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農業部消息,中國在8月2日至8日的一周,購買了超過了1萬噸美國產豬肉,這是中國此前七周以來最大筆的美國豬肉訂單。
當這批豬肉運往中國之際,正是中美貿易戰升級之時。8月1日,美國宣佈一個月後將向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緊接著,中國商務部稱,對8月3日後新成交的美國農產品採購暫不排除加徵進口關稅。之後中國出台反擊措施,對美國產品加徵關稅,包括從9月1日起對美國豬肉加徵10%的關稅。
中國正對美國展示強硬姿態,卻頂著自己的關稅進口美國豬肉,實在有難言的苦衷——中國國內豬肉價格一路飛漲,有些地方政府甚至開始通過補貼零售商的方式抑制肉價漲幅。
豬價飛漲,政府補貼及限購
中國農業部數據顯示,8月16日至22日的一周,豬肉批發均價為29.94元/公斤,比此前一周上漲11%,比去年同期漲了52.3%。
此前多個月,豬肉價格已經連續上漲,4至7月同比漲幅18.2%、14.4%、21.1%、27%。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豬肉消費市場,「一天一個價」的豬肉,給居民消費造成很大壓力。
中國一些地方政府開始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底層人士進行豬肉補貼,甚至進行豬肉限購。
以福建莆田市荔城區為例,該區啟動平價商店銷售機制,選取兩家超市,對每公斤豬肉補貼4元,從9月6日起居民在這些超市購買補貼豬肉需要憑身份證,每人限購兩公斤。
高關稅下的無奈之舉
中國去年開始針對美國加徵的關稅實施反擊,其中包括對美國豬肉徵收62%的關稅。
即便如此,中國依然在8月的一周內進口超過1萬噸美國豬肉。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稱,這筆訂單表明中國需要美國豬肉來平衡非洲豬瘟造成百萬頭市場空缺。
非洲豬瘟死亡率高達100%,具有傳染性,目前沒有商品化疫苗可用於預防,也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起源於非洲的非洲豬瘟多年前就曾在歐洲引發疫情,但後來被消滅。
聯合國糧農組織資料顯示,本輪非洲豬瘟的疫情起源於2017年3月,俄羅斯伊爾庫茨克爆發非洲豬瘟疫情,該病由此從中東歐地區傳播至俄羅斯東部,2018年傳入中國後迅速擴散到各地。
中國官方稱,自去年8月初發生疫情以來,截至2019年7月3日,中國共發生非洲豬瘟疫情143起,撲殺生豬116萬餘頭。輿論認為實際疫情要更嚴重。
長期以來,中國豬肉對外依存度低,長期以來不足3%,2017年進口量為120萬噸左右,而中國的豬肉產銷量達 5340 萬噸。絶大部分都是國內自產自銷。
因此,從美國進口的1萬噸豬肉對於平抑高漲的肉價而言,實在是「杯水車薪」。有分析稱,國際豬肉交易規模一共才800萬噸左右,而且很多市場同樣受到非洲豬瘟的影響,國際市場難以滿足中國突然出現的供給缺口,豬價上漲的壓力會繼續加大。
豬肉推動整體物價上漲
豬肉價格持續大幅上漲,中國社交媒體微博上開始流傳一個段子:
早晨去買油條,大媽說要2.5元一根。我說,「昨天不是2元一根嗎?」 大媽說:「因為豬肉漲價了。」 我說,「豬肉漲價關你油條什麼事?」 大媽說,「因為我想吃豬肉。」
這個段子揭示了一個現象,由於豬肉在中國人的餐桌佔據重要位置,其價格上漲,可能帶動牛肉、雞肉等食品價格的整體上漲。
中國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也驗證了這一點——豬肉價格大漲帶動食品價格漲幅刷新七年半高位,拉高中國7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8%,漲幅創近一年半最高水平。其中,豬肉價格上漲27%,影響CPI上漲約0.59個百分點。
CPI的上漲為中國帶來通脹壓力,而這點是中國從官方到民間都想避免的。中國在1980年代試圖解決價格雙軌制,刺激市場,在已有通脹基礎上物價進一步飛漲,1986至1988年物價指數上漲都超過兩位數,這也被認為是導致1989年天安門事件的誘因之一。
不過,中國物價指數上漲還主要局限在食品領域,其他領域反而展現出價格回落,整體通脹壓力並沒有想像中大。然而,這依然不是理想狀況,有經濟學家提醒,老百姓對食品及日常消費品價格比較敏感,它們價格暴漲,可能會影響消費決策,捂緊錢包,減少消費,那麼中國經濟將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
from BBC中文網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49479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