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7 July 2022

澳門新冠疫情:菲律賓人被列入重點人群僅三天喊停 背後的歧視爭議與外交顧忌

葉靖斯
BBC中文記者 香港報道
2022年7月27日

中國澳門特區為遏制2019新冠病毒病(COVID-19)疫情而實施了兩周「相對靜止狀態」之後,本周進入官方所稱的「鞏固期」,並凖備在7月30日再次一連兩天進行全民核檢。

防疫部門上周一度把菲律賓人單獨列為「重點人群」,要求他們每天接受檢測,這引發了不少菲籍人士與菲律賓當地媒體指責有歧視成分,但菲律賓駐澳領館呼籲國民配合之餘,還批評有人把事情「政治化」。

澳門特區對「歧視」之說也是矢口否認,但還是在三天之後宣佈不再將菲律賓公民列為「重點人群」,不過衛生官員稱,若要外出上班,仍須每兩天接受一次檢測。

事情似已落幕,但分析人士對BBC中文指出,這次疑似特區政府「自把自為」的決策,有可能加深對在澳門外籍人士的污名。

三天之內,澳門衛生局從下令強檢到不再強檢

7月21日,澳門特區政府宣佈境內菲律賓人——無論是外籍僱員還是已取得澳門居民身份的菲律賓人——列為「重點人群」,要從翌日起強制每天接受核酸檢測。這是繼2021年10月將尼泊爾與越南外籍僱員列為「重點人群」,以及今年6月把緬甸人作同樣處理後,澳門第三次把個別外國群體列為重點檢測對象。

澳門衛生局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控處處長梁亦好醫生在新聞發佈會上說:「近日一些社會面個案裏面,都涉及到一些菲律賓籍人士,也包括一些有澳門居民身份證的菲律賓籍人士。我們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他們聚集或活動比較多,比較多一些朋友之間的見面、聚會等等。」

一位化名「何塞」的青年人感到焦慮與費解:他父親是菲律賓人,母親是澳門人,出生時被登記成中國籍。在特區政府的命令下,他一家人出現了這尷尬局面:已經退休的父親要每日強檢,何塞身為菲律賓人,卻不用檢測。

何塞對BBC中文記者說:「我爸沒工作,這兩個星期都留在家裏,也收到手機簡訊說要做核酸,就是因為他是菲律賓人。這很不公平。」

「還有我的一位同齡朋友,同樣是中菲混血兒,他的母親是菲律賓人,也沒參加什麼群體聚集,還是某酒店的高級經理,還是收到了強制核檢簡訊。這位朋友父親是中國人,可出生時登記了菲律賓籍,又得強制核檢了。」

會說流利粵語的何塞十分懼怕在人口68萬的澳門被「起底」(人肉搜索),工作受影響,不願進一步透露自己的工作與父親退休前的職業。

像何塞一樣覺得特區政府的做法帶有歧視菲律賓人成分的並非個例。每日強制核檢命令公布後,英文《澳門每日時報》(Macau Daily Times)與官方澳門廣播電視(TDM)葡文台的Facebook帖文下湧現了不少批評此做法的留言。

但也有一些何塞認為是帶戲謔性質的留言。一位網民說:「親愛的海外菲律賓工人同胞們,能進重點人群是個榮幸,澳門政府這是給我們提升重要性了。」

另一位說:「非常感謝澳門政府為了我們的健康福利而提供免費的快速抗原檢測和核酸檢測,我們菲律賓人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們的慷慨。讓上主保佑我們。」

澳門進步家務工工會(Progressive Labour Union of Domestic Workers in Macau)主席傑西·桑托斯(Jassy Santos)也批評澳門當局此舉是「種族主義行徑,並不公平」。她對《香港自由新聞》(Hong Kong Free Press)說:「政府要是在認真對付疫情爆發,那為什麼不檢測所有人?為什麼不檢大陸人、緬甸人和杜拜人?」

澳門人葡籍人權律師何睿智(Jorge Menezes)也質疑特區政府此舉違反澳門《基本法》與聯合國《公民權利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何睿智透過電郵對BBC中文記者說:「這違反了平等性、合理性、相稱性和必要性原則……當局並非基於非歧視性因素來限制菲律賓人的自由,例如說居住地點感染率高,而是基於國籍……這政策客觀上就是種族歧視,而且違憲。」

