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5 August 2019

蔡子強:公僕倒戈,衝突加劇,林鄭鴕鳥,北京該考慮換特首

公務員包括 AO、EO 的破天荒倒戈,催淚煙和橡膠子彈竟成了日常生活上之常態,特區政府正面對「雙重危機」,且不斷惡化,但林鄭月娥卻「不作為」,長時間龜縮,就算露面,也只是譴責兩句後便「快閃」,只識採取「三等」策略:等對方犯錯;等民意逆轉;等民情消褪。一廂情願以為只要「疊埋心水」,重鎚出擊,搞好民生,就可以掩蓋政治矛盾,但其實這只是「鴕鳥」對策的藉口,justify 自己對危機視而不見。但「不作為」的結果,就是新城市廣場困獸鬥、弄污中聯辦國徽、元朗暴力事件等嚴重衝突,每個周末不斷發生,令警民雙方、藍黃兩營之間,仇恨不斷加深,「撕裂 2.0」預言不幸成真。起初建議以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相關問責官員責下台、行會總辭等方案,來解決危機,黃金時機已過。既然林鄭自己交不出任何 effective solutions,那北京就不如索性大刀闊斧一點,更換特首,由她一個人承擔起所有政治責任。不錯,過往北京從未有過即時更換特首來回應政治危機的先例,但如今局勢前所未有惡劣,北京要有破格新思維。林鄭下台,才可以有一個有力理由去說服大家緩一緩,以及一個時機來讓社會各方賢達願意出來,聯合呼籲社會和解,重新上路,也可讓新特首在沒有心理包袱下去收拾爛攤子。再者,更換特首,可能是現時唯一兩邊都會接受的最大公因數,畢竟,不單是抗爭者、民主派、黃絲,就連警察、建制派、藍絲,都對林鄭怨氣甚深。


公務員破天荒倒戈

逃犯條例風波發展至今,新一波對政府管治權威的重大衝擊,就是連過去在政治問題上大體上保持政治中立的公務員也紛紛倒戈,近日在網上「遍地開花」,紛紛與政府唱反調,表態要求政府回應民間「五大訴求」,甚至譴責警察在元朗暴力事件中失職,他們很多都有上載遮蔽名字的工作證以表明身份:

首先是,來自多達四十多個政府部門兩百多名公務員,在網上發聲;
此外,由林鄭月娥親自成立,吸納了近二十位年輕人出謀獻計,被視為其政策「智囊」的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PICO),在政府總部內的辦公室,也出現了象徵批評政府和同情運動的「連儂牆」;
之後,四百多名政府行政主任(EO)亦進行聯署,EO負責政策局及門的人事、財務及行政事宜,是確保政府運作暢順的骨幹;
但更震撼的是,百多名政府政務主任(AO)亦打破沉默,進行聯署,AO 是政府管治香港的核心團隊,過往便有所謂「AO 治港」之說,即使如今改行問責制,很多正副局長以至特首本身,仍是 AO 出身,且仍然要倚靠 AO 協助制定政策和管理部門,因此 AO 角色可謂舉足輕重,而今次聯署佔他們總數近五分之一,可謂意義重大,尤其規章上明確要求 AO 必須保持政治中立。
最新是一群來自不同部門的公務員將在本周五舉「公僕仝人,與民同行」的公開集會。
過去,就算在 1989 年六四、2003 年七一、2014 年傘運這些重大政治事件之中,公務員大體上都能夠保持中立、低調,從未出現過像今天的倒戈。雖然未曾看到公務員會有進一步行動,但內部士氣低落,以及公眾對政府信心進一步遭削弱,實在所難免。


當催淚煙和橡膠子彈竟成了常態

自從 6 月 9 日百萬人上街至今,危機已經延續了近一個半月,每個周末都接連出現大規模群眾上街,以及爆發警民衝突,原先讓大家極為震撼的催淚煙和橡膠子彈,如今竟成了日常生活上之常態。

很多朋友在體制外以至體制內,都紛紛建議過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相關問責官員責下台、行會總辭等解決危機的方案,但林鄭卻一直「不作為」,結果讓解決危機的黃金時機一再錯過,敵視政府和警方的情緒如雪球般滾大。


