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s banks: a rotting core
by David Keohane
譯自 http://blogs.ft.com/beyond-brics/2011/12/02/chinas-banks-a-rotting-core/#axzz...
中國在上星期三因為對經濟放緩的憂慮,不得不把所有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下調50點子,開始放寬銀根。可是評級機構惠譽國際 Fitch 認為這樣細微的下調幅度對信貸擴張幫助不大。
更令人擔心的是,惠譽國際質疑中國銀行流動資產的水平,又說中國銀行度過即將來臨的資產惡化的風暴的能力真的不如人們預期的那樣,因為評級修訂是有可能的。
在2008-2009年的危機以前,每一年進入中國金融系統的新存款規模之大,而流出的資金卻是那樣微不足道,以至於債務有否收回對銀行贖回债券的能力通常沒有多大影響。惠譽在星期五發表的報告說,在當時,無論不良貸款的比率是1%還是20%,存款和其他資金流入要涵蓋所有負債,通常都足夠有餘。
現在不是這樣了。根據惠譽的報告:
從2009年起,整體營運現金狀況因為融資額和流動資金收緊而減小,以前穩定不動的存款現在流動性增強,融資需求居高不下,大量的信貸被逼不作記賬。到2011年底,預計二線中國銀行將發布大約1.6萬億人民幣的聯合營運現金赤字,而這些銀行在2009年的盈餘為4250億人民幣。國有銀行則預料將繼續錄得最終經營現金盈餘,儘管比2009年下降了超過一半。
惠譽說中國的金融界面臨足以削弱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的挑戰越來越多。該評級機構追溯問題的根源,指中國2009年的刺激方案—
對正規和非正規銀行的槓桿作用推波助瀾,導致房地產和基建設施的大量過剩,侵蝕金融業界的流動資金,推高了通脹。
雖然惠譽不相信中國金融體系內部的壓力—對地產商,中小企業和地方政府的非正式貸款—還沒達到系統性的水平,但該評級機構—
認為這些並不是壓力的個別案例,而是信貸過度熾熱,以及政策取向過於則重信貸控制和固定低利率、優先考慮國營機構而不是私人公司和存戶、主張忍耐和支援而不是重組的表徵。這樣看來,近來的問題可能只是個開始。
惠譽預測短期內借貸者會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援,包括貸款延期、重組、以及發行債券。報告指出,假如這樣的話,也許可以在短期內掩蓋資產質素轉壞的問題,但隨著不良貸款的償還慢得若斷若續,最終違約率將通過流動資金壓力表現出來。
那麼就會使得中國銀行的現金頭寸真正的受壓,新貸款受到制肘,中國的經濟增長因而受限。然而,惠譽認為目前商業銀行21萬億的信貸能力再加上16萬億的存款準備金,是足以防止任何重大的短期混亂的:
但要是目前的侵蝕速度繼續下去的話,可以想像,2012年的現金限制會具有更大制約力。一些小銀行拓展新信貸的能力減弱,可能需要大幅度減免準備金的要求。
存款準備金率的減免得要大於剛剛實行的50點子減幅。惠譽的報告說:
中國人民銀行近期削減50點子的存款準備金要求,對舒緩流動資金緊絀儘管有幫助,但是規模太小,對信貸擴張能力沒有任何意義。在2011年因為融資額和流動資金緊絀、以及銀行面臨的財富管理產品賠付要求壓力增大,信貸能力大幅收窄。
但是,許多分析師視這一削減為寬鬆週期的開端,削減空間還多的是。因為自2009年起,存款準備金率的要求由15.5%上升600點子,從借貸市場抽走了四萬四千億人民幣。
報告指出,由2010年年中開始,由市場驅動的利率和許多其他指標已預示著銀行業界的融資額和流動資金穩步收緊。
中國的存款按絕對值計算正在縮小,其基礎數字正在起變化。報告說,兩個重大轉變來自影子銀行體系那與日俱增的高回報誘惑,引走了資金;而本地銀行推出越來越多的財富管理產品。這些目前佔總存款額10%的財富管理產品的問題在於它們增加了存款的流動性。
根據報告:
在過去,一個中國的存戶不論在哪一家銀行存錢,所得的利息都是一樣的。今天,哪一家銀行的財富管理產品的回報最高,他就可以把存款轉到那裡。因此,中國原先粘著不動的存款現在的附著力減低了。現在,中國的銀行第一次需要競相推出高額存款紅利,不然財富管理產品的投資者便會撤出資金,轉到其他地方投資。在2011年發行的財富管理產品當中,有四分之一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有效期,意味著財富管理產品的投資者會不斷重新評估前景,繼而決定未來把錢存到何處。這一事實加劇了競爭。
而當流動資金收緊,銀行便越來越依賴同業借款來還款給產品投資者。由於月底道期的財富管理產品的份額如此之大 - 從而使得資金能夠注入到需要填滿的資產負債表當中-- 為了償付財富管理產品的利息,劇化了月底時的現金爭奪。從2011年8月至10月,7天銀行同業拆息(SHIBOR)在月份的中、下旬差距為170點子。
當然,如果客戶到別處尋求更高的回報的話,中國那些全線提供低收益儲蓄賬戶的銀行,真的只能責怪自己了。也許流動資金外流可能推動這些銀行體系的利率走高。
惠譽批評,推動人民幣加快國際化和開放資本帳戶,造成了對融資額和流動資金的侵蝕:
離岸人民幣發行點心市場的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的貿易結算的開展、香港銀行向中國企業和銀行信貸的積極擴張、以及內地居民的消費和境外投資的強勁增長等,都導致越來越多融資和結算在中國國內銀行系統以外的地方進行。
而因為對資本流入的限制,中國企業在境外所得的金錢很大一部分沒有帶回國內。可是,有時债券的償付資金是來自陸上資源的。這樣,企業存款最終從大陸的銀行系統向境外債權人流失,也許這就是最近從中國外流的資本增加的一個因素。
即使是中國的大型國有銀行也感到壓力。根據惠譽的說法,這些國有銀行的最終經營現金頭寸由2009年的5295bn人民幣下降至2011年(估計到今年年底)的2386bn。這一現金流量墊的急劇減少,意味著中國銀行贖回债券的能力越來越取決於收回某些部分的現有貸款。
在一個預期未來幾個月資產狀況惡化的環境中,這是個壞消息。
from kriz cpec's posterous http://kriz-cpec.posterous.com/8391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