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6 June 2014

香港3.0:中共的金融幻夢——取代香港的故事

800px-上海自贸区大门1-650x487
photo via cc Wikimedia Commons user 守望者愛孟
去年九月,上海自由自貿區成立。然後,又是一輪會否取代香港的新聞、評論云云。如果你對中國金融新聞,有充足的記憶,你會對這一切感到納悶。這些言 論,第幾次出現在報紙上、電視上?事實上,這些金融實驗,已經持續了三十幾年,到現在還未停。因為,這是中共脫離經濟、政治困局的主要手段,亦是其意欲擺 脫香港的必然之舉。
學習階段——深圳
經歷文革浩劫,鄧小平接手的,是一片經濟和政治焦土。為求生存,必須改革。而經濟特區,就是一個既能學習如何改革,又能避免改革出現混亂的手段。深圳,則成為學習香港的模型城市。早期的深圳,確實有一切皆從香港複製的構想。當中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已經胎死腹中的特區貨幣。
八十年代中期,深圳曾經構思,使用獨立於人民幣的特區貨幣。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港元在深圳取代人民幣,成為主要交易貨幣,其匯率亦節節上升(在 1980年代初,官方為100港元兌35人民幣左右,但在黑市則高至100港元兌55人民幣,到1984年,已去到100港元兌63人民幣)。據1982 年國務院的《當前試辦經濟特區工作中若干問題的紀要》估計,深圳居民持有的港元達一億元以上。於是,中共考慮在深圳發行特區貨幣,以抗衡港元對深圳的經濟 影響。假如當時中共真的下放權力,由深圳獨力發展,深圳就會變成一個擁有自己貨幣,甚至在政治和經濟模式上皆迥異於中國其他地方的自由市(一個地方有貨幣 發行權,實際上已與國家無異)。
但最後,中共擱置了這個方案,其當時的理由是「涉及其他特區,造成一國兩幣,問題複雜,弊病太多」。事實上,中共雖然想複製香港,但它絕不能允許另 一個如香港的自由都市出現在國內。後來,當人民幣流通量漸趨穩定,成為主流後,特區貨幣就成為歷史遺物了。今日的深圳,雖然是中國最富有的都市之一,但終 歸是中共經濟規劃的附庸,而非獨立於中共的自由市。因此,它必須依賴政府提供的政策優惠及鄰近的珠江三角洲製造業,去維持其經濟發展,而不能獨立行事。提 防境內城市因為經濟自主而失控的隱憂,在中共之後的金融實驗中,不斷重複出現。
分庭抗禮——上海
在深圳成功「摸著石頭過河」,並且發展為中國沿海經濟重鎮後,上海數十年來的經濟中心地位,受到挑戰。但在六四屠殺後,以江澤民為首的上海幫得勢, 成為中共領導層,上海終於在九十年代,開始經濟改革。憑藉其自身根基以及國家的全力資助,上海再次成為中國的金融中心。和深圳不同,上海並非改革的實驗 場,亦非遠在邊境,而國家領導者又是上海人,因此,上海受到的信任和資助遠非其他特區可比。此之所以,當香港經濟在金融風暴後衰退,而上海經濟節節上升 時,香港替代論就首次出現。
誠然,以當時中共對上海的全力資助,確實能令人有如此錯覺,但問題好快就浮上水面。其一,是金融軟件的建設。最明顯的例子,是股市。作為恆生指數的 複製品,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上證指數)理應是方便全國頂尖企業集資的平台,結果卻成為了官員、豪強圈錢及投機者掠奪的屠房。短短廿三年間 (1990-2013), 上證指數已經經歷8次股災。每一次的原因,都是政府監管不足,任由大量劣質公司上市,以融資、招股為名,欺騙投資者,或是政策丕變,大批企業受到牽連。單 是2014年頭五個月,A股總市值和流通市值分別損失6357億元和4122億元。一個金融監管如此差劣的城市,以及數年一次的股災,豈能令投資者放心?
