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 革、加快铁路建设等政策措施。结合近一个阶段中国经济数据普遍下滑的态势,笔者认为,决策层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之前宣布这些“微刺激”政策,凸显了其对 于当前中国经济的担忧情绪,如不出所料的话,一季度GDP将跌破7.5%的政府目标,届时预计更多措施,特别是财政下放与降准等积极信号将有望密集出台。
实际上,本轮微刺激政策与去年7月决策层采取的稳增长措施大有相似之处,反映了新一届政府在应对硬着陆风险方面,更多倾向于通过改革释放市场活力, 如采用简政放权、加快审批等方式进行微刺激,致力于培育和形成更具长远竞争力的新增长点,不会重启类似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的大规模刺激方案。而结合 近期决策层不同场合下的表态来看,笔者认为4月中国经济或将呈现政策更加积极与改革加速的双驱动格局。
具体来看,已经出台的稳增长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支持小微企业,保证就业市场平稳。本轮微刺激方案首要的一点是支持小微企业,保证就业市场稳定。例如,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将提高小微企业减 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的上限,由年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进一步提高,并将政策截止期限延长至2016年底,实则是从财税方面给予支持。而金融方 面,正如早前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到的,央行已单独设立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强化“支农支小”的信贷,同时保证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即 上季度末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二是加大保障房建设特别是棚户区改造。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未来要专门研究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支持棚户区改造。实际上,3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决策层已将今年全国棚户区改造目标提到470万套以上,比去年增加166万套,是近年来任务最重的。
三是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加快铁路建设。3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要发挥投资对于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当前投资各部分当中,房地产投资受 制于部分区域库存压力较大与房地产企业资金困境难以大幅提升,制造业投资又面临产能过剩带来的挑战,唯有基础设施投资存有空间。而早在1-2月经济数据出 炉之时,发改委便对铁路投资的审批有所加快。而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于投资的支持力度更大,包括全年铁路投产新线6600公里以上,比去年增加1000多 公里,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筹措和落实建设资金的政策措施,有利于确保铁路投资稳定增长和铁路建设加快推进。
四是强调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利率屡次攀高,加大了企业资金成本。而由于资本市场的体制障碍,很长一段时 间股权融资受阻,推高了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加大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因此,为缓解融资困境与化解金融风险,3月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六大改革措 施:具体包括积极稳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规范发展债券市场、培育私募市场、推进期货市场建设、促进中介机构创新发展、扩大资本市场开放,便利境内外 主体跨境投融资等等。
五是一刀切的房地产政策有所转变。今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分化趋势,更多二三线城市房价涨幅回落甚至出现下跌,显示一刀切的房地产政策需要 有所变化。出于房地产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作用,决策层已经对以往过于严厉的房地产政策有所改变。例如,当前已有部分企业再融资申请获批,部分城市房地产限 购政策出现松动迹象等等。
六是出台京津冀与新型城镇化规划。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作为指导未来七年新型城镇化工作的纲领性文 件。同时,京津冀一体化也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发展思路将更加开阔,这不仅意味着三地交通更加便利,产业布局一体化,而且意味着在户籍制度、公共资源均等 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等多方面也或将做出大胆尝试,以此作为重构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试验田,并对稳定增长与扩大内需起到关键作用。
七是国企改革大幕拉开,更多投资机会孕育其中。前不久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其中强调市场化与金融支持 力度加大是亮点。而伴随着各地国企改革大幕拉开,新一轮“淡马锡模式” 如能切实推进,即政府让渡更多经营权,通过国家控股、公司化运作、集团化管理模式,以换取经营效率的提高,不仅会减少未来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也会引发 国有企业整合潮,更多的投资机会或在这一过程中。
总之,当前通过政策与改革的双驱动以应对经济下滑的格局已经形成,而除此之外,未来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上也需要加大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首选, 毕竟当前财政虽然名为“积极”,实则偏紧。例如,当前财政支出的速度慢于往年,1-2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长11.1%,高于去年同期3.9个百分 点;而同期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长6%,远低于去年同期10.7个百分点,显示财政下放明显落后。笔者认为,未来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并且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大有 可为,积极财政应尽快体现。
货币政策方面,当前降准呼声加大,在笔者看来,这确实是选择之一,毕竟当前大型金融机构准备金率高达20%,已经较长时间处于高位。而去年五大行共 减记了590亿元贷款,创过去10年最高,而且银行坏账率提升、利润有所回落等,亦显示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压力已经不断加大。另外,考虑到企业中长 期贷款意愿减弱,不利于实体经济,预计二季度降准的可能性较大,而这一更为积极信号的释放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最早或发生在4月。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 2014/04/07 -- 谢国忠:刺激又来一轮?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4/06 -- 中央「迷你刺激计划」未能提振市场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4/04 -- 别对中国经济“微刺激”太乐观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4/04 -- 外媒:中共再出刺激方案 增长担忧压倒信贷危机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4/04 -- 《纽约时报》中国酝酿启动新一轮经济“微刺激”政策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4/04 -- 中国经济放缓 刺激措施出台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4/03 -- 中国再宣布两项新措施刺激经济增长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3/29 -- 《华尔街日报》中国暗示已准备好采取刺激措施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3/26 -- 《日本经济新闻》中国刺激政策出台预期升温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3/26 -- 美国之音:中国经济下滑 北京或以投资促内需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6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