菲律賓一些全國性媒體也關心澳門這次決策所帶來的歧視疑慮。新聞網站Rappler引述一位從事演藝事業的澳門菲律賓人說,他們擔心澳門社會對菲律賓人的「污名化」會因這次強制檢測而加深。

澳門資深時事評論員黃東對BBC中文記者指出,自當前一波疫情於6月18日爆發以來,澳門市民對特區政府多項防疫政策「口服心不服」,已積壓不少民怨,且政府本身與菲律賓人等外籍人士欠缺溝通,決策「一葉障目」,且抱著前段時間疫情受控的勝利者姿態,才會有這樣的決策。

黃東回憶上一波發生在2021年8月初的疫情期間,他曾至少兩次目睹菲律賓籍人在戶外聚餐,嘗試要求治安警察介入勸阻,但未獲理會,而本地人沒有戴好口罩,當局既無勸諭又無罰則。

他說,特區政府當時並未採取充足措施,現在卻瞬間進入猶如戒嚴的嚴厲重罰狀態,「別說是菲律賓人,連我們本地人都覺得一下子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太過分嘛」。

不出三天,特區政府7月24日宣佈,菲律賓人從翌日起不再被列為「重點人群」,但要求需要外出工作的繼續接受兩天一檢。何睿智律師認為這等同撤回政策,因為特區政府看到了民間抵抗,他也認為中共當局不欲看到此局面。「撤回政策並非基於理由,而是恐懼。」

早於新冠疫情爆發之初,聯合國相關部委已警告,不應把新冠病毒同特定種族相聯繫,雖然當時的發言重點在於避免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 Jeria)曾在2021年3月一場會議上說,新冠疫情表明,種族主義、歧視和貧困形成惡性循環,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構成障礙。

「兩成半」的菲律賓人,與支持澳門當局的菲律賓領事館
澳門新一輪疫情至7月26日為止累計病例1816例。梁亦好21日稱,只計算非澳門居民的菲律賓人病例,已佔9.5%,比例「相當高」。22日,梁亦好再稱,近兩周在社區發現的病例中,菲律賓人士佔全部病例的24.5%,「種種資料顯示,菲律賓籍人士也許交往比較密切」。

何睿智批評特區政府如此形容菲律賓人文化是「一派胡言」,「很不光彩」。何塞也質問:「那其他人呢?那百分之70幾的人在哪裏?根本沒有人被抓,根本就沒有根據,就是帶歧視性質。」

澳門特區自7月11日起實施「相對靜止」狀態,要求絶大多數人留家,外出採買生活必需品者必須戴上KN95型口罩,其法源為澳門《傳染病防治法》與2022年第115號行政長官批示。有關期間從最初的一周延長至兩周,直到23日凌晨轉入「鞏固期」。

根據澳門《傳染病防治法》,若被起訴「違反防疫措施罪」而被判有罪,可被判處最高兩年徒刑,或判處罰金最高240日;根據澳門《刑法典》,罰金之日額由法院按被判刑者之經濟及財力狀況以及其個人負擔而訂定。

綜合過去兩周的新聞公報,澳門特區檢察院至少偵辦了17起涉嫌「違反防疫措施罪」案件,其中八起案件已送初級法院審結判刑,刑罰最重的一位被罰款1.2萬澳門元(1485美元;1萬元人民幣),若不繳付罰金或不以勞動代替,則須服40日徒刑。

這些案件被定罪者當中只有一位並非華裔名字,而官方公報也沒有提及有菲律賓籍人士被逮捕或判刑。

澳門特區政府要求菲律賓籍居民與外籍僱員接受核酸檢測之際,市面隨著進入「鞏固期」而陸續重啟活動。澳門早已實施跟中國大陸城市相似的「澳門健康碼」手機應用制度,當局表明,若被要求每日受檢者不遵從規定,健康碼翌日會轉為黃碼,連續兩天不作核檢就會被轉紅碼。