第二是權力鬥爭。國家領袖是上海人,確實對上海發展有大幫助,但正因如此,上海比其他地方城市更易捲入權力鬥爭的漩渦。尤其是中共本身是多頭領導的 獨裁體制,權鬥更是激烈。例如在零六至零八年發生在上海的社保基金案,就導致當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被補並入獄十八年。這些政治巨 變,對一個城市的發展,往往是致命的。而上海之難以取代香港,就是無論在經濟系統建設或是政治穩定性,皆遠遠不如後者。
從深圳和上海的例子,可以窺見中共經濟改革有幾個特點:
一.中共經濟改革的目標,是借改革取得足夠的資源和技術自救,維繫統治。
二.對於資源、技術以外的東西,如經濟系統的建設、資本市場的監督,其實不甚了了,以及後知後覺。
三.當經濟改革影響中共統治權力,中共將毫不猶豫以穩定為基礎,將進一步的改革扼殺。
結論是,中共頭三十年的經濟改革,本質上和洋務運動一樣:迷信片面的物質力量,意圖挽救搖搖欲墜的政權。所不同的,是他們迷信的對象,由船堅炮利改為萬能的資本。但在改革開放三十年後,他們終於發現,這一套無以為繼。
未戰先敗的取代者——前海
為何說中共經濟改革三十年後,中共發現賴以為生的一套無以為繼?最主要的原因,是多年的經濟增長,已經開始停滯,而更重要的是,他們根本無法複製香 港的金融服務業到大陸的經濟特區。深圳和上海這些大陸經濟都會,始終無法得到國際認可,令他們的金融活動,只局限在國內。中國企業以及政府想進行國際金融 活動,到最後只有靠香港這唯一的通風口。國際集資?要到香港做。公司會計審核?要到香港做。國際認證?要到香港做。中共對香港,雖然一直利用,並取得巨 利,但終究無法全面控制這個自由都市。因此,中共的計劃,就是在國內建立替代都市,以經濟合作、學習港式管理為名,將香港的一套徹底複製,到時就可以不經 香港,進行國際金融活動。這,就是設立前海特區(全名為《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真正目的。
但這個來勢洶洶的計劃,轉眼就遭遇到挫折。因為要建立這個特區,就要面對一個問題:治外法權。在設立前海特區時,就提出「在會計、法律、估值、培 訓、考試等專業服務業方面,採用香港的監管制度」,而意欲投資的香港金融界,亦要求「可否在前海這塊區域內適用類似香港中環的國際化商事仲裁法則」。就是 說,前海這個特區,不用中國法律,而用香港法律仲裁。這不是治外法權,是甚麼。結果如何?「但很快遭到國內人士反對,認為這是治外法權的變種,意識形態上 就失敗了。」中共領導對於這種抵制如何處理?「馮國經發現,這方面仍沒有來自中央政府的明確信號。『仍然只有深圳市政府在強調前海計劃單列市、深圳作為特 區等在立法權方面的優勢。』」也就是說,中共設立這個新特區,卻始終不敢承認要建立治外法權。實情是,吸收香港的資金、技術和人才,這些大陸官員,是多多 益善的;至於要按足香港的方式,秉公辦事,你要我們食西北風嗎?終究,這個所謂新特區,不過是葉公好龍的玩意。真龍一出,就現形了。
自由貿易區——無計可施的舊酒
那,新近的上海自由貿易區是甚麼?其實,只要讀完上述的分析,就只有一個答案:租界。設立一個經濟特區,單用政策、稅務優惠,已經不合時宜。建立像 香港的自由市,風險太大。引進香港法律,監管制度,來建立一個大陸版香港金融中心,又是失敗。想繼續經濟增長,只有一條路:就是劃一塊地,實實在在開放市 場,政府退出干預。介紹上海自貿區的文件,就清楚寫明「實行政府職能轉變」。甚麼叫「實行政府職能轉變」?就是政府停止干預市場運作,法律亦需公平執行, 各項管制亦應撤出。對一切皆須由我控制的中共,這不是租界,又是甚麼。而為了避免影響中共的權力和經濟,這塊地只是一個試驗場,失敗了也只是一地之事,不 致牽一髮動全身。
老實說,這行事方式和三十年前改革開放,設立經濟特區,又有何異?所不同的,是這次中共的身段更低(乾脆任洋人在自貿區興風作浪,也不再說甚麼國家 尊嚴),但阻力也更大了。據報導,這個計劃,是由身為總理的李克強強行通過,受到不少既得利益的反對。其實,這應是預料之中的。如果上海自貿區成功,那就 等於說,中共的各種政治和經濟干預,是多餘且有害的。那樣的話,就會引向一個中共最不願見到的結果:因經濟改革導致政治改革。而真的跟隨國際自由貿易的玩 法,那些年中拿國家巨額資助,在商業上運用各種特權行事的國企,又如何存活?這種循序漸進的改革,在今日,也是不容於黨了。
總結
由鄧小平改革開放時,中共就一直想將香港複製到大陸。但這三十幾年的種種實驗,都證明了它的想法,是一場春夢。畢竟,大陸的政治和經濟環境,是絕不 可培養出香港這個得天獨厚的地方的。在此,引用顧汝德在《嚴防金融海嘯重臨 香港監管文化的啟示》的一段文作總結:「此外,香港對中國現代化的貢獻獨創, 可是經常被低估。中國開放將近20年時,國家領導人把香港的貢獻記錄下來:自1978年以來,中國的進出口逾半都經香港轉口或來自香港,資金湧入。若沒有 香港,中國內地就無法進入全球市場,像過去二十年般,順利地將商品送往世界每一個角落。若香港欠缺能滿足所有需求的金融體系,根本無法取得如此成就……香 港在這個角色上仍然具有優勢,是國內任何城市也無法匹敵的。根據200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中國經過三十年的金融和經濟改革後,香港的銀行體系, 是中國唯一具備有效率受完全競爭市場的銀行體系。」由始至終,就只有香港能保中共。以上引文,亦正是對中共三十幾年金融實驗的最佳總結。
參考資料:
[1]梁宗华:20年前发行特区货币的探索,載《南方周末》写作记事版(文化版) 2006年1月
[2] http://finance.jrj.com.cn/2014/05/21091817255462.shtml
[3] http://www.eeo.com.cn/2012/0720/230363.shtml
[4] 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VyuBRHqk5sMJ:finance.takungpao.com.hk/q/2013/0929/1936074.html+&cd=4&hl=zh-TW&ct=clnk&gl=hk&client=firefox-a
[5]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a/2013/09/130927_china_shanghai_internet.shtml
[6] http://www.rfa.org/mandarin/pinglun/chenpokong/cpk-10012013125520.html
[7]《嚴防金融海嘯重臨 香港監管文化的啟示》顧汝德 著
Source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7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