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49年建国后的领土变迁给人的感觉是神神秘秘的。在尽管建国后不久,中国就和相当多的邻国达成了分界协定,但是这些协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当时的人
民无法得知。在九十年代后,即便有不少资料陆续披露了当时的一些情况,官方历史学家对这个问题还是一直回避,比如吕一燃主编了一本《近代中国边界史》,算
是中国边界史的扛鼎之作。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它都故意避开了最关键的建国后的边界史,除非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比如回收香港和澳门。要知道中国所有的边界都是
在建国后才完成的,单单知道建国前的边界变迁对现在中国边界形成几乎没有任何直接帮助。有关边界问题,官方也一直对此缄默,档案也不肯公开。
于是,很多历史只能从别的途径得知。比如中朝分界的问题一直处于保密状态。直到2000年左右,韩国不知从什么途径从朝鲜手里得到了这份文件,其详细内容才为人所知。沈志华从苏联购回的档案也有互为对照的作用
。这样中朝划界的细节才见天日。但即便如此,其实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公开的官方的正式说法。
中国和越南之间的白龙尾岛问题也是如此。鉴于这个问题在国内有一定的热度,却很少人真正地做过历史研究。很多说法都是以讹传讹(我以前的认识也不深),我就专门写一下。
(一) 白龙尾岛问题的起源
中国和越南的分界线是解决得比较晚的。还在越南法属的年代,清朝和法国有过1887年《中法界约》。在中国和越南双双走入新时代后,和所有的中国和外国边
界一样,这个旧时代的协议需要重新商定。但直到80年代末,中越之间还在进行边界战争。于是这个过程只能往后推。1999年,中国和越南签订《中越陆地边
界条约》,到2009年,双方勘界完成,签署了《中越陆地边界勘界议定书》,标志着中越在陆地上的边界最后确定。
在海上,中国和越南在西沙和南沙上的争议是老大难问题了,这里按下不提。中越之间在2000年底签订了《中越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
划界协定》解决了北部湾的划界。这成为了双方通过谈判而解决海上划界的一个典范,直到现在还常常被中国当作成功的例子而援引。
但在此划界中还有一个问题还存在疑点,那就是位于北部湾(越南称东京湾)中心的白龙尾岛。白龙尾岛现在处于越南的统治下。尽管越南一直认为白龙尾岛毫无疑问地属于越南,但这个岛屿的主权归属还没有得到中国的明确说法。
此岛屿由于较为远离大陆,和其他近岸小岛不一样,在陆地边界条约中没有涉及。2000年的海上划界条约中事实上并没有处理岛屿主权归属的条文。而外交部条
约法律司海洋处的处长萧建国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访问的时候则指出,尽管白龙尾岛在海上划界中属于越南的一侧,但是这并不等于白龙尾岛在这个划界条约中规
定属于越南
。这种表述在技术上是正确的,但其对白龙尾岛主权的问题上的模糊语气令人非常困惑。
在同一篇报道中,记者还采访了外交部法律司海洋处,一个不愿具名的“相关官员”才承认“白龙尾岛确实属于越南
。既然如此,那么,何不光明正大地说出来呢?
