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7 October 2019

台灣金馬獎入圍名單公布:56年來政治味與藝術味的牽扯

有「華語奧斯卡」之稱的台灣電影金馬獎在10月1日公布第56屆入圍名單。但中國因政治因素禁止國內電影報名金馬獎,使得今年中國電影全數缺席金馬獎,引發各界議論。

有評論擔憂台灣的金馬獎已經「去中國化」,淪為台灣本土電影「自導自演」的獎項。但也有人捍衛金馬獎在華語影壇多年的權威,認為今年的入圍名單除了缺少明星光環之外,仍然是以藝術價值為依歸的重要獎項。

1996年開始接受大陸電影報名參加的金馬獎,被外界認為是華人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近年來因為中國電影崛起,許多中國電影及演員都拿下金馬獎大獎,包含賈樟柯、章子怡以及婁燁等電影人都陸續拿下金馬獎。

台灣本土金馬獎?

第56屆金馬獎在10月1日公布入圍名單。由於中國官方今年8月宣佈「暫停」所有中國電影工作者參與本屆金馬獎競賽,導致許多中國或中港合作的電影退出競賽,今年入圍名單幾乎全是台灣以及少數香港及東南亞電影,頒獎典禮定於11月23日舉行。

許多受矚目的中國影片無法參賽。譬如金馬獎常客婁燁執導的《蘭心大戲院》、王小帥的新片《地久天長》等等重點中國電影全數缺席。入圍的台灣作品包含今年台灣票房冠軍《返校》,台灣重要導演鐘孟宏、蔡明亮、張作驥與趙德胤都有作品入圍。

同時,金馬獎影后得主、馬來西亞演員李心潔再次入圍金馬獎影后名單,樂團「五月天」以及日本知名音樂家阪本龍一的音樂作品也入圍金馬獎。

針對中國電影缺席,金馬獎委員會執行長聞天祥告訴媒體說,此次有三種情況,「一種是沒報名,一種是報名中途取消,第三種是報名但最後沒有入圍。」他以1993年陳凱歌的作品《霸王別姬》為例表示,當年因為台灣相關電影法令關係導致該片無法報名金馬獎,「但當年的金馬獎一樣精彩,因為有李安的《喜宴》、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競逐獎項。

然而,同時也有許多評論批評此次入圍名單,幾乎全數為台灣電影,讓金馬獎成為「台灣金馬獎」,並歸咎於去年在金馬獎獲獎時就台灣認同發言的紀錄片導演傅榆。

金馬獎政治風波

傅榆在去年金馬獎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獲得最佳紀錄片獎。她在金馬獎頒獎禮上致辭時說:「我真的很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身為一個台灣人最大的願望。」

此發言在當天典禮引發政治風波:不僅是來自中國的獲獎者上台以「中國台灣金馬獎」表態,當屆評委主席鞏俐亦拒絶上台頒獎。

中國網友也在豆瓣批評傅榆的發言,讓藝術沾染意識形態。中國國台辦在去年11月28日表示,絶不會因為傅榆發言禁止中國影片參加金馬獎,國台辦代表馬曉光當時強調,金馬獎是「兩岸電影人開展交流的平台,兩岸同胞應共同珍惜。」

然而,今年8月中國改變態度,發文禁止中國影片參賽金馬獎,導致中國和香港電影放棄或中途退出金馬獎競賽。

此外,原已擔任本屆評審團主席的香港導演杜琪峰,也以「與電影投資方合約所限」為理由,在9月辭去金馬獎評審團主席,引發外界嘩然。

據此,許多兩岸影視圈人士批評傅榆在藝術殿堂談論敏感議題,傷害了兩岸電影交流,甚至有人批評她有政治意圖。傅榆後來在接受BBC中文採訪時否認自己的發言有任何政治動機,但為其發言傷害到的人表示歉意。
台灣電影界反應

不過,部分電影界人士認為將此次中國電影缺席金馬獎歸咎於金馬獎或傅榆並不公平。

台灣知名影評人羅比對BBC中文稱,金馬獎本來就不是商業片主導的電影獎項。相反,它一貫鼓勵導演及演員不斷突破,就藝術成就頒發獎項。羅比說,今年入圍的影片比起之前入圍得獎的影片,絲毫都不遜色,「只是少了星味」;「唯一可惜的是,失去像《大象席地而坐》這樣優秀的中國電影在今年競賽的機會,但這不是金馬獎要負的責任」。

