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在倫敦的一個研討會上說,中國政府在東海和南海的作為使鄰國不安,迫使亞太各國進一步向美國靠攏,實際上自己遏制了自己。
在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周二(4日)舉辦的首屆關於全球化與國際秩序的「倫敦會議」上,現任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高級研究員的陸克文(Kevin Rudd)引用哈佛著名學者約瑟夫·奈的話說:「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國家能遏制中國,那就是中國自己。」精通中文,熟諳亞太事務的陸克文解釋說:「如果你的所作所為讓鄰國感到憂慮不安,就會造成這樣的結果:東南亞和東亞各國都要求美國留在亞太地區。」
他說:「北京有這樣一種看法:美國在強迫亞太國家參與一個反對中國的陰謀。我認為,這是錯估了形勢。」
伯恩斯:無人想被中國支配
美國前副國務卿、哈佛大學教授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在評論俄羅斯和中國時表達了相似的看法。
伯恩斯說,美國十年前就勸說西歐的北約盟友加強軍備,但西歐各國都當作耳旁風,無人理會。
但現在俄羅斯公然破壞歐洲冷戰後的安全秩序,迫使歐洲各國開始注重加強歐洲的防禦力量。伯恩斯說:「普京給了我們一個復興北約的機會。」
伯恩斯接著談到了美國在亞洲的盟友。「美國在亞洲有一個聯盟,已經發展了65年,很強大,而且還會加強。」
針對中國最近與日本、越南、菲律賓的領海糾紛,伯恩斯說:「儘管所有國家都要和中國合作,但沒有人想生活在一個由中國支配的西太平洋地區。」
他說,亞太地區的很多國家都希望美國繼續在當地保持影響。除了日本、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連越南都要求它昔日的敵人「重返金蘭灣」。
阮宗澤:中國不再「忍氣吞聲」
對於中國在南海和東海的戰略態勢,與會的中國學者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接受BBC中文網記者採訪時說:「過去之所以這個地區處在某種穩定狀態,是建立在中國忍氣吞聲的基礎上的。在這些國家侵佔島礁,掠奪資源時,中國所做的有限。」
「但現在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再忍氣吞聲,我們要用更有效的手段來維護我們的利益。所以外界就覺得中國更加強硬了。我覺得他們顛倒了問題的是非。不是中國變得更強硬了,是他們更貪婪了。他們得寸進尺,中國當然也會反制。」
阮宗澤抨擊了美國在地區糾紛中扮演的角色。他說:「我們希望美國保持中立,但美國事實上在朝著選邊站的方向發展。我覺得這個是不利於中美關係,也不利於南海、東海的和平穩定的。」
(撰稿:秦川 責編:路西)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06/140604_thelondonconferenc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