除了白龙尾岛的主权问题外,就算是白龙尾岛本身历史,在中国也是含糊不清的。学术界对此阐述不多,主要的材料几乎都来自李德潮的一篇《白龙尾岛正名》
。后来也有网站作了历史专题 。但主要的来源,特别是白龙尾岛的历史部分,也是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对白龙尾岛历史的叙述如下:白龙尾岛原名浮水州岛或夜莺岛,是中国“自古以来”的领土。在1937年为法国所占,1943年落入日本手
中,1946年法国重新占领白龙尾岛,但在1954年法国岛上把所有人都迁往越南南方。1955年,中国“解放”了白龙尾岛,到了1957年,中国把岛屿
“交”给越南。文章最后认为:“白龙尾岛,自古由中国人开发,中国人定居,中国管辖,有关条约及外交文件也查不到任何根据规定是越南领土。”
文章中关于白龙尾岛在1930年代之后的历史,特别是战后的历史,可以认为是大致正确的:在1955年,中国占领并实控着白龙尾岛,之后在1957年把白
龙尾岛交给北越。但中国取得白龙尾岛的性质是什么,中越双方有争议。而后来中国“交给”越南的性质是什么,文章中更是语焉不详。
于是出现了几种说法。
越南方面认为:“白龙尾岛是自古以来越南的领土”。战后在法国撤退后,北越是请中国帮助管理。中国应越南要求暂时代管,于是1957年还给越南也是顺理成章了。这个说法被李德源所反驳。
中国(民间)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说法认为白龙尾岛在由中国“移交”给越南。在《我国与邻国边界和海洋权益争议问题资料选编》中记载“北部湾划界涉及一个重要因素,即在海域中央的一个
岛屿,原属于我国,称为浮水洲或夜莺岛,1957年我移交给越南,越改称为白龙尾岛。”高健军所写的《中国与国际海洋法》一书也称,“白龙尾岛……在历史
上曾属中国领土,1957年3月通过‘秘密移交方式’将该岛移交越南”。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李国强说:“白龙尾岛在上个世纪50年代,通过谈判,已归越南
管理。”
尽管这里没有明确说明所谓移交和归越南管理是什么意思。如果结合以上的说法,移交的真正含义其实是指把主权交给了越南。
另一种说法是白龙尾岛在1957年仅仅是借给越南的。比如伊始、姚中才、陈贞国等著的《南海!南海!》就说“为了支援越南的抗美战争,周恩来和越南总理范
文同签署协议,将我国北部湾里的白龙尾岛,出借给越南政府,让其在上面修建雷达基地,作为预警轰炸河内的美国飞机,同时作为中国援越物资的转运站。”
既然是出借,那么借出去后来又怎么把主权也交出去呢?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把岛屿借给越南,但是越南就此占据了这个岛屿,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中
国就只能顺水推舟了,既然收不回来了,就只能承认主权属越南了。另一种说法甚至认为,事实上和法理上,中国直到现在都还是仅仅把白龙尾岛借给越南,而没有
割让。因此,白龙尾岛的主权还是在中国或者是未定的。
尽管现在白龙尾岛处于越南的控制下,而且也几乎可以肯定中国已经承认主权属于越南,但由于这个过程非常秘密,语焉不详。这使得白龙尾岛成为一个民间争议的
焦点。一种意见从认为中国政府把“原属于中国”的白龙尾岛送给越南,是出卖国土的行为。另一种意见认为,越南已经从中国手里得到了白龙尾岛,再和中国争西
沙和南沙,“得寸进尺”,真是不知好歹。当然其实,这两种观点其实并不矛盾。就看论述者的偏重点和目的而已。
现在,1955-1957年之间发生了什么,在政府档案解密之前是不清楚的,仅仅根据越南的说法也无法互相印证。所以,有关这点的探讨只能到此为止。(在中国,“非法泄露国家机密档案”是重罪。)
但这个问题的另一个关键在于:如果仅仅考虑1955年之前的历史,白龙尾岛更加应该属于谁?如果从历史和法理上分析更应该属于越南,那么无论指中国政府“卖国”还是指越南“吃了便宜还卖乖”都缺乏根据。因为这不过是把原本应该属于越南的东西还给越南而已。
(二) 西方资料上之白龙尾岛
尽管根据中国的文章(基本上源于李德潮的文章),有关白龙尾岛的历史“自古以来”属于中国,但至少在李德潮的文章中,这种理论其实并没有太坚实的根据。
以历史学论文的要求衡量,李德潮的《白龙尾岛正名》是很不专业的。因为很多说法都没有出处,特别是有关白龙尾岛近代及之前的历史。