而這樣會對有關人員實際生活造成影響:搭乘巴士與輕軌必須出示綠碼;紅碼者會被拒絶進入街市(菜市場)、大型超市、政府辦公樓等場所。

與香港相比,在澳門的菲律賓人所從事的行業多元化,而家庭傭工無須像香港一樣,強制住在僱主家中。健康碼變色,意味著他們無法乘車上班。

但菲律賓駐澳門總領事館並沒有站在自己國民的一方。領事館至少兩度發表公告,呼籲在澳門的菲律賓國民配合特區當局的防疫政策。其中,7月23日的公告稱,領館一直將澳門當局指令視為「純粹的衛生問題」,「可仍然有人堅持把事情政治化」。

「為平息此事,菲律賓總領事館對澳門衛生局的調查結果,以及向我國在澳國民發出該命令,表示同意。」

菲律賓駐澳門總領事馬榮(Porfirio Mayo)對菲律賓《商業鏡報》(Business Mirror)說,當尼泊爾人與越南人被列為「重點人群」強制核檢時,沒有人批評那是種族歧視,「我們現在是否說,我們有的是人數,我們比來自這三個國家的鄰居好嗎?」

「我已要求澳門的所有菲律賓人在此關鍵時刻做對的事情,作為社會上負責任的一員,我們該伸出支持與合作之手。」

黃東認為,菲律賓領館此舉是有意先把己方國民的防疫意識不足問題先控制住,再謀求下一步行動。「反觀澳門特區政府一下子走極端,是否沒有反思過去兩年半的做法有否問題?菲律賓似乎做得比澳門還要文明,先尋求自身缺點,讓同胞先行改正。」

「這是澳門特區政府反而應該學習的。」

《商業鏡報》引述澳門進步家務工工會主席桑托斯說,她對領事館並未向澳門當局抗議感到十分不滿,擔憂此舉將使澳門居民進一步把菲律賓人視為新冠病毒的唯一傳播者。

長期受壓的澳門菲籍住民
在特區政府撤回菲律賓人強檢之際,一段菲律賓人爭相搶奪物資包的影片再次引起討論。

來自Facebook一個澳門人群組的版本中,上載者質問:「菲律賓朋友們,這是什麼玩法?……為什麼會給列為重點人群,大家也明白了一點點了吧?說有『種族歧視』的朋友們出來解釋一下?家中有聘請菲律賓家傭又放他們出去的朋友請留意一下。」

一位澳門葡萄牙人則上載了角度稍有不同的影片版本,並說:「澳門,亞洲拉斯維加斯,落得如斯田地。菲律賓社群在挨餓。」

結果,澳門媒體證實這是當地一家素菜館在7月23日施贈食物包。進步家務工工會主席桑托斯對澳門《論盡媒體》說,確實有不少菲律賓人到該餐廳領取食物包。報道稱,一些菲律賓人稱已挨餓多天。

《論盡媒體》引述「進家工會」稱,許多會員自6月20日起被僱主要求留在住所,到「相對靜止」期開始,又被告知要無限期停工,且無法獲取6月之後的工資,因而面臨缺糧、無法交租等狀況。

7月9日,特區政府宣佈將進入「相對靜止」狀態時,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明確表示,按照《勞動關係法》,僱主無需向僱員支付薪酬,但他呼籲企業和員工同舟共濟,互相支持。

搶奪食物包影片曝光後,菲律賓社會福利和發展部部長爾文·圖佛(Erwin Tulfo)在Facebook發文,宣佈將與菲律賓移工部協調,向澳門菲籍移民勞工運送援助物資, 並稱馬拉卡南宮總統府正留意事態發展。羅馬天主教教廷認可慈善組織明愛機構(Caritas)在澳門分支也在本周開展派發食物包工作。

桑托斯還指出,「菲律賓人喜歡聚集」這印象很可能出於誤解。她對《商業鏡報》說,那些無班可上的同鄉在自己居住的宿舍中活動,卻被視為搞聚會。

「有時候我們悶慌了,就唱個卡拉OK。已經一整個月沒工作了,他們可以做些什麼?他們已經給關起來了,也許還越來越抑鬱了。」

據澳門特區統計暨普查局最新人口統計,2022年第一季度,澳門68.17萬總人口中,外地僱員佔16.77萬人,菲律賓外僱佔16.2%;菲律賓駐澳門總領事馬榮表示,澳門現有菲律賓勞工2.64萬人。

