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記者
BBC中文的《你問我答》欄目,讀者可以從選題開始,參與我們的新聞報道,也可以為讀者提供不同視角的新聞解讀。
這一次,我們就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示威浪潮,邀請讀者提問,最後整理出七個大家關注最多的問題,邀請專家為大家解答。
《你問我答》:香港示威,你最關注什麼問題?
問:示威者的訴求到底是什麼?
示威者主要有五個要求(遊行中稱為「五大訴求」),包括撤回《逃犯條例》修訂、釋放被拘捕的示威者,承諾不會起訴他們、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警民衝突、取消把6月12日警民衝突定義為「暴動」和盡快實行「雙普選」,即是普選全數立法會議員和行政長官。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6月16日宣佈暫緩修例建議,之後更以「壽終正寢」形容修例工作,但至今仍然拒絶正式撤回議案,引起示威者不滿。
示威者的口號之後演變成「五大訴求,缺一不可」。但林鄭月娥指出自己不是沒有回應訴求,不是沒有回應訴求,而是「不接受」有關訴求,而且政府已經接受示威者最重要的訴求,即暫緩《逃犯條例》的修訂。
部份示威活動有一些額外的訴求,例如7月6日有團體在屯門舉行遊行,要求當局正視一些佔據公園唱歌跳舞製造噪音的「大媽」;7月13日有團體在上水舉行遊行,指當區的「水貨客」活動嚴重影響居民生活;8月25日的觀塘遊行,由於擔心近年裝設的「智慧燈柱」附有監控功能,示威者呼籲香港政府關注,要求拆除(香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8月26日澄清,智慧燈柱只收集城市數據,絶不會侵犯個人私隱,並稱8月24日示威者「大肆破壞」20支智慧燈柱的這天是「香港創科黑暗的一日」)。
問:示威者都是港獨嗎?
這次示威浪潮中,偶然會看見「香港獨立」的旗幟,也會有被香港建制派視為「香港獨立運動」標誌的香港殖民時期旗幟。
運動初期這些旗幟並不常見。「反送中」示威者中,不是全部人都贊成高舉英國旗或港英旗。6月21日香港示威者包圍灣仔警署當天,一名中年男子高舉港英旗,現場群眾不斷叫他收起旗幟,不想被人質疑這場運動是「戀殖」、「港獨」、「反共」。
即使這樣,示威者多個舉動都被北京政府或香港建制派視為整場運動都是要求香港獨立,包括示威者短暫佔據立法會大樓時在會議廳掛上港英旗、仿效波羅的海三國爭取獨立的「波羅的海之路」組成「香港之路」。
另一個焦點是示威者的口號「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原本是香港本土派陣營人物梁天琦競選立法會議員時的口號,在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抗議時再次出現。
中國官方《新華社》早前發表評論員文章,批評這句口號「鼓吹港獨」,真正的圖謀是要香港「淪陷」。
但一些香港律政司職員早前發表的公開信指出,示威者要「光復」的是高度自治、「以法治和自由為傲的香港」。由一些示威者組成的「民間記者會」也指出,每個人對這句口號都有不同理解。
問:香港政府做了什麼?中國政府做了什麼?
自6月以來,林鄭月娥及香港警方已多次就示威問題會見記者。在7月9日記者會上,林鄭月娥表示修例建議已經「壽終正寢」。
針對示威暴露的尖銳的社會矛盾,林鄭月娥建議成立對話平台,與階層及政治立場不同的人士進行溝通,香港財政局亦出台包括減稅、補貼電費等一系列措施。面對示威者屢次強調的「五大訴求」,林鄭月娥在8月27日的最近一次記者會上稱,政府並非不回應這些訴求,而是「不接受」。她指政府已經接受最重要的訴求,「終止」《逃犯條例》的修訂工作,如果修例是問題根源,各種混亂早應結束。
在林鄭宣佈暫緩修例前,北京政府一直支持《逃犯條例》的修訂。在暴力衝突升級後,北京方面一直強烈譴責示威者行為,並在自7月1日示威者衝入立法會起,中國政府屢屢就示威者與警方之間爆發的衝突強烈譴責示威者「暴力亂港」。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8月12日表示,香港示威者「出現恐怖主義的苗頭」。數百名中國武警部隊官兵還在深圳展開多日大規模演習,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對香港的一個警告。
與此同時,北京也掀起對香港局勢的「輿論戰」。大陸網友自發「出征」香港多個社交媒體平台留言,官方媒體不斷造勢,還有跡象顯示,中國官方支持大量賬號在臉書與推特上散佈與示威有關的「假新聞」。
問:對香港經濟會有何影響?
