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品牌在中國市場面對越來越強的本土競爭,市場份額受到擠壓,美中貿易戰一開打會令此局面進一步惡化。
北京和華盛頓談判沒有就貿易不平衡,技術轉讓和對美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限制問題達成協議,美中可能爆發全面貿易戰。
如果美中走向全面貿易戰,美國在華品牌將面臨更大的威脅,擁有創新產品和得到中國政府支持的當地競爭者將構成更大挑戰。
美國品牌面對競爭
長期以來,不少美國名牌在中國享有盛譽,備受消費者追崇。
由於中國努力在戰略性產業領域扶植國內品牌和骨幹企業,淘汰低效劣質企業,增加質量競爭力,中國品牌的競爭力日漸提升,一些美國名牌的主宰地位受到威脅。
美國的蘋果、星巴克、日用消費品牌寶潔(Procter & Gamble)在中國市場的主宰已經受到挑戰,這關係到美國公司在中國百億、千億美元的盈利。
根據對貝恩和凱度(Kantar)數據的分析,中國品牌在去年佔據了中國價值6390億人民幣的快速消費品市場的75%,這些本土品牌包括從軟飲料到洗髮水等諸多種類的產品。而5年前中國品牌佔據市場的份額是2/3。
美國的品牌諸如幫寶適(Pampers)、高露潔牙膏、美讚臣嬰兒奶粉,在過去5年中的市場份額下降了10%。與此同時,中國品牌諸如滋源(SeeYoung)洗髮水,百雀羚(Pechoin)護膚產品的市場份額迅速擴大。
根據對121家在美國上市公司公布的在華銷售數據的分析,美中貿易緊張可能進一步加快這些美國企業市場份額減少的趨勢,令美國在華企業去年1800多億美元的銷售額受到威脅。
星巴克剛開始進入中國時迅猛擴張,但在2018年銷售增長停頓,因為中國大城市迅速出現了很多中國競爭者。
而這種新形勢對於那些在中國有主要業務經營的美國公司,包括星巴克、麥當勞和沃爾瑪,實際損害更大。
根據貝恩諮詢報告,去年中國本土品牌趕超國際競爭對手的領域主要集中在21種消費品領域,諸如護膚品、洗髮水、嬰兒奶粉。中國本土品牌去年增長了7.7%,而國際品牌增長只有0.4%。
高端製造業競爭
中國國產汽車品牌得益於國家支持也越來越自信。過去5年,在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本土品牌也在悄悄趕超國際品牌,對福特、通用汽車和電動車特斯拉構成挑戰。但這種國家支持經常被美國指責為非正當的政府補貼行為。
中國政府扶持電動車輛的政策吸引了十多個新的中國競爭者進入市場。
專注中國汽車、能源市場的「蔚來資本」(NIO Capital)合伙人伊安•朱說,市場向更智慧、電動和自動汽車轉變,汽車變得不再只是一種交通工具、而是娛樂和工作空間的成分越來越多,這為中國本土汽車製造商創造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他認為,製造商需要熟悉當地口味和當地政府,外國公司在這方面面臨更大的挑戰。
另外內容涵蓋新能源和智能型汽車在內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也有助於中國本土汽車品牌發展。
蘋果公司上個財政年度在中國的銷售額達448億美元,寶潔公司的銷售達到52億美元,體育用品公司耐克創造了42億美元的銷售。
市場調研公司Canalys的數據顯示,蘋果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自2012年開始就徘徊不前,停留在10%左右。蘋果的市場份額被新興的中國手機品牌歐珀Oppo, Vivo和更知名的華為超過。
其他高科技領域,諸如醫療器械、半導體、製藥,中國也在扶植國內骨幹企業,力求減少對外國市場的依賴。
與此同時,歐洲品牌也同樣受到擠壓。歐盟貿易機構最近說,來自中國品牌的激烈競爭令許多歐洲品牌感到焦慮。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44632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