本地人口方面,據2021年人口普查數據,4.8%出生於菲律賓,屬外籍澳門居民中比例最高者。

2017年,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傳播系副教授史唯在台灣《亞際文化研究》學刊上發表過一份研究澳門外籍家傭的論文,當中指出,2002年澳門賭權開放,是東南亞國家外僱湧入澳門的契機。她指出,當中將近半數人持有大專學歷,盼望離鄉別井賺取更高收入,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何睿智律師對BBC中文記者說,澳門的菲律賓外僱和其他外籍勞工一向受到經濟與社會雙重歧視,工資不足以讓他們租住得體的住所,現行每月6656澳門元或每小時32澳門元的法定最低工資對家庭傭工並不適用。

史唯博士的論文也指出,澳門居民的平均工資是外籍僱員的四倍。

何睿智還說,許多外籍僱員在澳門生活了一輩子,仍無法獲得居民身份。他批評特區政府決策充滿歧視性,澳門政治人物又時常使用帶歧視性的措辭。新近的新冠病毒防疫政策進一步突出了這些歧視問題。

他說,正如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HRC)本月初向澳門特區政府所言,澳門當局必須停止推動和允許歧視外籍僱員的行為。

時事評論員黃東對BBC中文記者指出,單看外籍家庭傭工市場的話,澳門比香港多元,有越南、中國大陸等來源,但還是菲律賓家傭的素質相對較高,因此若特區政府處理不當,菲律賓決定減少讓其國民赴澳擔任家傭,「損失的還都是澳門市民」。

黃東說:「這些人(菲律賓人)許多已經入籍(澳門),那就更加得小心處理。」

「他們現在是處於夾縫之中,而他們的人數是越來越多,而且年輕人佔多數,澳門社會老齡化將突出他們的年輕,他們將成為真真正正的新族群,那麼政府該打算一個長遠的,可持續的民族政策。這事情可大可小。」

在菲中新關係起步之際發生的強檢風波

何睿智與黃東均指出,澳門菲律賓人的遊行集會權利受到打壓,也加深了族群的不滿情緒。而這某程度上開始牽扯上中國與菲律賓的外交關係。

2021年10月,兩批澳門菲律賓人分別集會聲援菲律賓總統候選人小費迪南德·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又譯:小斐迪南·馬可仕)和萊尼·羅布雷多(Leni Robredo;林麗妮),部分人被警察以涉嫌違反集會權及示威權法律帶走,其後同時受到治安警察局出入境管制廳與檢察院傳訊。案件迄今未有下文。

小馬科斯在5月舉行的大選中獲勝,接替卸任總統的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7月6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到馬尼拉會晤小馬科斯總統時說:「中菲關係正站在新的起點上,中方願同菲方堅持兩國友好合作大方向,共同致力於成為互幫互助的好鄰居、相知相近的好親戚、合作共贏的好伙伴,推動兩國合作提質升級,開創兩國關係新的『黃金時代』。」

也有學者把澳門這次舉措與中國崛起相提並論。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孫達文博士(Dr Noah Shusterman)說:「要是中國國力繼續增長,北京(及其澳門政府)將毫不猶豫地制定單純以種族為基礎的法律與差別對待政策,袒護華人。」

菲律賓政治學者海理查教授(Prof Richard Heydarian)近日撰文指出,小馬科斯傾向於既不太依賴美國,也不跟中國太友好的外交政策,但同時將主動招攬大型中國投資,以圖支持其雄心勃勃的基礎建設大計,推動經濟從衰退中回升。

黃東對BBC中文記者評論說,他懷疑澳門特區政府這次決策事前並未諮詢中國外交部駐澳門公署等北京機關的意見,便「自把自為」。相比之下,菲律賓駐澳門領館「可能就是基於中菲關係考慮,不希望在這時間和在澳門這地點上得失中國,而採取這麼一個態度」。

黃東說,菲律賓領館不站在澳門菲律賓人一方,「對他們處於弱勢的這樣一個國家來說,這反而是個積極進取的做法」,避免在小馬科斯新政府還沒站穩陣腳之際與北京發生衝突,「是小國聰明的外交博弈手段」。

「反過來說,澳門特區有北京中央這個大靠山在,是否肆無忌憚的忽視了菲律賓人族群的應有權益,還有他們在兩國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該通過這件事情去反思一下,人家不一定那麼服你。」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2314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