不願具名的某華語知名片商高層施先生告訴BBC中文,56年前金馬獎設立的時候,因為當時的政治背景,本來獎項就有政治味。但近20年來,金馬獎努力轉型,一切以藝術為主,評審及執行單位都十分嚴謹,不受干擾。

施先生稱,「金馬獎是所有華人電影人最想要拿到的獎項,這是多年來的努力維持的局面,所以今年入圍的名單還是華語電影界的高水平名單。在現在的兩岸情勢下,金馬獎只是被政治牽扯的其中一個,不只是金馬獎,其實還有其他文化交流也被打斷或阻止。」

1962年台灣由」國民政府新聞局」舉辦金馬獎,「金馬」二個字是取自金門及馬祖的前綴。金馬兩地,是國共內戰及冷戰時期時,台灣與中國大陸軍事對峙的最前線。
金馬獎與兩岸對立

為了獎勵國語影片,金馬獎創立初期,更嚴格規定報名角逐的影片須獲得凖演執照,內容以國語發音或配音,能配合政策或具深厚倫理教育意義,且申請者須為台灣境內製片公司。

像是1982年由台灣導演王童執導、吳念真參與編劇的台灣版《苦戀》獲得金馬獎獲得最佳攝影獎,是1980年代台灣「反共」主旋律電影。

金馬獎過去也不准中國大陸電影參賽,直至1990年初期才有限度開放中國電影人及電影報名。 1996年台灣首次總統直選才全面開放,這也是中國大陸電影首度無任何限制地納入參賽範圍。

當時兩岸對立嚴重,更因為台灣1996年舉行首次民主總統選舉,中國多次進行飛彈發射及軍事演習,試圖影響選舉結果。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派出艦隊到台海巡航,向北京發出警告。

去年金馬獎之後,中國官方在今年宣佈「暫停」所有中國電影工作者參與本屆金馬獎,中國或中港合作的電影退出競賽。施先生同意,對許多演員或電影工作者來說,當然會有寒蟬效應。譬如,有些電影或演員不願意報名金馬獎,或推掉一些表演機會。

施先生說,中國大陸不讓電影參賽,傷害的是中國電影的獲獎機會。他說:「譬如畢贛的電影,因為金馬獎的肯定,引起全球華語電影界的高度重視,新加坡年輕導演陳哲藝在金馬獎50週年打敗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在50位影帝影后面前拿下最佳影片,就代表了金馬獎的公平。」

今年在台灣廣受矚目的電影《返校》的製片李烈向外界表示,當初製作這部電影時便知道這部片無法在中國上映,原因是本片涉及鬼怪及師生戀,無法通過中國大陸的電影審查。據報導,描繪台灣戒嚴時期歷史的《返校》在微博上一律被以「XX」帶過,微博並未說明原因。

聞天祥不願透露哪些電影「參加又退出競賽」,他對台媒說:「我當然希望符合所有電影資格的人都來報名」,他又強調金馬獎須「保護作品與電影人,現在再追問哪些中國電影撤出競賽,對金馬獎沒有好處。」
金馬獎的未來

影評人李光爵表示,未來金馬獎的情勢如何,現在很難判斷。但與其說「金馬獎去中國化,不如說是中國去金馬化」。

聞天祥稱,第56屆金馬獎報名影片總計為588部,是金馬獎歷屆第2高。他表示,中港退賽對「對金馬獎沒傷害,我們夠強大,評價留給外界。」

中國國台辦副主任龍明彪今年8月被問及中方禁止參加金馬獎是否與蔡英文政府有關,他回答,「當然有這個因素」。但他又強調,中國無意中斷兩岸電影文化交流,而只是「暫停」。被問及2020年會否讓中國電影重新報名金馬獎時,他回答:「那以後再說吧。」

綜合分析,未來金馬獎與中國電影的關係,仍然取決於政治情勢的演進。因此,各界對金馬獎的關注暫時不會減弱。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9924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