可以相信其一部分的说法:在近代,准确地说在1870年之后,白龙尾岛确实成为中国渔民的基地(他论文中所指出的最早时间是1877年)。其他所谓“千百
年来”中国渔民在此休养生息之类的说法,到底有多早呢?大概都是凭空想象,猜想大于证据。而我翻查越南方面的说法,越南人也说白龙尾岛是自己渔民“世世代
代”捕鱼的地方。到底哪个更早?则是无从入手。
何况,在国际法上,要论证一个国家对某个岛屿有没有主权,靠渔民的行为是不足够的。民间的活动仅仅能产生“初始权利”,只有政府的行为才能产生真正的主权。
看来,要进一步研究白龙尾岛的历史与法理根据,还得从文献中找寻线索。
根据李德潮的文章,白龙尾岛这个名称是直到1930年代法国占领该岛的时候才这样命名的,而之前这个岛屿的叫法是浮水州岛或夜莺岛。根据他的说法,浮水州
岛是中国北部湾一带渔民的叫法,大概没有更早期的文字资料可以证明这点。就我所知,有明确的出现文字资料的名称还须到1955年中国占领此岛之后,才有
“浮水州办事处”之类的名称(有人说,在1920年代,那里有一个村叫浮水州村,我没有找到可靠的文字出处)。他又说,岛屿的正式名称则叫做夜莺岛,在中
国官方,“明清以来,乃至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官方图书的叫法一直是夜莺岛。但李德潮的文章没有引用文献说明这两点。
有关白龙尾岛的命名为夜莺岛方面的问题,李德潮的断论是错误的。
首先,夜莺岛不是中国起源的叫法,而是来自西方人的说法。夜莺这个词本来就洋气十足,大概是从晚清开始中国才有夜莺这个词,很难想象中国明朝开始就已经用这个词去命名一个南方的小岛。事实上,夜莺岛这个名字确实是西方人起的。
在西方地图上,白龙尾岛最早的名称是西班牙人起的,在17到18世纪的西班牙人出版的地图上称为“Is. De
Mejo”。到了十八世纪,西方人(可能是英国人)给这个岛起了一个Nightingale的名字(在其他西方出版的地图上有一些变体但意思和拼写都相似)。Nightingale的意思即为夜莺。
那么为什么有这个名字呢?根据一份法国1944年的资料,这个名字的来历是这样的:这里是航海人士入夜时一个逃避风浪的地方,在英文中被叫为night
in gale(大风之夜)。而这个发音和夜莺的发音一样,故此,西方人就把它命名为夜莺岛
。中国官方出版的地图,如果有夜莺岛这个名称的话,也应该是从这个英文再转译而来的。所以,李德潮说中国自明朝以来就称呼这个岛屿为夜莺岛这点自然是想当然的。
这个名称在18世纪肯定已经出现了。比如在一份1771年的东京湾(北部湾)地图上,这个岛就已经有了这个名称(Nightingale)。
到了19世纪后期,也有称这个岛为Merryman’s
Island(快乐人岛)。为什么有这个起源不得而知,但这个名字并没有夜莺岛这个名字用得普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很多当时的西方地图难以根据颜色去辨别岛屿的主权归属(小岛缺乏着色),但在可以看出这种归属的地图上,这个岛都标为越南的岛屿。比如
这份1795年的东京湾地图山,这个岛标为黄色,和越南的颜色一样,而和中国的红色不同。这说明,在18世纪末,已经有这个岛屿属于越南的说法了。
我没有在任何一张清朝出版的地图上看到这个岛屿。在民国的地图上,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这个岛屿确实被称为夜莺岛。这个名字显然是从西方地图中翻译过来的。
那么,白龙尾岛这个名字又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李德潮又说,白龙尾岛的名称是法国在1930年代为了侵略该岛才起的,企图“混淆试听”。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
事实上,就我看到的资料来看,最迟在1879年英国水文局出版的《中国海指南》中,已经有Bacht Long Vi
(Nightingale Is.)这个名称了。这说明,最迟在19世纪后期,已经有把这个岛称为白龙尾岛的说法。
尽管《中国海指南》只是一份纯粹的水文指南,并不能看作和主权有关。但在同期的西方地图上,这个岛屿多被视为越南的领土。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海指南》中,对白龙尾岛的拼写和对中国白龙尾半岛(Cape
Pahklung)的拼写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这个拼写的来源完全来自越南方面。