示威浪潮初期,多家國際金融機構對示威都持正面看法。穆迪在林鄭月娥決定暫緩《逃犯條例》修訂後,發出報告維持香港信用評級,指示威是香港權力制衡的一部份,又認為如果權力制衡受到削弱,將對香港評級有負面影響。
但到8月,香港政府官員和各大銀行先後調低對香港經濟增長的預測,部份甚至預測2019年全年經濟沒有增長。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8月5日指出,受示威浪潮影響,香港第二季的GDP只增加0.6%,零售和出口業都也在下跌。但由示威者組成的「民間記者會」指出,這些趨勢在示威活動前已經出現,形容陳茂波的說法是「抹黑」。
彭博的資料顯示,7月2日至8月15日之間,香港恆生指數累計已經下跌約12%,股市蒸發金額約6220億美元。
香港浸會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巫伯雄指出,連串示威行動對香港零售業和外來投資都會有影響,影響了香港和平穩定的形像。
「事件不明朗,本地消費會差,外來旅客都減少。如果投資和消費都減少,對經濟就會造成直接影響。」
他又認為有「外國勢力」透過中美貿易戰和社會不穩定製造一個惡性循環:「金融危機代表什麼?它代表地產市場會倒塌,金融市場也會跟隨,銀行就會收縮信貸,危機就來了。」
但他認為即使香港情況持續,中國大陸以它目前的經濟和金融實力可以保護香港,免受危機。他解釋,由於中國的金融市場尚未開放,它有控制自身宏觀經濟的能力,「最多是人民幣略為貶值」。
問:警方是否過度使用武力?
香港警方的執法方式是數月來備受爭議的話題,三個月以來,警方應對示威者時的武力不斷升級。8月25日在荃灣驅散示威者時,香港警方首次在衝突中鳴槍實彈示警,並首次出動兩台水炮車。
除此以外,香港警方還有多次行動引發外界質疑;面對質疑,警方亦分別作出回應:
- 示威者與許多香港市民指責香港警方在7月21日元朗白衣人暴力襲擊發生時回應不及,甚至懷疑警方與白衣人串通(對於7月21日元朗白衣人暴力襲擊,香港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回應稱,警方與施暴者沒關係,警察「與黑社會勢不兩立」,但稱會檢討部署);
- 8月11日香港警方在驅散示威者時衝入一個地鐵站,且在地鐵站內有其他民眾的時候發射大量催淚煙(香港警方回應時稱,近距離所發的只是「胡椒球」,並非致命武器,強調會作出檢討。而警方評估葵芳地鐵站並非在地底,而示威者去地鐵站內的行為可能傷及途人,所以發射一枚催淚彈驅散);
- 香港警方派臥底混入示威人群中,用此方法拘捕多名示威者(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回應稱,警方作出針對性的一些行動是必須的。警方採取任何行動去扮演的角色,都絶對不會涉及違反法律的行為);
- 示威者還質疑,警方在驅散尖沙咀警署附近示威者時用布袋彈射傷一名女性示威者的眼睛(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8月12日表示,警方沒有收到有關的報案,所以難以作出調查。「有報道指出是由於警方的執法過程所產生,亦有不同消息指出可能來源是警方以外。這些都需要調查,包括其位置、時間,以及警方使用武力時的角度和那一種類型」);
香港警方一直堅稱,他們在應對示威時始終保持「不主動使用武力」,並「盡量使用最低武力」。
林鄭月娥8月27日表示,特區政府對暴力行為零容忍,對牽涉警察的暴力行為堅持統一標凖,但她也拒絶成立針對警方執法的獨立調查委員會。她指出,香港已經有法定獨立的監警會處理應對警察的投訴,這種情況下特區政府無法認同示威者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訴求。
多次發起大規模遊行的民間人權陣線(民陣)陳皓恆認為,監警會沒有權力調查政府官員,因此不能滿足民眾的要求。
中國官方媒體與不少警方支持者一直強調,與不少國家的警察相比,香港警方的執法手段已算克制。對此陳皓恆認為,在美國等國家的民眾對警方執法不滿爆發示威後,政府通常會出面回應,但香港政府卻一直沒有作出回應。香港警方的執法方式是數月來備受爭議的話題,三個月以來,警方應對示威者時的武力不斷升級。8月25日在荃灣驅散示威者時,香港警方首次在衝突中向天發射實彈警告,並首次出動兩台水炮車。
問:這場紛爭會如何收場?
