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救官银:温州政府开始举债给破产企业
拿纳税人的钱给那些老板,希望他们不要马上跑路。。。。大家看出什么意思了吗?
-
和谐 稳定
-
追加投资而已
-
只是把粪坑挖的更深而已。
-
拖延时间,所有的政策都是这个套路
-
温州政府有什么权力动用纳税人的资产信用呢? 温州政府凭什么使用这些纳税人的财富呢?
-
这社会毕竟是有钱人说了算,有些人到现在还是一窍不通!!
-
很多公务员都在里面投资了,懂的,这个不能多说
-
如果你是市长你怎么做?特别是平时人家都关照过你的···说穿了不是就老板,是救自己
-
中南海里风波急哟,这个时候拿温州模式开刀,恐怕温庄舞剑、意在习公。。。。。。
-
贯彻本朝近期的一贯策略,维稳。
只要在我手里稳了,管他以后洪水滔天。
-
简单的说,企业老板跑路倒闭,员工失业,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闹起来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用纳税人的钱去支援这些企业,至少让企业在自己的任期内不会倒闭而影响到自己的政绩,这才是他们这样做的原因~
-
天朝没有下限
-
一直都这么干,国情而已。
天朝任何地方政府,如果本体的支柱企业出问题要垮了,政府绝对使出吃奶的劲把企业给救回来。
5年前宁波金田就是如此
-
在近期连续发生高利贷危机事件的温州,上周末,另一起惊人的高利贷案被引爆,其中可能牵涉当地一些公务员的投资资金。银行人士透露,曾有高利贷集资者1个月中打出资金有8个多亿。银行有初步查询过,“这8亿资金出处账户的户主都无法查找,要么身份是虚构的,要么人已经失踪。”
温州高利贷危机,让人想起3年前阜阳女行长放高利贷案。二者有个相似之处是,都有“官银”被卷,而且被卷走银子的官员们都是一律低调,宁愿血本无归,也不敢公开站出来追讨,甚至不敢承认自己被卷走了钱。
官员债主深陷双重困境:一是放高利贷违法违纪,二是放高利贷的巨款来源,可能是个更大的问题,这无异于自己对自己进行财产公示。今年年初温州市龙湾公安局在侦查周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时,发现债主名单中的人均为当地司法机构人士,牵涉的受害人资金从1500多万、2000万到8000万不等。
我们不知道,纪检部门有没有要求这些司法机构的人士说明财产来源。事发于年初,至今并未听到温州非法集资牵出官员腐败问题的消息,应该有两种可能:一是官员们都说清楚了;二是无人过问,或是被压下了。阜阳女行长高利贷案子中的“官银”问题,当初曾被认为可能引发阜阳官场地震,所幸这个“预报”不灵,结果什么都没发生。不知道这是不是两地高利贷案中的又一相似之处?
龙湾的一位公职人员私下告诉媒体记者,“你一般的级别或者额度,人家高利贷还不要你。”“通常的规则是,我帮你办事,你帮我放高利贷,互相利用,其实形同一种变相的行贿行为。”
温州高利贷危机,浮出了又一个“盘子”——“官银”问题,仅上周末的一个盘子,就浮出了“8亿官银”,对纪检部门来说,这可能是个难题,抑或这已经不是纪检部门乃至当地能够正面面对的;而于那些不知道数量有多少的官员债主来说,很可能因为牵扯者众、法不责众,大家因此能够集体逃过一劫,就像当初温州“购房门”的稀里糊涂不了了之。至于财产损失,只能权当破财免灾了吧。
高利贷浮出“官银”无数,近似于一次官员财产的“准公示”;而由此,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不可行”与“阻力大”的原因,也再一次得到公示
-
因为里面有官银,企业家跑了,当官的钱怎么收回,先用银行的存款补上,等当官的钱收回了,再破产清算。
-
这个思路清楚!
不然整个温州官场全进去了!
-
老板拿到钱先还谁的?用鸡巴想想都知道
-
这个已经是解决问题最好的选择了,美国也是同样方法解决次贷危机想美国银行,花旗银行注资的。说实话,当年这些个商业银行在次贷危机中的角色并不光彩,但是不得不救。不救就是下游产业的破产,倒闭,无辜的工人失业,家庭失去保障。
-
别扯淡了。美国政府无偿把国库的钱送给资本家使用?
