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德国之声
经历了6个月的过渡期后,美俄之间的《中程导弹条约》8月2日正式失效。欧洲方面现在尤其担心,核大国之间有可能掀起新一轮军备竞赛。德国外长马斯呼吁,新的裁军条约,必须也囊括中国。
美俄两国都在今年2月初宣布退出这份1987年签署的双边裁军条约。根据条约规定,宣布退出后,有6个月的过渡期。8月2日,美国国务卿彭佩奥正式通报,退出条约决定生效;俄罗斯外交部也宣布条约已根据美国的倡议失去效力。这份冷战时期签署的重要裁军条约由此宣告死亡。
国际社会对此表示了巨大的忧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说,全世界失去了避免核战争的一个重要机制。德国外长马斯(Heiko Maas)则警告称,该条约失效使得全世界面临更大的裁军挑战。
攸关欧洲安全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的缘由是认为俄罗斯的新型巡航导弹9M729违反了该条约。去年12月初,华盛顿给莫斯科设定了2个月的期限,要求俄方在今年2月2日前承诺销毁这一武器。俄罗斯则多次表示,美方的指责是无理的,而且美方也无意销毁自己的巡航导弹。
根据莫斯科的说法,9M729型巡航导弹射程为480公裡;但是美方认为,该型导弹的射程高达2600公裡,从俄罗斯境内(包括加里宁格勒飞地)发射可抵达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首都(里斯本除外)。
《中导条约》由美国与苏联在1987年正式签署,规定双方全部销毁、且不得生产或试验新的射程介于500-5500公裡之间的陆基弹道导弹及巡航导弹。该条约主要针对的是美俄两国的陆基中程导弹,空基、海基导弹并没有受到禁止。一份九十年代签署的补充协议也只是规定美军舰艇上的战术核武器(载有核弹头的巡航导弹)应当撤除。
无论如何,这份条约是冷战后期美苏双方的一项重要妥协,对地缘位置微妙的欧洲而言,更是有着重大的安全意义。
北京缺乏裁军意愿
随着条约的失效,美俄两国均已开始研发新型中程导弹。本周五(8月2日),德国外长马斯向美俄两国喊话,要求双方拯救即将于2021年到期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该条约限制了美俄两国的核弹头、弹道导弹、重型轰炸机的数量。
马斯还呼吁,新一轮的裁军协议必须包括中国。“中国这样的核大国,也必须承担起裁军的责任。相比冷战时代,中国、印度等国在当今世界有着更重的分量。”马斯同时也指出,中方似乎并没有推动核裁军的真正意愿,他对此表示遗憾。
在周五的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华春莹只是对条约失效表示遗憾,并且指责美国“无视承诺”,“奉行单边主义”;对中国是否应该承担更大的裁军责任则只字未提。
中国长年“闷声造弹”
今年2月,柏林科学与政治基金会(SWP,又译德国国际与安全研究所)主任珀瑟斯(Volker Perthes)就曾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指出,指责某一种武器触犯条约只是一个说辞,“美俄双方都不满意于自己的武器研发与部署受到条约的阻挠,两国都认为自己吃了亏。”珀瑟斯还强调指出,中国等国并不受该条约的约束。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倪凌超也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指出,美国退出条约的一大原因,就是中国并非条约签字国。“美国将中国视作地缘政治对手,其带来的挑战远大于俄罗斯”。他认为,中国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会向美国的亚洲盟友施压,阻止美国将中程导弹部署在该地区,但是北京方面不会主动削减自己持有的中程导弹。
1988年生效的《中导条约》仅仅约束美苏或美俄两国,间接导致中国成了冷战末期全球唯一能出口相关类型导弹的国家。全球范围内,迄今唯一一笔中程导弹跨国军售交易,就是由中国与沙特阿拉伯在1988年达成的。
早在60年代后期,中国就成为了美苏之外首个部署中程导弹(东风2系列)的国家。而在美苏签署《中导条约》之后,中国又陆续研发、部署了多种中程导弹,其中大部分都能够使用发射车机动发射。
除了美、俄、中,近年来,巴基斯坦、印度、以色列、伊朗、朝鲜等国也纷纷研发了自己的中程导弹。
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10月首次表露退出《中导条约》的意愿时,就曾说中国才是应当被限制研发部署中程导弹的国家。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博尔顿(John Bolton)也在同期表示,33%到50%的中国弹道导弹违反《中导条约》规定,美国“面临中国非常真切的威胁,不想成为唯一受条约限制的国家。”中国外交部当时作出回应,强调这是双边性质的条约,美国单方面退出不应当拿条约以外的国家说事。
去年11月,德国外长马斯访华时,也曾表示应当将中国也纳入包括《中导条约》在内的裁军条约。中方则并没有对此作出明确的正面回应。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908/%E4%B8%AD%E5%AF%BC%E6%9D%A1%E7%BA%A6%E6%AD%A3%E5%BC%8F%E5%A4%B1%E6%95%88%7C%E8%A3%81%E5%86%9B%E6%96%B0%E7%BA%A6%E9%81%A5%E9%81%A5%E6%97%A0%E6%9C%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