特首林鄭月娥早前提出建立對話平台,與社會不同人士商討解決香港目前情況的方法,同時指出示威者必須停止暴力衝擊行為。
但示威浪潮目前仍然沒有平息的跡象。網絡上流傳的日程表顯示,示威的計劃將持續到九月。
巫伯雄認為,如果沒有外國勢力影響,到九月學生上學,局勢可以平息一下,但如果外國勢力的確存在,情況會繼續拖拖拉拉。他認為長遠來說,政府應該把香港年青人的精力轉投到一些有建設性的活動,例如舉辦比賽讓年青人建議如何在經濟發展、居住環境等方面改善香港。
他認為香港的確有問題,即使有外國勢力影響「也不能牽動這麼多人」。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接受BBC中文訪問時指出,政府應該伸出橄欖枝,讓示威者一方有更多人願意尋求和解,才能對話。
他說這些「橄欖枝」應包括政府盡快承諾會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事件,因為香港社會對政府越來越不信任,要找到社會信任的人到委員會進行調查將越來越難。「最少要先承諾,接下來委任誰進入委員會、調查的範圍是什麼,這種工作現在已經比一個月前困難。」
香港規模最大的香港總商會7月曾經發出聲明,要求林鄭月娥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和成立調查委員會獨立調查整個風波。
香港時事評論員程翔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認為,這兩項都是「共識」,而且撤回修訂建議更是「沒有成本」,質疑林鄭月娥為何拒絶。
港媒早前引述消息指香港政府計劃行使權力訂立緊急法律處理示威浪潮,程翔形容那是更大的錯誤。
問:是否有外國勢力?國際社會反應如何?
前結束的G7峰會發出聲明,呼籲香港各界要停止暴力,又重申《中英聯合聲明》的重要性。中國外交部隨即批評,香港是中國內政,其他國家不應干預。
示威浪潮發起後,有人先後在多國報章刊登廣告,尋求外國社會關注香港的情況。最新一輯廣告指控香港警察處理示威活動時使用過份武力,呼籲外國政府向中國和香港政府施壓。
中國政府和多名親北京的香港政客先後認為,一些外國組織或政府在背後推動示威。其中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前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指出,這次事件看上去組織鬆散,其實有「種種跡象可以指向台灣及美國」,令香港變成反抗中國中央政府的基地。
全國人大香港代表葉國謙也認為,示威者頭盔、眼罩等裝備「媲美防暴警察」,之後又懂得示威過後向受示威影響的人道歉,在輿論爭取支持。他認為普通年輕人不會懂得這種策略,背後有力量在指導他們。
巫伯雄接受BBC中文訪問時也指出,如果沒有外國參與,他無法看出為什麼示威者有能量做這麼多事情,很大機會是「本地力量加外國力量一起做,問題是沒有證據」。
香港理工大學學者鍾劍華認為,如果真有證據證明外國干預就應提出來,香港社會能細心分析。「你在中國大陸可以訴諸民族情緒,人們管不管都先相信政府,但香港不會是這樣。」
「現在反而是示威者在過程中尋求國際社會關注,令香港特區政府和北京中央政府不敢亂來。」
from BBC中文網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949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