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urtis S. Chin
日期:2014年7月14日
***本譯文版權歸作者/刊登機構所有,轉載請保留此聲明。***
在中國經濟和軍事實力持續增長的背景下,紐約市一個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75週年的小展覽現正展示一幅來自菲律賓、引人注目的舊日本宣傳海報。
日本戰時的旗幟,以及各個日本帝國試圖征服的民族、國家以及殖民地的旗幟都可以在展覽中看到。
前述海報描繪了東亞和東南亞的一些地方,上面寫著的英文是:“12月8日,由亞洲人為亞洲人捍衛亞洲的大東亞戰爭3週年紀念日。日本的勝利就是菲律賓的勝利。”
12月8日,即以亞洲那邊的換日綫計算,日本襲擊夏威夷珍珠港美軍的日子。
正在紐約一家旨在鑑賞書籍和印刷品的機構—葛羅俱樂部展出的那幅海報是眾多可以在名為“處於戰爭的世界,文字與影像的力量” (The Power of Words and Images in a World at War),展期至8月2日為止的展覽中看到的展品之一。
這場展覽的展品來自波士頓第二次世界大戰博物館,它的焦點放在 “上一次全球衝𥤮”期間影響數百萬人的經典海報、書籍和期刊。
可是,當我看著那些舊文字和影像的時候,想到了一個很現代、很令人不安的問題:新中國等同舊日本嗎?
或者,更有針對性的問題是,中國是否在冒成為七十多年前那個日本—一個以 “亞洲人的亞洲”為口號,先是引發衝𥤮,繼而導致戰爭的崛興之國的風險?
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麻煩繼續出現,一個日益自信的中國成為許多相𨞧國家眼中的校園惡霸,以武力逐點逐點取得它不能由外交途徑得到的領土—不論這看法公正與否。
中國在越南同樣聲稱為其所有的海域放置一個大型深水油井是最新的引爆點,緊張局面繼續升級。在越南,人們視為與中國有關的工廠發生騷亂,而一段大型中國艦隻撞沉比它小得多的越南漁船的影片上載到互聯網。
過去幾個月—更不用說過去幾年—發生的事並不是解決爭議的模範前進方向。
舉例:在去年11月,中國單方面宣布擴大防空識別區,使之覆蓋的空域與日本、南韓及台灣的主張重疊。
而在過去幾個月,中國軍機危險地接近美國和日本的軍機。中國、台灣和日本都宣稱擁有尖閣諸島,即中國人說的釣魚島。
在南邊一片位於 “九段綫”範圍內,中國宣稱擁有主權的水域,中國船隻在菲律賓聲稱擁有主權,稱為斯卡伯勒淺灘(Scarborough Shoal)的礁石巡邏。
到目前為止,在以言說和行動改變現狀的過程中,儘管中國的行動在處於經濟放緩,人們越來越關注污染和貪腐的國內得到不錯的反應,它卻正在公關戰中落敗。
有針對性的是,在近期一場於上海舉行,以交往和建立互信措施為題的亞洲高𡶶會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了一個新的“亞洲安全概念”,其本質就是說,亞洲的安全由亞洲人負責。隨著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重新找到它在世界秩序中 的“應有”地位,中國確實“站起來了”,而西方列強加諸中國的百年“恥辱”也早已成為過去。
回顧1930及1940年代,當日本帝國的宣傳機器勸說亞洲人掌握自己的命運,拋開西方殖民統治枷鎖的時候,亞洲人的亞洲就是口號。
而更好的做法,依照日本領袖的主張,就是和日本一起成為“大東亞共榮圈”的成員,日本取得它在區內應有的領導地位,所有人都會得益。
後來的發展我們都很清楚:日本那個“亞洲人的亞洲”主張把自己和亞太區大部份地方帶到毁滅之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及期後的韓戰和越戰的灰燼當中,出現了一個新的範式,由美國幫助保證太平洋和平,促成亞洲的繁榮以及,諷刺的是,中國的崛起。
那個美國和日本尋求重申的防務現狀正受到中國挑戰。
在近期於新加坡舉行的亞洲安全高𡶶會,別稱香格里拉對話的會議上,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 (Chuck Hagel) 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均就中國近期與領土有關的行動發表聲明,使中國更忿怒。
哈格爾說,美國“不會在國際秩序的基本原則遭受挑戰時別過臉”,“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國家使用恐嚇,脅迫或威脅動武的方式來確立它的[領土]主張。”
而安倍則在主題演講中宣布,日本有意在區內安全事務上起更大作用,以確保海上和空中航綫開放,並支援與中國有領土爭議的東南亞國家。
可惜的是,一個可以介入的第三方—在校園裡受尊敬的校長—並不存在。而一項旨在挽回面子的舉動表明,各方都需要讓頭腦較冷靜的人來處理問題。
中國應該撤回它的油井。東南亞的10個國家現在必須合作。此外,即使領土爭端還未解決,一套明確的行為準則也必須在南中國海確立。
而每一國家—包括日本、中國和美國在內—都應該尊重他國。
隨著緊張局勢加劇,各方是時候從更大衝突的邊緣後退,轉而致力於接觸、合作以及和平的解決爭端。
文字與影像的力量,在戰伐之時有其威力,在(相對)承平的時代也同樣可以有威力。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70多年後的今天,假如要使這個世紀成為一個亞太區域得以共享和平昌盛的世紀,就必須使文字與影像在(相對)承平的時代也能發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