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0 December 2011

飢餓的巨龍


文/嚴飛

Karl Gerth. 2010. As China Goes, So Goes the World: How Chinese Consumers Are Transforming Everything. New York: Hill and Wang.

遍地的精品店、咖啡店,隨處可見的路易威登、古奇,永遠擁堵不堪的滾滾車流,中國正在由過去一個物質稀缺、生活節儉的國家快速轉變成一個以消費傾向為主導的物質化社會。消費主義文化是如何突飛猛進地演變,乃至爆發,進而改變了整個中國的社會結構和普通民眾的價值取向?對於這個問題,牛津大學默頓學院(Merton)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專家葛凱(Karl Gerth)在《中國動,世界動》一書中進行了深入探討。

葛凱認為,中國日益氾濫的消費主義正在產生一種滾雪球效應。中國正在不計後果地推行各種政策以促進本土消費。中國人有更多的借貸機會,從而改變了以往傳統的儲蓄文化,產生了新一代諸如「房奴」、「車奴」、「月光族」等新生群體。而中國消費主義的蔓延,也改變了西方企業的商業邏輯,迫使每一家公司都要作出改變以設計出更符合中國市場需要的產品。

譬如在汽車領域,大眾汽車要早於美國本土市場而在中國發布了它們的第一輛油電混合汽車,因為中國政府正致力於推動一個巨大的「綠色汽車」市場的發展。而通用汽車在中國的售車量已經超過了美國,還有很多類似於通用汽車這樣的跨國公司,他們大部分的利潤收入也都已經來自中國。

葛凱同時注意到,中國消費主義文化帶來的不僅是對西方世界的衝擊,也在中國社會製造了一種強烈的社會緊張感。新晉的中國中產階層,他們在擁有財富後開始對奢侈品近乎病態的追求、對財富無止盡的渴望、對西方生活方式無限的複制,這些都導致了超過社會實際承受能力的浮誇攀比。

而伴隨著某些個人財富的不斷增長並達致引人注目的地步,很多人深感社會財富已集中在貪腐分子及既得利益集團手中。對少數一部分富人而言,他們的消費傾向主導著市場,而對其他的數億人而言,他們的消費傾向還和市場扯不上關係,其結果就是愈發加深的社會積怨,中國直接跳過了中產階級,進入到固化的兩極社會。

(作者係書評人,twitter:@fredyan)



from 陽光時務 http://www.isunaffairs.com/?p=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