在当时的地图上一般还是继续沿用Nightingale
Is这个名称,但是到了20世纪初,以Bacht Long
Vi(或其变体)同时标注白龙尾岛开始逐渐普遍。比如,在一份1917年的英国出版的中国地图集(Complete Atlas of
China)上,已经能够看到“Bacht Long Vi (Nightingale
Is.)的标注了。
而另外一份1925年的德国地图也说明了这一点。这幅地图上,拼法略有不同(Bachlongwi),这显示是因为德语和英语之间差异之故。
这时的地图已经很注意通过对岛屿进行着色以显示其主权归属了。我们可以发现,在以上两幅地图上,白龙尾岛都很清晰地标注为越南的领
土。这说明,在当时已经有白龙尾岛属于越南的说法了已经越来越普遍。这远在法国在1937年派兵进驻白龙尾岛之前,也在李德潮所说的法国开始准备“侵略”
这个岛屿的30年代之前。
(三)越南对白龙尾洋之管辖
那么,中国方面的记录又如何呢?根据白龙尾岛的位置,最可能找到这个记录的地方当为广东方志(当时,现在属于广西的北海一带的沿海地带属于广东,广东因此
与越南接壤),以及相近的地方府志,如钦州、廉州和琼州。可是我翻查过在十九世纪到20世纪初的广东省志以及钦州廉州琼州一带的地图和地理方志,在这些地
图上都没有白龙尾岛的踪迹(这些地图都没有包括白龙尾岛所在的水域)。比如下面这份19世纪中后期的《广东舆地全图》中的钦州地图就没有包括白龙尾岛(尽
管它包括沿岸的一些岛屿)。可见,即便到了清末,白龙尾岛也难以称得上是中国政府正式管辖的领土。而在民国出版的中国地图中,白龙尾岛也不在中国版图之
内。因此,白龙尾岛在晚清和民国时期,似都不属于中国的一部分。
当然,如果我们查阅越南旧方志,比如《大南一统志》,它上面的地图上也没有这个岛屿的记载。这和中国的情况是一样的。因此,仅仅凭借旧式地图(中国和越南
都一样),还很难得出确定的结论。因为,我们难以分清到底是这个岛屿真的没有被管辖,还是仅仅是传统的画法忽略了这个岛屿而已。
但从中国史料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另外的一些线索而有助于理清白龙尾岛当时的地位。清代中国史料中似乎没有直接提到白龙尾岛(更没有
提到浮水州岛),但却提到一个叫白龙尾洋的地方。在清实录中有关于中越一起抗击海盗的事迹(现在被称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而其中就有关于“白龙尾
洋”的记载。
在《高宗实录》中记载,乾隆十五年(1750),两广总督陈大受上奏中提到:“广东钦州、龙门一带,界连安南国之白龙尾海面。”这里说明,这个白龙尾洋是隶属越南管辖。
在《宣宗实录》(1833)中又有:“廉州琼州二府所属外洋,毗连越南处所,聚有盗船……据称廉州府知府张堉春禀报,探得越南红螺沙口白龙尾洋面有匪船三十余,只盗匪类百人肆劫。越南现有师船缉捕……”
从这两条记录看,根据这些资料,中越之间在北部湾的海洋划界其实早已有之,而白龙尾洋是属于越南管辖的海域。
那么这个白龙尾洋指哪里呢?这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这里的白龙尾洋就是指白龙尾岛附近的洋面。这样白龙尾也自然属于越南管辖的了。另一种可能是,这里的白龙尾洋是根据当时广东钦州的白龙尾半岛命名的,这样的话,白龙尾洋是否包括白龙尾岛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这两种可能性各有疑点。
从我看过的材料来说,在清朝确实没有出现过白龙尾岛这个名词(也没有出现过浮水州岛这个词)。事实上,我也从来没有看过清朝的中文文献中有关这个小岛的描述(除了在海关的英文材料中有Nightingale
Is之描述之外)。所以说18-19世纪早期,中国以这个小岛命名“白龙尾洋”恐怕难以成立。
在当时广东钦州防城沿海(现属广西)靠近越南处有一半岛,名为白龙半岛,其最尖端称为白龙尾。这个称呼在清朝之时已经存在。因此,按照清朝地理书上的命名习惯,白龙尾洋很可能是根据白龙尾半岛命名的。
但疑点在于,现在中国一直说白龙尾是自古以来的中国领土。那么怎么会把白龙尾洋视为夷洋呢?一种可能就是,白龙尾是中国的,而白龙尾洋是越南的。这种说法有些尴尬。
另一种可能是,当时连白龙尾半岛也是越南的。这种可能不是没有的。白龙尾位于现在中越交界附近,历史上本是一个中越混杂的地方。事
实上,白龙尾对岸就是所谓的京族三岛(巫头、万尾和山心,现在通过填海都和大陆相连了),越南人占了人口大部分。在中法谈判中,白龙尾半岛本来也是法国要
