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0701
前幾篇文章提及的幾件事,有網友留言,這裡作些補充。
一是關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香港動用外匯儲備擊退國際炒家的事。有網友說,中國大陸網上都傳言是中國出手幫助香港挽救危機。而大陸人也都相信。
謊言說一千遍就變成事實的例證。當時中共的外匯儲備只有1,400億美元,同香港差不多,怎可能由中國幫忙?時任財政司司長的曾蔭權說,整件事由香港官員操作,事後才告知中共。在2000年時,美國總統克林頓還交待美國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訪香港時,要考察香港這個成功例子。
二是2003年大遊行後三位司局官員的辭職,我沒有講清楚三人辭職的不同原因。其中只有保安局長葉劉淑儀在力推二十三條立法時,理據欠奉並多次表現對反對意見的輕蔑,因而辭職。另二人的辭職卻並非犯了大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於2003年被揭發他在宣布加增汽車稅前,購入一輛自用房車,卻沒有申報。衛生福利局長楊永強則因為他在香港沙士個案上升時,仍然公開表示「香港無肺炎爆發」,沒有引起社會警惕。二人過失若與日後一些高官的大錯和傲慢相比,真不算什麼。他們是在董政權低民望下過失被放大而受到輿論抨擊。
我同梁錦松很熟,他在香港大學讀書時我們就認識,而且一直有來往。《蘋果日報》揭發他「偷步買車」前,曾經先通知他的新聞官,希望得到他的回應才公開此事。但他的新聞官沒有告訴他,等了兩天《蘋果》才揭發出來成為醜聞。他後來對我說,他放棄千萬年薪的銀行高職,去政府做官,怎麼會貪一點點稅金呢?但他說,問題不是他自己有沒有這種貪念,而是社會公眾認為他有,失去公信力,所以要辭職。
也許那個時代的高官,還有責任感和羞恥心。以後,就每下愈況。誠如清末民初的啟蒙思想家嚴復所說:「華風之弊,八字盡之,始於作偽,終於無恥。」香港在主權轉移之後,就一直受「華風」吹襲也。
第三件事,就是我前文講到董建華辭職的真正原因。有網友就說,倘若我所說屬實,那他就錯怪老董了。
我想補充的是,他沒有錯怪老董。我在回憶錄所寫的,都是我當時的觀察和分析,沒有想為誰申辯。包括董,和上面提到的梁錦松。我在接下來的回憶文章中,講到香港民主運動時,也不會因為許多民主派人士是我的朋友,因為他們後來被捕的不幸遭遇,而隱瞞我當時對他們言行的評判,不管他們是對或錯。
董建華當時何以會不顧中共的提點,而一意孤行想開展對選舉制度的諮詢呢?除了前文提到的原因之外,還同當時中國與香港的形勢有關。
2000年美國取消每年檢討一次對中國的最惠國待遇,2001年世界貿易組織接納中國為成員國。這才為中國經濟起飛創造條件。這時中國想依靠廉價勞工和土地資源,吸引外資進入,卻缺乏國際聯繫。外資的進入有百分之七、八十靠香港,出口也有相當大部分通過港商而得到稅務優惠,高科技產品也要依靠香港引進。保持香港一國兩制,盡量不讓西方國家質疑,是當時中國的利益所在。就大陸個人權貴來說,也是他們的利益所在。
所以中共對香港的所有抗共、反共的聲音盡量啞忍;對董政權盡量不干預;對社會各階層,特別是商界一味好言統戰;也要求董建華與「不同意見的人士溝通」。董建華想要以政改來挽回民望,應該只是因應五十萬人大遊行的順勢而為。他絕沒有想到選舉制度的改變,涉及中共寸步不讓的權力。
董下台後,中共基於他在九七開頭幾年給國際社會的印象不差,一國兩制基本確定下來,因此對他還想繼續「使用」,特別是借重他與美國政商界的關係和美國打交道。幾屆美國總統訪華,或中共領導人訪美,董建華都有參與或陪同。和中共高層接觸多了,他恐怕也就無法避免沾上「華風之弊」了。據聞梁振英和林鄭月娥當特首,都是他向習近平推薦的。因此,即使他下台是由於政改,以他後來的表現,香港人也沒有錯怪他。
接替董建華上台的曾蔭權,是離開學校後就受到港英栽培的精英。在中共敵情觀念主導的眼中,絕非可以信任的人選。用他來取代董建華,只是權宜之計。按照《基本法》的條文,特首出缺時改選新特首,那麼新特首理所當然是任期五年。當時無論民主派還是親中派,起先都這麼說。但中共放出來的消息,新選的特首只是完成董建華未完成的兩年任期。按《基本法》,這本是香港內部事務,應該由香港終審法院作司法覆核,但人大再一次違反釋法程序,作出只能完成未完任期的決定。
曾蔭權以七成的高民望,在無對手的情況下,被選為續任特首。在上京接受任命時,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對他也沒有像對董建華那麼尊重,而是充滿教訓口吻。曾蔭權也顯得有點誠惶誠恐。
不管換了哪一個中共領導人,香港民意在中共黨的眼中都不值一文。中共不會為了五十萬人遊行而讓民意支持度只有一成六的董建華下台,也不會因為曾蔭權有七成高民望而對他尊重信任,反而只會對他有戒心: 擔心他挾民望而同中央議價。(167)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22/07/20220701_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