美国注资银行,是收购了银行的股份。
这个是拿老百姓的钱去填高利贷的黑坑。
-
什么收购股份,当时只是增股而已,稀释了原有股东权益。
这次什么规则你读懂再来
-
公务员的“投资”要先收回,这样一来,钱么就洗白了呀。
当初出四万亿不就是某些人为了洗钱嘛,最后好处都是哪些人得了也都看到了。
天朝的公务员么又不是第一天干不是人做的事,但是你有什么办法啦。
-
凭什么用我们的钱?
-
中国只有公仆和P民两种人,钱是公仆的,和P民没什么关系。
-
这是总结了当初光头派犬子去上海打老虎的教训得出的经验,至于谁更愚蠢,已不言而谕了。
-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懂伐—-全民埋单
-
我也觉得用政府的钱去救这些私有企业不合适(国有企业也就算了)
政府应该约谈那些债权人,要求他们接管那些出逃老板的企业,以换取他们的债权!同时帮助债权人管理企业,保证企业可以继续运作下去,而不是直接给钱还债,而且还是还私人企业的债
-
而且救了以后这些企业性质怎么算?国有还是私有?变相的说也就是政府买下了那些私有企业的债权!
我之前说过,如果只有那些老板向高利贷借钱,对资本市场影响小之又小,但是现在政府如果出面去购买这些债权,性质就不同了,资本市场会直接因为这个事情做出反应!
-
我觉得现在有一些政府官员真的是短视到极点!从来不考虑后果!
不过温州政府会怎么做我到也不奇怪,之前不是有报道说那么多高利贷里,很大一部份是公务员的钱么downloading
-
用政府的钱换回”官银”,然后再让老板破产跑路
-
温州那边全民皆商,公务员,当地政府都在经商,你说该不该这么做
-
应该是向银行提供担保贷款吧,这个是合理的,美国政府直接给投行注资才是真正的用纳税人的钱填资本家的洞。
温州的实业如果出问题,那这个国家也快了
-
钱不是不可以借,但必须是有选择,有监管的借。
不过报纸上说许多放高利贷的钱都是公务员的钱,如果这只是公务员
自己止损抽身的办法,那情况将越来越糟糕。金融危机不远了。
-
这才说到点子上了,事实上整个公务员系统就是产生不良信用贷款的根源。
-
大家原来这么喜欢崩盘啊.
你手上的房子放掉了吗?
资金转到瑞士银行了吗?
外籍煤球卡到手了吗?
以上三点任意达到一点盼着倒台也就算了.否则你这么开心就不大好理解了.
-
温州巴子本质上是瘪三,并且永远没有潜力成为真正的贵族,看看,破产了就跑路,赚钱了就买豪车包二奶,简直就是一土包子瘪三的行径
Made In China被这群瘪三搞得是廉价货的代名词,害苦了真正做产品的做质量的企业,去看看人家Made In Germany,无论什么牌子,都可以让人觉得是品质上的放心,可以卖高价,企业生存也容易。
-
用银行的钱回填漏洞,然后官家的私银撤走…破产,高啊
-
赶快倒台吧
这个制度已经被人民深恶痛绝
-
一切为了救官银 也是救官员自己的腰包
-
政府这种模式其实很有问题,因为年利率高达180%,而做实业利润只有5-10%,一年做实业产生的利润不足以填补借贷的利息。
换句话说这些措施只是缓解,不是解决。过了1年还会再次爆发。
没有一个一揽子解决办法往里面填钱就如楼主所说的那样
-
借180%的利息的,你认为是投在实业里吗?智商无下限,180%利息只能做投机,投机失败还有政府买单,温州人怕什么?实在不行带着钱移民跑路,这就是温州模式!
-
救温州的唯一办法是取消房产限制,放宽房产贷款!
温州人在全国都大买房,这个高利贷的气球在房产限制的影响下接近与要破了,所以跑路的自杀的都来了!
