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墨
BBC 中文網記者
「蘇格蘭獨立公投的過程為全世界面臨民族分離問題的國家和地區樹立了一個典範」
蘇格蘭獨立公投迄今最讓外人感嘆甚至驚詫的,莫過於英倫島上哈德良牆以南居民的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哈德良牆,Hadrian's Wall,也被稱作「英國長城」,其實就是古羅馬人在英倫島上留下的一道土坯牆,基本沿現代英格蘭與蘇格蘭的分界線。
拯救大不列顛
不光是普通人,連首相大臣,似乎也是一副甩手掌櫃的態度。離9.18公投還剩下不到一周,三大政黨的領導人似乎突然猛醒,聯手連夜趕製許諾給蘇格蘭更高度自治的「大餡餅」,並分頭夾著餡餅北上游說。
工黨領導人甚至呼籲英格蘭人高掛蘇格蘭旗幟,感召蘇格蘭人的「英國情結」。
政客是被最新的民調震醒的。一個月前,反獨立陣營還以20個百分點領先,到今天,雙方已經齊頭並進。昨天的勝似閒庭信步是料定蘇格蘭不會獨立,今天的臨陣磨槍是意識到蘇格蘭獨立是真實的可能。
雙方的唇槍舌劍到了白熱化。但白熱化的較量依然是唇槍舌劍,君子動口不動手。堅決反對對手的選擇,完全尊重對手選擇的權利。
這一點,讓在台北觀察蘇格蘭公投的林濁水先生感觸良多。
1947年出生的林濁水是台灣著名的政治活動人士和作家。他既擔任過立法委員,也曾出任多家報刊的總編、主筆,並出版有《剖析南海血書》、《台灣是美麗島》、《林濁水文集》等多部著作。
林濁水是推動台灣獨立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參與起草民進黨的「台獨黨綱」,被稱為「台獨理論大師」。
世界各地面臨分離主義問題的國家和地區很多,但若以涉及的人口和對世界可能產生的影響來衡量,莫過於中國大陸與台灣關係的未來。
BBC中文網在蘇格蘭公投前夕對林濁水先生進行了電話專訪。我首先問林濁水,觀察蘇格蘭公投,給他最深的感觸是什麼。
文明典範 相形見絀
林濁水說,最主要的感受是,倫敦對蘇格蘭的獨立訴求基於民主的原則對待,只要公投通過,英國就不反對。這展現了一個先進的民主國家的風範。他說,在許多國家會導致嚴重衝突的獨立與否的問題,在英國能夠通過和平理性方式取得一個結果,這個過程為全世界面臨民族分離問題的國家和地區樹立了一個典範,這是最重要的。
林濁水作了這樣一個比較:要北京接受台灣作為一個獨立國家,與要倫敦接受蘇格蘭作為一個獨立國家,難易 程度本應該倒過來。北京/台北之間與倫敦/愛丁堡之間相比,北京對台灣沒有行使任何主權已經超過半個世紀,而倫敦對蘇格蘭一直行使國家主權。即便是這樣, 倫敦依然同意蘇格蘭就是否獨立舉行公投。
蘇格蘭佔了英國領土面積的一大部分,且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而台灣島3 萬6千平方公里相對於中國大陸的960萬平方公里,實在是微不足道。林濁水說,相比之下,北京面對台灣「太不理性」。
國家實體 無需公投
「台灣不獨,北京不武」,是台海兩岸一個默認的底線。北京不做「放棄使用武力」的承諾,台灣人真的敢搞獨立公投嗎?林濁水說,其實台灣需要的是制定一部新憲法,而不需要搞公投。台灣與蘇格蘭的狀況有一個根本的不同。蘇格蘭一直在英國政府的有效治下。而台灣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已經有半個多世紀,北京沒有對台灣實行過一天的有效管轄。
林濁水認為,蘇格蘭仍然是英國的一部分,所以需要通過公投的形式決定是否要獨立。而台灣事實上已經獨立存在,台灣人通過一人一票選舉總統、國會,已經完成了公民投票應當有的法律意義。
林濁水說,台灣的獨立問題,不是一個法律問題,而是國際政治不公平的問題。可以想見,即便是台灣舉行了公投,國際社會迫於北京的壓力,恐怕許多國家也不會承認台灣的獨立。
林濁水認為,台灣對內一直行使有效的主權,早已經是一個事實上的獨立國家。甚至北京制定的對台經貿、出入境等政策,也是承認了這樣一個事實。台灣獨立所缺乏的不是法律基礎,而是國際承認,而缺乏國際承認是國際政治角力的結果,這是令人遺憾的,也是對台灣很不公平的。
居者自決 毋庸置喙
9月18日,蘇格蘭境內年齡16歲以上的居民將選擇一個字,「是/否」(Yes or No),來決定蘇格蘭是繼續留在大不列顛聯合王國還是脫離英國成為獨立的國家。只有蘇格蘭居民有投票權。即便你是蘇格蘭出生,即便你祖上八代都是蘇格蘭人,如果你現在住在蘇格蘭以外,也無權投票。
林濁水說,居住在當地才能行使公民權,是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原則。而在決定台灣命運的問題上,最特別的 一點是,不僅僅是中國大陸的中國人認為,台灣要不要獨立需要經過他們的同意才行,甚至已經離開中國大陸到美國定居的華裔,可以入籍美國,仍認為對台灣是否 應該獨立有權干預。
林濁水認為,華人文化中過度強烈的民族主義是不健康的。中國從19世紀後期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被西方列強侵略的國家。以武力確保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統一被當作是一個對抗西方的歷史任務,這是不理性的也是危險的。
歷史進程 瓜熟蒂落
所以,林濁水說,另一個關鍵是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讓北京逐漸的接受台灣獨立的事實。北京現在不能接受,不等於永遠不能接受。從台灣來說,也不是坐等獨立,從內政外交、國民意識等一直在做努力。
林濁水最後表示,台灣事實上的獨立存在已經50多年了,再過一二十年或許不行,但在他的有生之年,有希望看到台灣的獨立。
(責編:葉靖斯)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09/140915_lin_choshui_special.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