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8月25日报道称,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5%,远超其他大型经济体。美国的这一比重是22%,日本是30%。截至今年7月,中国过去一年里对基建的投资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21.4%,创历史新高。相比之下房地产的占比为17.7%。
报道说,自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规划者不愿进一步投资于制造业,而在更大程度上依靠基建作为刺激手段。在致力于减少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过剩产能的同时,中国的投资被导向道路、铁路和水利工程。
美国西东大学商学院教授尹尊声对此评论说,
“现在主要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在下降,这跟整个西方经济前景不是特别好有关系。所以中国实业的投资现在开始下降,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关于基础设施的投资,我倒是是从正面来看待这个问题。中国现在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现在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也不是说现在再做就是多余的了。实际上,中国现在在各个方面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有很大的余地。”
新浪财经报道引述20国集团(G20)旗下全球基础设施中心(“GIH”)7月25日发布的《全球基础设施展望》报告预计,按照目前形势,中国的基建投资到2040年将达到约26万亿美元,其中公路及电力板块建设的比例最大,为18万亿美元。报告预计, 2016年到2040年间,中国在铁路建设方面的投资将达到5.4万亿美元。
谈到中国在基建领域的投资,现在美国的中国经济学者何清涟表示,
“中国今年两会的时候,开会已经谈过了,要把基建的重心转到地下网管建设,几年内要修将近1万公里。中国的城市,广州也好,北京也好,内涝现象严重,就是因为没注意地下网管建设,下雨了雨没地方走。地下网管建设要的也是水泥、钢材、钢筋等等。当时我写过一篇文章谈过这个问题,我说如果转到这方面去,比再盖没人购买的房子要好。因为内涝问题,始终是个要解决的问题。”
刺激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也令中国地方政府财政紧张,债台高举。据深圳“证券时报网”消息,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8月1日批评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变相举借债务,导致债务规模增长较快,债务率甚至超过了警戒线,形成潜在的风险触发点。史耀斌称,财政部要按照中央有关要求,把防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防控地方政府债务过快上升,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此前,中国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王克冰7月2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财政部将依照法定程序合理确定地方政府举债上限,由地方统筹安排用于重大公益性项目支出,加大“补短板”力度。财政部还将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依法界定政府和企业边界,剥离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支持融资平台公司转型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在出资范围内承担责任,转型以后的国有企业可以合法合规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但是,政府不能替其承担偿债责任。
何清涟对此评论说,
“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过去中央都抵。地方借多了,中央免除一部分,代还一部分,然后其它的就稀里糊涂的就这么抹过去了。从5万亿救市以后,就是这个状态。现在对于地方债务,中国政府说了地方财政要独立,但是这是个过程。”
英国《金融时报》引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估计称,在计入各种形式的预算外借款后,到今年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将达到42万亿元人民币(合6.3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51%。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7/08/%e8%87%aa%e7%94%b1%e4%ba%9a%e6%b4%b2%ef%bd%9c%e4%b8%ad%e5%9b%bd%e5%af%b9%e5%9f%ba%e5%bb%ba%e4%be%9d%e8%b5%96%e7%a8%8b%e5%ba%a6%e5%88%9b%e5%8e%86%e5%8f%b2%e6%96%b0%e9%ab%98-%e5%9c%b0%e6%96%b9%e6%94%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