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1 November 2017

劉細良:【讀書好×果籽】充滿味精的正統朝代史

杉山正明專攻蒙古史,這兩本普及蒙古史作品,挑戰大中華國族史。

【文化籽:讀書好】

教育局發表初中中史課綱諮詢文件,將政治史比例由65%增至76%,佔114節課,削減文化、社會史,香港史則可憐地佔10%,依附在中國史朝代,例如教宋朝時,撥一成時間講一講當時香港,聊備一格。中國歷史教育千百年來無法擺脫以朝代政治史為主體,其實,這種論述中國史的方法,將歷史剪裁成一元化的線性發展,朝代一個接一個,是嚴重違反事實,例如匈奴、元、遼、金、夏的王朝,根本同正史王朝不同步,例如宋立國時遼已存在、明朝立國不等如蒙古帝國覆亡了。這些史觀充滿大漢族主義,完全漠視游牧民族的歷史。斷代政治史就是政治教育,講述天下治亂興衰循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華民族歷史千多年延綿不絕。整個中國史教育就是大中華民族主義教育。

日本學者看的中國史,由於沒有大中華民族主義的考量,相對較客觀。今天介紹日本知名蒙古及游牧民族史專家杉山正明的兩本一套作品:《忽必烈的挑戰:蒙古與世界史的大轉向》及《顛覆世界史的蒙古》,作者從蒙古史的角度挑戰大中華國族史觀,也指出漢族至上史觀所造成的盲點。


被醜化

在《顛覆世界史的蒙古》一書中,作者追述在中亞游牧文明的崛起及勢力,我們念的所謂漢唐盛世,其實是中國人自high。首先在漢朝和匈奴問題上,漢王朝是向匈奴屈服,作為事實上的「屬國」將近70年。而漢武帝伐匈奴,其實是為了推翻自己的「臣屬」狀態。漢匈戰爭由漢主動發起,長達70年,漢武帝死後才由漢提出和平要求,結束戰爭。作者認為「我們一般持中國本位觀,將漢朝視為善良的被害者,而匈奴是邪惡的加害者,這種解釋實在是不可思議。

至於一直被我們歷史教科書歌頌的唐朝盛世,視為中華王朝典型的隋唐,其實無論王室還是國家,都是繼承自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鮮卑拓跋游牧民族王朝。為了借歷史來頌揚華夏文明,今天唐已被視為中國式的朝代國家,將游牧文明鮮卑拓跋自北魏到唐五百年的光輝歷史篡改刪除。

被大一統
另一個中國史核心概念是連續不斷的朝代,正朔王朝一個接一個,對華夏大地多個國家並存的史實進行篡改。我們一直視外族侵略大宋江山,事實上契丹帝國和北宋王朝兩國皇帝簽署的和平條約:澶淵之盟,這令契丹成為北宋的保護國,雙方和平共存長達約百年。這否定了所謂「中華帝國只有一個」的看法。至於歷史上中原的漢族王朝,多是列國林立時代,如五代十國、南北宋、遼、金、夏,實現大一統的是游牧民族政權,如拓跋鮮卑的隋唐、蒙元忽必烈、滿清帝國。我們念的斷代史政治史,刻意挑走游牧文明部份,充其量只是半本歷史書。

在我們傳統歷史書寫中蒙元帝國是殘暴、低等文化,但忽必烈創立的是全新的世界帝國。


被漢化

中華膠史觀還有最後一着:「漢化」,即使建立政權的是游牧民族,他們能夠成功是因為「漢化」,低等民族採用了先進華夏文明才能成功,這樣我們又可以繼續自high。實情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會採納華夏的官僚體系,但其他制度上的創新,就不一定來自華夏文化。作者認為蒙元忽必烈政權,以草原軍事力作為支配的根源,同時又導入中華帝國的行政模式,「以中華世界作為財富之源來管理。再利用穆斯林的商業網,創造出由國家主導的超大型商業流通體系。大元汗國是一個打破各地關稅壁壘、由政府保護貿易安全、各地度量衡標準化,並以商業稅為政府歲入的世界國家,而不僅僅是中國的元朝」。忽必烈的蒙古帝國,比我們歷史上的元朝大得多,也是世界第一個全球化帝國。

一般老師、家長認為讀多些斷代史政治史也無壞,殊不知,這些歷史充滿味精、滴滴香、興奮劑,食多了會變成頭腦閉塞的「中華膠」。


撰文:劉細良
編輯:施明慧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17/11/20171103_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