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3 September 2014

新华网在钓鱼岛报道上的造假

最近,中国几个官方传媒,如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和环球时报等很喜欢引用和翻译外媒,或者采访各位外国名人,以在宣传战中证明“外国人也认为中国是对的”。这在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上尤为明显。
很多人已经指出了这些编译有很多小动作:
很多所谓的“外媒”,很多是中资设立在外国的媒体,也不乏“爱国华侨”的亲中的中文报纸(比如那个美国《侨报》),根本不能代表西方的意见。
真正的外媒的言论,选择性地翻译有利的文章是必定无疑的。更为恶劣的做法就是同一篇文章中,翻译有利的句子却不翻译不利的句子,比如最近澎湃新闻刊登了编译《经济学人》封面文章What China Wants就是一例。有人专门撰文《澎湃新闻的翻译可信吗? 》指出了这种不道德的“选择性翻译”。
这样的做法还不是最恶劣的,更为恶劣的是把别人的同一句话砍掉一半,从而达到歪曲和妖魔化的目的。比如,我以前就在《“安倍自认右翼军国主义”是误读》指 出,中国媒体说:安倍自认是军国主义。而安倍的原义是,中国的军费增长比日本快,总量比日本大,如果这样还因为他主张日本军费增长而指责他为军国主义者, 那么就请便吧。显然,这里的真实意思是否认自己是军国主义。

最近我又找到了一个例子,属于篡改外国专家的话而加私货的。
在去年12月,新华社发表的文章“英美专家谈《开罗宣言》:钓鱼岛属于中国没有歧义”(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3-12/02/c_125790083.htm)中提到: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卓越贡献历史学教授、美国外交关系史学会委员迈克尔•沙勒指出,《开罗宣言》最重要的意义是确定了日本自1895年以来掠夺的领土必须无条件归还,这是毫无疑义的。
沙勒说,《开罗宣言》要求日本放弃自1895年和1914年以来掠夺的领土,包括中国东北、台湾本岛及附近岛屿、澎湖列岛、朝鲜半岛以及日本从英、法等国手中掠夺的东南亚殖民地。
沙勒表示,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时,作为投降条件的一部分,日本承认并接受《开罗宣言》,承诺放弃自1895年以来所有掠夺的领土。今天日本有些民族主义者对此提出质疑,但是我不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任何模糊或者有歧义的地方。

但查《开罗宣言》,并没有提到1895年这个年份,而只讲到1914年。其原文是这样的: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绝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疆土之意思。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 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 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沙勒是一个有名望的教授,怎么会犯这个低级的错误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给沙勒。尽管我以前并不认识他,但他还是很快就回复了我。他的回复的原文是这样的:

I don't think I said 1895. Perhaps the journalist added that date?  (我不认为我说过1895。是否可能是记者自己加上去的?)

事情到此很清楚了。沙勒确实受过新华社的采访,也说过根据《开罗宣言》日本应当放弃1914年以来掠夺的领土之类的话。但1895年这个时间却是新华社的记者自己加的。
那么,中国记者为什么故意要加上1895年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日本是在1895年1月15日正式兼并钓鱼岛的。把1895年加上去后,《开罗宣言》变成“要求日本放弃自1895年和1914年以来掠夺的领土”,就自然而然地把钓鱼岛变成日本必须放弃的领土了。

这些篡改和歪曲的成功率是很高的。试问有多少人看编译的时候会主动地产生怀疑,再去刻意地去求证?这些恶劣的违反新闻道德的做法,使很多只能通过这种“编译”而了解外国意见的读者只能接受错误的信息,这显然不能让他们产生理性的思考。扭曲的民意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吗?
 

from 黎蜗藤的历史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ed3c30102v1u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