林鄭只識採取「三等」策略

香港的危機不單持續且正在進一步深化,但林鄭卻「不作為」,長時間龜縮,就算露面,也只是譴責兩句後便「快閃」,只識閉門造車,採取「三等」策略,那就是:等對方犯錯;等民意逆轉;等民情消褪。(或許該是「四等」,再加「等放完暑假」的一份僥倖)

這種「三等」策略,是建基於政府以至北京對過往本地政治循環的了解,那就是:

政府嚴重犯錯 ➡ 觸發大規模群眾上街 ➡ 政府作出讓步 ➡ 群眾怒火漸褪 ➡ 危機丟淡 ➡ 香港「重新出發」

但問題是,九七之後,二十多年來,經歷過多次政治風波,港人的耐性,以及對政權、體制,以至北京的信任,已經消耗得七七八八,年輕人尤甚,舊的套路再不管用。


林鄭「不作為」令仇恨不斷加深

於是,上述成了林鄭「鴕鳥」對策的藉口,合理化自己對危機視而不見。但「不作為」的結果,就是新城市廣場困獸鬥、弄污中聯辦國徽、元朗暴力事件等嚴重衝突,每個周末不斷發生,令警民雙方、藍黃兩營之間,仇恨不斷加深,「撕裂 2.0」的預言不幸成真,也令獨立調查委員會之類建議,更難為警隊所接受。就算暑假完後反對浪潮真的有所消褪,但社會已經因為仇恨不斷累積,而嚴重內傷,再難管治。


斷錯症,便會開錯藥

另一方面,林鄭卻一廂情願地以為只要重鎚出擊,搞好民生,就可以疏解和平息矛盾,《明報》便有報導,有 AO 透露林鄭仍在找怨氣根源,內部討論感覺她仍以為主因是市民不滿民生,例如無法買樓。

於是林鄭 justify 自己「匿埋」砌民生、砌施政報告、砌房屋、砌扶貧,希望藉此為自己「翻身」。但她不明白,以往把問題歸咎於年輕人買不到樓、久缺社會向上流動、工作待遇差等經濟問題的觀點,顯然落後形勢。今次一大特點,是很多抗爭者都是中學生,他們該尚未想到未來人生規劃如「買唔買到樓」這麼遙遠的問題。新一代與上一代最大不同,是他們愛講價值,而非利益。如果不認識及承認這一點,與年輕人並不存在溝通和對話的基礎。胡亂「派糖」,只會適得其反,年輕人反覺得自己遭政府誤判,或會以更強反對聲音來迫政府正視問題。

據報導,部份 AO 和 PICO 那些年輕人的倒戈,也是因為屢屢反映意見無效,林鄭仍舊聽而不聞、冥頑不靈的結果。林鄭或許已經進入一種病態。


林鄭下台以打開困局

既然林鄭對如今局勢根本沒有任何 effective solutions,那北京就不如更換特首,由她一個人承擔起所有政治責任。

不錯,過往北京從未有過即時更換特首來回應政治危機的先例,縱使不滿其表現,也讓梁振英做完首屆任期,至於董建華,就算要被中途換馬,也在 2003 年七一五十萬人上街的一年八個月之後。原因之一是北京不想表現出自己會因群眾壓力而妥協,原因之二是也要待找到合適替代人選。

當然我們也明白,如今林鄭班子內人才凋零,為九七後之最,無論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作為接任特首人選,能力和名望都對公眾難言說服力。但問題是如今局勢是前所未有惡劣,且一天一天惡化,兩邊敵意和仇恨正不斷加深,例如元朗暴力事件的發生,又把問題推高至另一層次(如對警黑勾結的指控),香港體制對公眾的認受性,正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地遭蠶蝕。因此,急需北京有破格新思維。


非常時期ㅤ需非常手段非常智慧

林鄭下台,才可以有一個有力理由去說服大家緩一緩,以及一個時機來讓社會各方賢達願意出來,聯合呼籲社會和解,重新上路,也可讓新特首在沒有心理包袱下去收拾爛攤子。再者,更換特首,可能是現時唯一兩邊都會接受的最大公因數,畢竟,不單是抗爭者、民主派、黃絲,就連警察、建制派、藍絲,都對林鄭怨氣甚深。

如今是香港關鍵時刻,非常時期需要非常手段非常智慧。


蔡子強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講師,香港公共知識份子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19/08/20190804_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