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3 October 2011

温贷危机和会跑路的一代



温贷危机和会跑路的一代

正当全世界在观望中国政府是否会购买南欧国家主权债券以拯救欧债危机的时候,中国却必须注意自家的信贷危机了。四月至今,九十多名温州老板欠款外逃、民间债务总额200多亿。温家宝总理10月12日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意味着在温州的民间信贷危机被中央政府干预和暂时压住。

有人把温贷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加以对比,但因为温州民间贷款的规模和危机程度,还远没有到国家级危机的水平,因此对比显然失当。不过,温州民间信贷出现的断裂问题,却代表着中国奇迹最主要的贡献者——私人中小企业——开始运转不下去了,并且这些企业主的出路选择都非常单一:跑路移民。

《哈佛经济评论》网络版4月份曾经把把中国官员富人在外国读书的孩子们,称为“Just-in-case Generation”(以防万一的一代),说这些家庭一旦中国经济出现危机,就会移民,而在外受教育的孩子,就成为打前锋的“以防万一的一代”。而这样做的家庭中,温州人显然占很重要的比例,欧美各地高中大学,温州孩子已经占一席之地。

自古有商贾传统的温州人,因为独特的商业人际和信息网络,对投资利润的敏感度也在全国数一数二。前些年的温州炒房团、买矿团和今年的老板跑路,本质上都是对资本的追逐。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广义货币M2的年增长率在20%以上,这等于说,如果任何投资的获利年增长不超过20%,那么就“跑不过通胀”,而放眼全中国,能达到这样的高额利润的,当时也就是煤矿和房地产了。

这就是包括温州在内的沿海地区实体经济渐渐破产的主要原因——辛辛苦苦雇人一年的小工厂利润,还不如在上海炒一套房子,那么必然引发民间信贷相对发达的温州人,开始家家参与高利贷投资,支持金融投机。这样的投机显然危险,因为煤矿买卖终究会被国家管制,而房地产就是泡沫,迟早有不再上升的时候,高利贷就会无法还清,而今年就是这个时候。但温州老板在无他处可投资的情况下,只能抱着捞一把就是一把的心态,权当为投资移民筹集资金。

中央目前的干预,也只能算是压住。因为要求国有银行放宽对中小企业信贷操作难度又大,而且也于事无补。国有银行的信贷结构,从业绩考核和基本政策上就是亲国有企业、疏私人企业,一纸命令无法从根本改变这样的歧视。

目前温州政府从中央政府获得疏困支持,追加了180亿的小企业贷款指标,基本上能填满这次出现的资金漏洞,这样环环相扣的民间贷款网络就不会因此蔓延成家破人亡的大范围悲剧。不过这样实质上是以国家财政为温州资金漏洞买单,是金融上的维稳。在填满了温州200亿贷款漏洞之后,一切的问题都回到起点:没有多少可以跑的过通胀的投资点、房地产泡沫结束后投机者资金断裂。只要包括温州人在内的商人继续觉得跑路是最安全的投资,中国的经济危机就没有结束。


from Anti Says: http://mranti.tumblr.com/post/11390838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