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本土化是民主化之子
香港本土意識崛起是這幾年的事,而且和台灣相比還很有些有異也有很多的相同,例如台灣是本土意識帶動了民主化,而香港本土化是民主化之子。只要是移民社會,都免不了先來的和後到的之間的磨擦甚至嚴重衝突,台灣和香港本土人士和後來大陸來的,彼此關係都是如此。
今天香港的「本土人士」被指控有「對大陸人的排斥」而讓他們得不到在國家政策上「公平」的對待;當年的台灣也一樣,本土運動人士頭上被戴的帽子為止是「排外」。
不公平對待的天羅地網
事實上為台灣本土運動人士頭上戴這帽子其實離譜透頂。現在且話說從頭。國民黨政府來到台灣後在破世界紀錄的38年戒嚴體制下佈署了對本土人士不公平對待的天羅地網。說他是天羅地網,是因為這體制涵蓋了各個領域—政治參 與、考試晉用、文化政策、教育思想⋯⋯直到拍電影、唱流行歌都控制在「體制化」的歧視之下,早期歧視的程度非常不可思議,例如,在人事晉用上,直到 1970年代末,「台灣30個法院院長、首席,只有5個台灣人,46個高院庭長,只有3個台灣人。過去郭國基統計全省116分局長的籍貫,只有五5個台灣 人,康寧祥統計台北市64個派出所主管的籍貫,只有三3個台灣人。最近張俊宏在省議會指出,交通單位124個主管,竟沒有一個台灣人」(via 劉峰松台灣人的十大苦慘),又如一代首席紅歌星文夏因為在「再中國化」、「去本土化」的「愛國」政策下,電台嚴限台語歌曲,結果淪落到北投唱「那卡西」,當然不用說只要在學校講台語就要被體罰⋯⋯等等了。
這些「愛國」政策比北京透過特首在香港推動的更覇道太多了,反彈當然更激烈,在島內、海外的武裝反抗團體就是這樣組織起來的。
「去本土化」的政策塑造了本土強烈恥辱感
社會「再中國化」、「去本土化」的政策的反彈這樣強烈,那麼他有沒有效?效果宏大,他塑造了台灣社會對「台灣本土」強烈的恥辱感,人口88%祖籍台 灣的社會在國民政府統治了約半世紀後,1992年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竟然只有17.6%而已。只是,效果雖然宏大但是總是有不肯自棄的「一小撮人」,透 過民主運動把台灣意識公開地延續下來,國民政府對這些民運人士用了許多政治迫害的手段打擊,在宣傳上說這些人充滿「排外」的省籍歧見。由於他們堅持不懈, 到了民主化後台灣本土意識終於迅速萌發茁壯。明白這個過程後,對國民黨極右保守份子為什麼那麼痛恨李登輝就很容易瞭解了—因為他本是國民黨總統,卻順應了民運人士的要求,導致了台灣本土意識的全面崛起,大中國意識的迅速消沉,更使大中國意識所支撐起來的特權統制體瓦解。
從1991年國會全面改選,到現在,匆匆 (原稿是 “忽忽”) 25年過去了,如今的台灣政治仍然亂成一團,但亂的是上層的政界,至於社會底層,本身則在歷經了自由化、民主化後,原來的外省人他們的第二代已都本土化 了,有一次一位右翼的外省教授,居然憤憤不平地對我說「回到家裏,我的兒子居然當着面說『你們中國人』!」本土化既然已是社會的主流內涵,於是台灣社會早 期族群結構性的制度性的緊張就消解了,這就是今天香港人中國國人到台灣時都稱讚的和平有禮的台灣社會。
時間終將化解本土外來的矛盾
右翼教授的故事真是令人傷感了,但是從故事中間我也體會到民主丶自由和時間終將化解本土外來的矛盾,同時也覺悟到過程肯定是波波瀾瀾不會順暢的,至少不會一點傷感都沒有的;而在過程中,對策是必須細緻處理的。按道理,台、港,本土化終將是大道,到現在都沒因為龐大帝國的「愛國施壓」而逆轉。而香港的反洗腦和台灣太陽花運動,還更說明了施壓只造成對北京的反強烈反彈。因此北京實在應該更務實地想想,改轅易轍,找個和台、港的本土意識好好相處之道。
from 本土新聞 http://localpresshk.com/2014/06/%E8%A2%AB%E6%88%B4%E4%B8%8A%E6%8E%92%E5%A4%96%E5%B8%BD%E5%AD%90%E4%B8%8B%E7%9A%84%E5%8F%B0%E7%81%A3%E6%9C%AC%E5%9C%9F%E6%84%8F%E8%AD%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