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7 November 2014

中韓簽了FTA 南韓企業為何笑不出來?

2014-11-13 作者:陳良榕 (天下雜誌)
11月10日,中韓宣布完成自由貿易協議(FTA)「實質談判」,引起台灣政府、企業大震盪。經濟部警告國人,因為台灣與南韓產業在中國市場高度競爭。韓企搶先一步拿到免關稅優惠後,未來3到5年,對台灣產業將造成多達6500億元的產值衝擊,影響90萬人就業。
果真如此,南韓產業界豈不是一片歡欣鼓舞,股價大演慶祝行情?
被台灣經濟部為列為「最大贏家」,每年搶走台灣同業41.52億美元訂單的韓國石化業,卻是出奇的平靜。主要兩大廠LG化學和S-Oil翌日甚至股價雙雙小跌。
摩根士丹利證券在11月12日發布研究報告「中韓FTA:對韓國股市的啟示」指出,該公司對於南韓各個相關產業分析後,結論是「對股價影響將在±2%之間,而且效應難以持久。
翻成白話文,就是「沒有影響」。
為什麼韓國業界的認知,與台灣政府相差這麼大?
理由一:現在只是簽了協議(settlement),真正施行還有的等。美韓FTA簽協議到實施花了將近五年,歐韓FTA花了三年。
理由二:FTA對於佔中韓貿易量最大的電子業根本沒影響。多數電子產品對中國的出口關稅早就得到豁免;惟一被課高額關稅卻又數量龐大的面板,早被中國擱置在這回談判之外。
理由三:中國讓步不多,而且減個2~6%關稅對陷入水深火熱的石化業幫助有限。
摩 根士丹利對於煉油、化學業的前景分析是「影響有限」(limited impact),報告中寫道,目前還看不到正式協定的細節,官方聲明提到中游原料(feedstock materials),這類材料的的稅率一般僅有2%,但是沒提到下游產品(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這些產品的稅率高達6.5%。
此外,根據《首爾經濟時報》(Seoul Economic Times),南韓對中國最熱門的出口產品PX,被屏除在談判名單之外。
更重要的是,石化產品免稅實施的時間點更是一大疑問。南韓媒體Maekyung指出,要10到15年之後才會實施。
摩根士丹利最後總結:「就算下游產品包含在最後簽署的協定內,但長期來看,因為中國致力於自給自足,加上中東產油國低價原料的競爭,我們仍作出影響有限的結論。」
也就是說,在中國和中東業者龐大產能開出,以低於南韓、台灣業者生產成本的超低價,傾銷各色石化原料的巨大威脅下。簽FTA、降個2~6%的關稅,實在作用不大。
在電子、石化業,台灣的主要對手已經不是傳統勁敵南韓,是中國、中東產油國這些新興巨人。南韓已經認清這點,台灣政府、業界也得早日覺悟。


from 参考消息@无所不坛 http://janadabc.blogspot.com/2014/11/g4g-ft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