可以成為大家信賴、承載責任的政黨。 問:公投條例若過?綁大選? 答:這要看時間上能否配合,若在選舉期間公投,自然有助於投票的人數跟投票率,在其他國外的實踐中,也常見跟選舉一起來作公投,但是我們不要忘了,重點不是選舉,重點是公投,重點是反核四的這件事。 |
from 蔡英文 http://www.iing.tw/2014/04/blog-post_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