争取的地方,只是和中国谈判到最后,才同意白龙尾半岛归属中国。这说明,越南原先也对白龙尾半岛有一定的理据。这里不再深究这个问题。
总之,这些史料说明当时在白龙尾半岛对开的海面称为白龙尾洋,而白龙尾洋是属于越南管辖的地界。
这样我们再探讨一下这个白龙尾洋的水域到底是否包括白龙尾岛。从以上史料来看,在北部湾,中国与越南的水域相连的,沿着海岸连续分布。双方的海域以白龙尾半岛附近为交界(这里暂且不要管白龙尾半岛归属之事)。
以一般的观点,所谓某处的海域,是指从沿岸开始以与海岸相垂直的直线延伸出去的海域。也就是说,以白龙尾洋为例,如果是指白龙尾半岛对开的海面,那么它必
定是以白龙尾半岛一带为中心的海岸垂直线而与邻近的海面相分界。这里,我们忽略一些细节,假定白龙尾洋和钦州洋面之间的交界就是在白龙尾半岛(其结果更加
有利于中国)。那么我们在海中划一条与海岸线走向垂直的直线,我们就不难发现,白龙尾岛在越南的一侧(海岸线是东北到西南走向,因此垂线是西北到东南走
向)。而即使是我们假定这条线不是以垂直于海岸线划分的,而是以南北垂直的经度线划分,那么对中国更为有利。但即便如此,白龙尾岛也在越南的一侧,而不是
中国的一侧。
当然,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到底在中国语境中某某洋是指距离海岸线多远的地方。如果距离很近,那么就无法延伸到白龙尾岛,如果距离很远,那么就可以包括白龙
尾岛。可惜,现在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数据来说明这一点。但是,中国所谓的洋,距离海岸线可以很远。比如在东海上,清代册封使周煌说闽海与琉球大洋在黑水沟
(冲绳海槽)交界。这个闽海就延伸得非常远。目前没有什么史料能够确切证明到底白龙尾洋延伸到什么地方,但从分析看来,说白龙尾岛在白龙尾洋之中似乎在道
理上也是说得通的。
而这个观点从白龙尾岛的名称的起源也可以得到一些线索的支持。
白龙尾岛这个名称是如何出现的?根据越南的说法,白龙尾岛也是取自龙尾之意。在中越边境北部湾沿岸越南一侧,有一个叫做下龙湾的地方,越南人叫
Vinh Ha
Long。这个地方有多达2000个石灰岩岛屿,组成一个水上迷宫,蔚为壮观,是著名旅游景点,也是联合国认定的世界遗产。这个名字的来源是相传古时这里
有一条龙在此地下水,吐出宝石,留下众多的岛屿,互相组成抵抗侵略者的屏障,帮助越南人守卫家园(这里的侵略者不用说就是某北方大国了)。而白龙尾岛,则
是龙下水的时候,龙尾之所在。
这个故事很优美,但这个说法很可能不是真的。据维基上说,下龙湾这个名词出现在19世纪末。尽管维基百科的东西不可尽信,但在英国的《中国海指南》中却得到印证:在这本书上还看不到有下龙湾这个名称,但已经有了白龙尾岛的叫法,而白龙尾半岛(Cape
Paklung)也已经有了。
因此,我认为,白龙尾岛这个名称还是根据白龙尾洋而来,而白龙尾洋的名称则是根据白龙尾半岛而来。这样一来,白龙尾洋不是以白龙尾岛而命名的,实际恰恰相反,白龙尾岛根据白龙尾洋命名。为什么白龙尾岛会被如此命名?正是因为它处于白龙尾洋之中。
如果这个说法是成立的,那么白龙尾洋包括白龙尾岛就顺理成章了。结合清朝的史料,这个根据白龙尾洋而起名的白龙尾岛,很可能还是应该属于越南的辖区。
那么,在19世纪中之前,越南人在这个岛上的活动有没有什么实质的证据呢?我目前还没有从中国史料中找到更多的资料。当然,如果翻查越南方面的史料(不限于方志),可能还会得出更加有意思的结果或者不同的解释。但这是下一步的工作了。
在1879年的《中国海指南》中,对白龙尾岛的描述是基本上是一个荒岛。只有在岛的东南面,由于地势平坦的缘故,有一些简陋的临时小屋(Hut)。可见,
这个岛是不能住人的,只是能够作为航海中临时的落脚点。书中没有更详细地谈到这些临时小屋的特征,以致我们无法确定到底这些小屋是谁建立的,是西方人,越
南人还是中国人。这里说的情况可能不是当年的,但是也不会太滞后,基本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情况。
可以确信在当时,即使这个岛当时归越南人管辖,越南人也不是经常登岛的。但是从西方人对这个岛的认识来分析,首先,西方在18-19世纪也多把这个岛视为
越南的一部分,大概并非全无根据。越南必定有一定的活动在此,才令西方有这种观点。其次,英国人后来把这个岛用越南的读法拼写出白龙尾岛的发音,这种读法