温州人现在假借企业经营不下去要求国家救助!但是再多的钱投下去只要房产限制仍然存在,这个泡泡只会越吹越大!
温州人现在存在的唯一希望是国家出手救助,能度过现在的房产限制的时期,等哪天房产不再限制,他们就又活过来了,又可以大把捞钱了!
过国家为了维稳确实想帮温州人了,投机失败国家帮,世界奇闻啊!
-
温州炒房面临崩盘=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贷银行贷款甚至高利贷进入房产进行炒房的温州业主,由于今年遭遇国家房产调空,房产增值速度小于利率,普遍面临无法还贷情况,这种情况=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温州人正在精心设局,逼宫国家放宽货币政策,以维持其炒做的资金链,度过房地产的严冬.
————-
温州老板诈骗13亿潜逃被抓 八成债主为当地公务员
在近期连续发生高利贷崩盘事件的温州,上周末,另一起惊人的高利贷案被引爆,其中可能牵涉当地一些公务员的投资资金。
事情缘起是:温州市永嘉人施晓洁,于2009年前后以为当地龙头民营企业顺吉集团融资的名义,以高利率向社会筹集资金约13亿元。施晓洁与丈夫刘晓颂于本月21日携带这些资金举家潜逃,数日后施晓洁、刘晓颂被永嘉警方抓获。
由于施晓洁原是顺吉集团的财务人员,加上传说她是顺吉集团董事长施顺吉的亲戚,案发后,这起高息集资的多名债主上门围堵顺吉集团,追讨欠款。
本报记者调查得知,施晓洁一家在永嘉开设有多家担保公司,经营高利贷业务,施晓洁所筹集的资金主要集中在家族的担保公司。目前尚无确凿证据显示此案与顺吉集团有关联。
施晓洁夫妻目前以涉嫌集资诈骗被拘留。但13亿巨资仍下落未明。
“8月份有8亿多元资金流出,其去向无法查证。”施晓洁家族一家开户银行的一位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
更引人注目的是,据部分债主反映,这起集资案中的债主,相当部分是永嘉当地有一定级别的公务员。
“我们债主圈内的人估算,这起案子中大约有八成的债主是公务员,有的是局级以上的,现在这些人都想低调收回资金了事。”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债主告诉记者,温州的高利贷债主许多是小额放贷人,知道一些圈内人的情况。
这意味着,在温州,随着连串高利贷事件密集爆发,“官银”介入高利贷的身影若隐若现,其进出路径渐显清晰。“官银”,是官员资金在长三角一带流行的俗称。
本报记者向永嘉警方求证上述说法。一名负责此案的夏姓警官表示,自己不清楚具体案情,警方调查清楚后会向社会公布。
“8亿官银”疑云
据了解,此案的核心人物施晓洁,原为顺吉集团财务部人员,于2009年9月离职。之后,她以顺吉集团的名义伪造了一些资料给下家或者银行。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施晓洁离职后,顺吉集团有时财务工作繁忙时,也会叫施晓洁送一下资料到银行,她是利用这一机会以顺吉集团的旗号对外进行高利贷集资,为其家族的担保公司提供运作资金。
“集资时年息有高有低, 借贷资金利率在24%到140%之间,最高的年息达到140%以上。”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集资案债主告诉记者。
施晓洁家族一家开户银行的人士透露,在8月份通过银行账户获悉,施晓洁夫妻一个月中打出资金有8个多亿。银行有初步查询过,“这8亿资金出处账户的户主都无法查找,要么身份是虚构的,要么人已经失踪。”
案发后,顺吉集团于9月24日刊发公开启事,称顺吉集团经营状况正常,外埠谣言已对其声誉造成影响,对于散播谣言的机构和个人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顺吉集团为永嘉当地一家国家公路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注册资本6580万元。旗下有多家从事市政工程、混凝土制品、建材设备、水电开发等业务的控股子公司。
但许多债主并不相信顺吉集团称此案与其无关的说法,仍然纷纷找顺吉集团追讨“欠款”。
若隐若现的“官银”身影
“你说说,这个钱还能不能要得回呢?”此案的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债主向本报记者提出这样的疑问。这位债主的丈夫是温州当地一位公务员,有一笔借款陷于此案。
