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6 June 2018

BBC分析:習近平「外交思想」和毛鄧時代有何不同

2018年6月下旬,舉世矚目的「特金會」落幕不久,美中貿易戰的風聲又緊之際,中共一次外事工作會議,在足球世界杯的狂歡之中,不為外界關注地召開了。

這是習近平任內第二次主持中共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併發表講話,上一次是在他全面掌權後不久的2014年11月。

2014年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日本、中國等國在內的東亞地區,對中國國力增強表現出相當接納的姿態。

在習近平最新的講話中,他提出中國外交要「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

這應該是中國首次如此高調地表示將「積極參與」而且要「引領改革」。改革,意謂著改良或從根本上改變舊體系,打破以往的做法,創建一套新體系。

此言所指,一目了然。

精髓要義

有意思的是,對於本次的會議,中共黨報《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稱,最重要的成果是確立了習近平外交思想是中國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中國其他官媒則將習近平外交思想總結出諸多「精髓要義」。

實際上,在中共十九大將習近平思想寫入黨章之後,包括中國外長王毅、前外長楊潔篪在內的外交部門高層,一直都在宣講習近平外交思想。

想當年,毛澤東思想統領中國的時代,它有「放之四海而皆凖」的魔力。如今從習近平思想發展出一套分管外交工作的外交思想,其實不足為奇。

更何況,習近平從上任到現在,對中國外交定下的原則,的確與以往的中國領導人不同。

時代特色
以毛澤東時代為例,他1970年代提出的最著名的「三個世界」理論中,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的老大,而中國是第三世界的一員,與亞非拉很多貧窮落後國家稱兄道弟。

1992年,中國經濟改革開放10多年後,鄧小平曾說道:我們再韜光養晦地幹些年,才能真正形成一個較大的政治力量,中國在國際上發言的分量就會不同。

從那以後,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政策貫徹中國外交活動多年。

到了2003年,中國經濟持續發展趕超美國之際,國內開始提出「和平發展和平崛起」口號的同時,為了消除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軍力的擔心,中國領導人胡錦濤在國際間將這一提法修正為「和諧世界」,以化解外界對中國崛起的警惕和不安。

2013年,習近平正式執掌黨政大權後不久,「大國外交」概念提上議事日程。這是中國揚棄「韜光養晦」的開始,明確提出要在國際上更積極地發揮大國作用。

而本次,習近平還提出中國外交要「服務民族復興」、「堅持戰略謀劃和全球布局」,「堅持捍衛國家核心和重大利益」。

前後對比

這些用詞與2014年他主持第一次中央外事會議時的講話又有什麼不同呢?

2014年的講話中,他表示中國仍然要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干涉別國內政原則」、「反對動輒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等等。這些原則,在中國官媒報道的習近平最新講話中,已經不再提及。

當年的「推動國際體系和全球治理改革」、「增加話語權」,已經成為如今的「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關係網絡」。

個中差別,不言而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習近平在2014年的講話中,仍然提及被簡稱為「鄧三科」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

而這一次,習近平外交思想是指引中國外交工作成功的關鍵。

在觀察人士看來,本次理論上避而不談「鄧三科」,才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真正大不同。

因為中國走過了「第三世界」、「韜光養晦」、「和平崛起」的階段,到了習近平的「大國外交」時期:中國如今要引領世界,要將「一帶一路」推向世界各地。

蘇聯解體後,美國稱雄世界多年。它對中國還會繼續接納容忍嗎?在很多中國國內學者看來,美國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發起的貿易制裁,就是遏制中國的行動之一。

習近平在這次外事工作會議上樂觀表示:「當前,我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

相關報道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460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