肯定是从越南人中知道的,而断然不会从中国人中知道。因此,越南人在18世纪到19世纪中前期在这个岛上有活动是可以相当肯定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认为,在18世纪到19世纪中前期,这个岛,尽管还是一个仅仅有船只临时停泊的荒岛,但是越南已经显示了在这个岛上的存在甚至有一定的统治力,甚至可以说,越南在当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对这个岛屿的主权。
中间四节略
----------------------------------------------
十九世纪后期之白龙尾岛历史
法国对白龙尾岛的主权
白龙尾岛之战后岁月
北部湾分界谈判与白龙尾岛之最后结局
----------------------------------------------
中间四节略
简短的总结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已经得到白龙尾岛历史的基本线索。
白龙尾岛自古以来是一个无人的荒岛。在文献中,它最早为西方人所记录,在18世纪以来,被命名为夜莺岛。在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1860年之前),在西方的眼里,这个岛屿普遍和越南相联系,视为越南的领土,并根据越南人的叫法,以Bacht
Long
Vi(白龙尾)称呼之。在清朝乾隆以降,越南就开始建立对白龙尾洋的统治,并得到清朝的承认。白龙尾岛的名称可能来源于白龙尾洋,从而也支持了越南当时已经对这个岛有主权的理论。
在1860年后,由于越南海军的消失,越南也丧失了对离岛的控制。这时的白龙尾岛成为权力的真空,从而开始让中国人在这个岛上的活动超过了越南人。但是直到1920年之前,由于岛上没有淡水资源,岛上都没有固定人口。
白龙尾岛在1887年中法条约中被划归了法国,尽管可能当时双方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法国在很长一段时
间内对白龙尾岛都没有明确的主权意图。而尽管白龙尾岛已经日渐成为中国人活动的地区,中国政府也是缺乏主权意图。除了偶尔性的缉私和巡逻之外,双方都没有
显示出兼併这个岛屿的意思。
在1920年左右发现淡水后,到这个岛定居的人开始增多,法国一改以往的态度,通过多种形式显示并巩固了在此的主权,这个主权的确立大概可以以1921年法国官员的调查为起始。民国这时仍然没有对这个岛屿的主权意识。到了在30年代,中法西沙争议起后,中国政府由于要增强西沙的理据,主张1887年分界线适用于所有中越争议的岛屿,这就相当于承认白龙尾岛是越南的一部分。在1937年,法国在岛上驻军,进一步加固了在白龙尾岛的统治。1944年,日本侵占白龙尾岛。终战后,法国在1946年重返白龙尾岛,直到1954年根据日内瓦协议撤出这个岛屿。于是在1920年到1954年之间,除了日军短暂的侵略之外,法国对白龙尾岛的主权是非常充分的。可以说,在1954年法军退出白龙尾岛的时候,白龙尾岛已经是越南的领土了。
法军撤退后,白龙尾岛短暂地为国民党残兵所控制,但是解放军在1955年占领了这个岛屿,在 在1957年把白龙尾岛交给了北越。北越说1955年中国北京占领白龙尾岛是应北越的要求的代为接管行为,但我估计最初中国是想占有这个岛屿,但是在北越方面的交涉之下,在法理不足之下不得不交给越南,所谓的“代管”,“出借”以及“同志加兄弟”的友谊之类的说辞很可能只是一种让双方下台阶的借口。
综上所述,尽管在1955年到1957年之间发生了什么,现时没有更加多的资料。但是仅仅依赖白龙尾岛之前历史,中国把白龙尾岛交给北越,也不属于“卖
国”的行为,因为这原本就是属于越南的领土,这个行为应该被定义为“归还”。同理,尽管北越理应对中国归还岛屿的行为表示感激,但这不应被视为理应“感恩
图报”而放弃在其他领土问题上的主张的理由。
现在,白龙尾岛的问题以及北部湾的问题已经在中越双方富有诚意的态度之下解决了,但是更加复杂的西沙和南沙还在困扰两国的人民。我衷心希望双
方能够以历史、现实和法理为依据,按照国际法的准则,以公平和合理的原则和平地解决争议。这种期望也寄托于所有存在领土争端的各方之上。只有和平和遵守法
律,才能真正永远地解决问题,从而打造一个和谐、文明而富裕的亚洲,为亿万人民带来福祉。
from 黎蜗藤的历史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ddnibelun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