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3 June 2018

觀點:從中興到中國製造2025 給中美貿易戰算筆數字賬

馬蕭蕭
中國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
2018年 6月 22日

雖然實錘將落未落,但針對中國的反制,特朗普已經威脅將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10%的關稅。並宣稱如果中國再反制,美國將對另外2000億美元的中國出口商品加徵關稅。鑒於2017年美國從中國進口5056億美元,這意味著90%的商品將被加徵關稅。

2017年中國從美國進口1303億美元。中國對500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後,所剩的800億美元已不足2000億美元額度,因此在貨物貿易領域已無法實施同等反制。無論從國際層面的示範效應還是國內輿論壓力考慮,中國都無法不反擊,結果必將是摩擦領域的升級。

更大範圍看,中國對美國擁有貿易順差,但是對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諸多國家保持貿易逆差。如果中國不得不減少對美貿易順差,就可能謀求減少對其它這些國家的貿易逆差。如此傳導下去,中美貿易摩擦必將蔓延到世界範圍。

就在日益濃烈的貿易戰氛圍下,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國防授權法》。該法案不僅否決了此前特朗普允許中興恢復與美國供應商業務往來的提議,而且建議美軍參加台灣軍演。該法案還需在兩院聯席的會議協調委員會統一內容,此後發回兩院通過。如通過,則交由特朗普簽署,然後成為法律。雖然這一流程仍需時間來完成,但以中興和台灣問題為籌碼來對中國施壓的意圖顯而易見。

打壓中興和遏制「中國製造2025」
2007年金融危機以來,西方國家開始反思「去工業化」的弊端,並紛紛開啟「再工業化」進程。這恰與以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清潔能源等為代表的新一輪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合。

此背景下,第四次工業革命呼之欲出。各國也立足製造業發展,提出了諸多戰略以搶奪先機。美國提出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提出工業4.0戰略、日本提出工業價值鏈戰略。

中國則提出了製造強國戰略。「中國製造2025規劃」是中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本質是一項中長期產業政策,作為對主要由「五年計劃」為主的中短期產業政策體系的重要補充。信息通訊行業位列該規劃十個重點發展行業的首位。作為中國新一代無線通訊技術的領先企業,對中興的打壓,就是對中國製造2025規劃支持產業的打壓。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能夠帶來諸多優勢。通過了解美國從主導4G技術所獲的好處,以及中美在5G技術上的爭奪,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美國一定要打壓中興了。

2010年12月美國最大移動運營商Verizon Wireless開始大規模商用FDD LTE網絡,標誌著美國主導了4G技術。從這一年起,無線通訊產業每年為美國GDP增長貢獻475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2016年GDP的2.6%。

此外,無線通訊產業具有顯著的乘數效應,每投入1美元可以帶動3.2美元GDP,每增加一個直接工作崗位,可以帶動7.7個相關工作崗位。由於美國主導了4G技術,2010年以來,無線通訊產業共為美國創造了470萬個工作崗位,總體帶動了1萬億美元的產出。而與此相對的則是歐洲和日本通過引領2G和3G技術而蓬勃發展的無線通訊產業,由於在4G時代喪失了領先地位而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因此,可以說誰主導了5G技術,誰就可以獲得巨大的技術和經濟利益,而喪失主導地位的國家、以及技術跟隨國家則不僅會遭受損失,而且在技術競爭和產業發展上處處被動。為此,美國已經為發展5G產業投入了2750億美元,以期創造300萬個工作崗位,同時拉動美國5000億美元的GDP增長。

除經濟效益考量外,中美兩國目前在5G技術發展中的地位是美國打壓中興的關鍵所在。根據美國無線通訊和互聯網協會的研究,中國、韓國和美國分列5G技術發展的前三位,但差距並不顯著。儘管中國在產業規模上佔優勢而處於領先地位,但美國在5G商用上處於優勢。中興是中國發展5G無線通訊技術的代表,在全球5G技術行業位居前列。中興產品涵蓋了從大規模天線技術、5G系列化基站、微波、回傳/前傳、核心網以及終端的整條端到端產品鏈條,是中國爭取5G技術主導地位的重要載體。

此時美國政府打壓中興,不僅可以遏制中國無線通訊產業的發展、縮小中國在該產業對美優勢,更可減弱美國企業面臨的外部競爭,促進其快速發展。因此,在當前5G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美國政府選擇以芯片為目標下狠手打擊中興公司,可謂精確打擊。中興顯然可能成為犧牲品。

貿易戰是美國戰略調整的手段

特朗普深知中美貿易戰同樣對美國不利。如此仍不斷升級,除了保護美國無線通訊產業外,根本目的還是打壓中國崛起,以美國優先來使美國再次強大。

從產業層面看,中國仍處於由傳統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邁進的過程中,與發達國家間的分工模式逐步從產業間分工向產業內分工轉變。結果是競爭模式的改變:以前是你不做的我來做,現在變成了你在做的我也要做,而且以後可能做得比你好。對中國製造2025規劃中的行業產品加徵25%的關稅,就是使這些產業喪失市場競爭力,同時保護美國國內市場以為其產業發展創造環境。因此,儘管反補貼的借口實不高明,但貿易戰顯然符合美國高端製造業的利益。

從國家層面看,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模式的體現。傳統的裝配加工已經不可持續,迫切需要製造強國戰略指導實現製造業的整體崛起。根據該戰略,到2025年邁入製造業強國行列;2035年整體達到世界製造業強國陣營的中等水平,全面實現工業化;2049年進入世界製造業強國前列。由於製造業是國家硬實力比拼的根本,因此當中國2010年製造業規模上超越美國後,在科技質量上再超越美國就意味著中國對於美國根本超越的實現。目前階段,中國諸多行業發展所依托的核心技術仍掌握在外資企業手中。而當中美貿易戰使得這些外資企業難以獲利而不得不撤資時,中國製造將失去這些核心技術的支持。同時美國通過減稅、維持弱勢美元等手段不斷吸引這些企業回流美國為美國創造稅收和就業崗位。即便這些企業不回流美國,喪失核心技術仍使中國受損。因此,在國家層面,貿易戰打的是外企手中的核心技術和美國的製造業回歸。

從國際體系層面看,美國憑借二戰後建立的一整套國際體系獲得了極大的利益。但隨著里根政府後美國國內不斷惡化製造業生存環境以及90年代以來的全球化浪潮,美國製造業不斷外流,這一體系仍否符合美國利益就成了問題。故而特朗普不斷升級貿易戰,亦可視為是對當前國際體系向美國國家利益靠攏的修正。中國作為這一體系的重要受益國自然首當其衝,美國與歐盟、日本也不斷產生貿易摩擦。

(注:本文不代表BBC立場和觀點)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454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