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6 June 2018

出版自由頭上有把刀

香港電台《鏗鏘集》調查報道,香港主流連鎖書店三聯、中華、商務,背後大老闆是中聯辦,坊間好些評論保駕護航,謂三中商不賣某些書只屬「商業運作」,三中商是中資書店,「香港人一早知」、「舊聞」,不須大驚小怪去「炒作」云云。

這些辯解顧左右而言他,軟弱無力。若然「三中商」純然是紅色商人的公司,廣大香港人也許無可奈何,不喜歡不光顧就是;但賣出香港七、八成書籍的出版集團,原來由國家直接經營,中聯辦是大老闆,大部分香港人不知道。以商業行為掩飾國家控制,這事實大家要認清楚,提高警惕。

試想想,原來你平日常逛、在大街大巷的連鎖書店,讓你接觸什麼書、推廣什麼書目,竟然可以由國家操作,中聯辦直接或間接控制主要書商書店,基本法裏承諾的出版自由,豈非只剩空中樓閣?

還記得,習近平掌權以前,香港的三中商書店,可以大賣領導人秘聞的「禁書」,一整叠書放在大門當眼位置,惟恐路人看不到。近年,不只「禁書」消聲匿迹,不少涉及雨傘運動與社運的書籍、或揭露國家陰暗面的著作,亦不易在三中商找到,只能於獨立書店售賣,流通量大減。《明報》星期日生活日前一篇文章〈三中商的六四擦邊球〉,記述了三中商往日一些有心員工如何突破審查賣禁書,但近幾年操控比以前嚴密得多,禁賣書籍不單針對書,也針對作者。(如果還有人說三中商「沒有審查」、「一向都係中資」乜乜乜,我也建議他讀讀上述明報的文章,再問問自己的良心。)

有人謂,三中商書店近年也有為民主派人搞過書籍推廣活動,所以「無審查」,這些講法就是混淆視聽。所謂「封殺」,不需要絕對封殺,很多「敏感書」,三中商書店記錄「有入貨」,但數量少,未必放當眼位置,已能減少流通。有時網開一面,也不足為奇,一場足球,黑哨球證不須九十分鐘都作弊,在關鍵時刻亮劍就能達成目標,其他時間更可以演活客觀中立的角色,擦亮光環。

以國家資本加既有優勢,三中商立於不敗之地,看準時機出手審查,眾多出版社與作者敢怒不敢言。

中聯辦為何要經營書店?有何大計?如果光明磊落,中聯辦官員為何一直不願回答記者追問,閃閃縮縮?三中商既然屬國家機構管轄,以後三中商的審書選書審查疑問,中聯辦要問責、要解釋、要開誠布公。國家機關有責任按基本法維護香港的出版自由。

事件引來熱話,也給傳媒同業帶來啟示。中聯辦經營三中商,是公開的秘密,傳媒與出版等文化圈子都知道,但普通市民不會留意;年前《壹週刊》首先爆料,但得不到其他傳媒跟進,聲勢較弱,也可能是其他傳媒主事人審時度勢,明知這是「不能說的秘密」,不作跟進。今次換上不同新聞渠道,對不同階層的受眾再說一遍,從各方反應看來,實在很多市民不知道中聯辦的角色,對他們而言就是新鮮事。就算是「舊聞」,也有意義。

另一啟示:縱使是其他傳媒報道過的事,只要記者努力,也可找到新角度,例如《鏗鏘集》記者找到了前聯合出版集團董事長李祖澤直接當面詢問、找到了前員工、也多番追訪中聯辦官員,縱使無答,迴避也是新資訊,以前無記者做過,就是新鮮事。

另一啟示乃時機,今次香港電台報道反應較大,也可能是因為數年來,國家機器布下的天羅地網愈來愈赤裸,敢於亮劍,大家警覺性提高。

這時代,歪理得國家資本撐腰,當記者的,只能把事實擺出來,讓大家評評理。

重要的事,不妨說一千次、一萬次。


中聯辦經營書店,是以商業運作掩飾國家行為,出版自由頭上有把刀,刀鋒已染血。


*** *** ***


(本文原刊於明報專欄《2047夜》,此為加長版)

相關文章:
請認清三中商的幕後老闆
觀《新聞小花的告白》借題發揮
審查新境界:中國對世界的偉大貢獻
新聞自由三個黑洞

from  潮 池  http://aukalun.blogspot.com/2018/06/blog-post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