“真是有冤无处诉,那么多钱不知去向,借了多少又不好说,还得尽量保持低调,更不好起诉到法庭。我都快得抑郁症了!”她向记者诉苦说,此案中好些债主的情况都和自己类似,“现在很多去永嘉报案的人都没有被做笔录,可能是不敢张扬,想私底下先收债。”
而温州当地政法界一些人士也告诉记者,官员私人资金进入民间高利贷的情况“非常普遍”。
“这些因为高利贷崩盘跑路的老板或者担保公司,一般都和当地公务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现在有些人就是靠这个发财。”一位温州司法界人士介绍说。
记者在之前调查类似的非法吸收存款案或者集资诈骗类案件时,官员资金进入高利贷不仅普遍,且明显。
比如,今年年初,温州市龙湾公安局在侦查周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时,发现债主名单中的人均为当地司法机构人士,牵涉的受害人资金从 2000多万、1500万、2075万、3500万到8000万不等。
“你一般的级别或者额度,人家高利贷还不要你。”龙湾的一位公职人员私下告诉记者,“通常的规则是,我帮你办事,你帮我放高利贷,互相利用,其实形同一种变相的行贿行为。”
在轰动一时的原温州市瓯海区委书记谢再兴碎尸情妇案中,“官银”介入高利贷的身影更为清晰。
温州一位了解案情的政法界人士介绍说,在瓯海当地,有人帮谢再兴操作放高利贷。谢以1000万为本金放在某担保公司,获取每月5分的高额利息,由于谢的特殊身份,每月50万利息在11月之前都打入情妇邵的银行卡,杀人后谢一次性全部取走本金。据称,这个担保公司的人,被纪委和杭州警方找去谈过几次话。
在公开判决的案件中,官银与高利贷缔结的另一案例,是今年上半年浮出水面的云天房开案。
温州云天房开公司与平阳房管局合演的套取购房资金的把戏。房开首先是以6亿多元高息集资拿地,其中包括了相关监管机构官员的资金。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资金中,基本都在月息3分起,如此利滚利,资金的缺口越卷越大。这些有资金参与赚高息的官员为了保证自身资金安全,开始联手与房开老板非法融资。
平阳县检察院关于此案的档案显示,云天房开公司及其关联的公司向银行、社会借贷、一房多卖套取资金等手段涉及的金额近20亿元,直接债权人(单位)60余人,间接债权人八九百余人,范围波及龙湾、泰顺、平阳三个区县与天河镇少15个村3万余人,泰顺与平阳近2000户购房户,牵及建筑施工企业5家。
在这个过程中,云天房开负责人徐世国与平阳县房管局相关官员相互配合,对其所开发的平阳“鳌江21世纪商住广场”实施一房多卖,多次予以预售重复登记备案,最多一套经平阳房管局预售登记备案达11次,骗套取无辜购房人资金达3亿多元。涉嫌合同诈骗,双方目前均被判刑。
实际上,官银参与高利贷,并非是温州独有的现象。浙江省江山市有关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禁止党员、国家工作人员参与非法民间融资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是浙江省首个严禁公务员涉足高利贷的文件。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江山支行的相关负责人则称:出台此类意见是要求公务员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lang: 'zh-CN'}
相关日志
- 2011/10/07 -- 计划经济来了:温州两家银行争取到8亿元的贷款
- 2011/10/06 -- 十月围城,解读祸起楼市的温州信贷危机
- 2011/10/06 -- 说句实话吧,高利贷现在重要的是查账,不是输血
- 2011/10/06 -- 九十多家企业老板欠债逃跑、涉及资金近二百亿元
- 2011/09/30 -- 罕见民间金融风暴席卷整个温州
- 2011/09/24 -- 温州民间借贷危情警示中国企业发展
- 2011/09/24 -- 信泰老板胡福林负债20亿跑路引发连环危机
- 2011/09/24 -- 温州企业主逃债失踪谁的错?
- 2011/09/24 -- 10天时间内,温州7名老板”跑路”
- 2011/09/23 -- 温州眼镜巨头信泰集团老板失踪 网传其欠款20多亿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16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