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14, 2014
本文就教於對民進黨「愛深責切」而比北京學者更嚴厲的謝前主席。
圖說:1946年中華民國的疆域和時區。圖片來源:維基圖庫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開會前後一個多星期,謝長廷前主席每天高分貝批判民進黨華山會議的成果。經過半年多、9次正式會議,600多人次討論,以及由支持民
進黨專家甚至包括國民黨的學者和公民社會人士組成的諮詢會議更頻繁地開會後,歸納出來的《華山會議總結》──《2014對中政策檢討報告》,謝前主席認為
根本一無是處,批判的口氣比北京一些台研學者還嚴厲很多。
他一夫當關地堅決主張學者們整理出來的文稿不能算是有拘束力的結論,只能當做束諸高閣的「記錄」。幸好最後由蔡英文前主席折衷成《2014對中政策檢討記 要》才保住了文稿一點地位;蔡前主席又後來又強調,民主進步黨可以《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為基礎,在適當時機,更深層討論並凝聚共識,才使文件又起 死回生,也讓所有願意幫忙民進黨的一大群學者專家的努力不致於等於全做白工。
首先,謝前主席說《紀要》沒有新意:「內容與蔡英文先前提出的《十年政綱》重複很多,那到底調整了哪些?」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記要》沒有民意基礎,甚至 違背社會的「主流價值」。他強調「有民調依據嗎?」他爆料說黨中央明明做了一份民調,但是因為黨內民調顯示民眾對民進黨中國政策滿意度很低,只有27%, 比不上國民黨的,所以「不肯公布這份民調。」
謝強調,民進黨必須追求60%以上的共識做黨的政策。什麼是60%以上的共識呢?他再引用「民進黨不肯公布的民調」說,有的,那便是70%以上都能夠接受國旗,接著指責說:「民進黨還迴避憲法、迴避中華民國,其實沒有站在主流價值的上面,是一個問題」。
他說《紀要》中只提了一次中華民國憲法所以是迴避憲法。他這主張是要和他主張的凍結甚至廢除台獨黨綱配套的。他認為70%以上的人既然認同中華民國和憲法,那麼就要凍獨,然後和中國建立「憲法各表」的共識,以取代國民黨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而民進黨並不願這樣做。
坦白說恐怕没有人能理解為什麼《紀要》只提了一次憲法就是迴避迴避憲法、迴避中華民國?因為其實世界上不只幾乎找不到任何一個國家會在對外政策文件中一再強調憲法的,甚至只提一次的也幾乎找不到。這一點先不論,還是回頭討論民調的問題。
民調的提問:
他一夫當關地堅決主張學者們整理出來的文稿不能算是有拘束力的結論,只能當做束諸高閣的「記錄」。幸好最後由蔡英文前主席折衷成《2014對中政策檢討記 要》才保住了文稿一點地位;蔡前主席又後來又強調,民主進步黨可以《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為基礎,在適當時機,更深層討論並凝聚共識,才使文件又起 死回生,也讓所有願意幫忙民進黨的一大群學者專家的努力不致於等於全做白工。
首先,謝前主席說《紀要》沒有新意:「內容與蔡英文先前提出的《十年政綱》重複很多,那到底調整了哪些?」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記要》沒有民意基礎,甚至 違背社會的「主流價值」。他強調「有民調依據嗎?」他爆料說黨中央明明做了一份民調,但是因為黨內民調顯示民眾對民進黨中國政策滿意度很低,只有27%, 比不上國民黨的,所以「不肯公布這份民調。」
謝強調,民進黨必須追求60%以上的共識做黨的政策。什麼是60%以上的共識呢?他再引用「民進黨不肯公布的民調」說,有的,那便是70%以上都能夠接受國旗,接著指責說:「民進黨還迴避憲法、迴避中華民國,其實沒有站在主流價值的上面,是一個問題」。
他說《紀要》中只提了一次中華民國憲法所以是迴避憲法。他這主張是要和他主張的凍結甚至廢除台獨黨綱配套的。他認為70%以上的人既然認同中華民國和憲法,那麼就要凍獨,然後和中國建立「憲法各表」的共識,以取代國民黨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而民進黨並不願這樣做。
坦白說恐怕没有人能理解為什麼《紀要》只提了一次憲法就是迴避迴避憲法、迴避中華民國?因為其實世界上不只幾乎找不到任何一個國家會在對外政策文件中一再強調憲法的,甚至只提一次的也幾乎找不到。這一點先不論,還是回頭討論民調的問題。
民調的提問:
一、你認為國旗適合嗎?
國家的象徵符號基本有三個:國號、國旗、國歌,一般不包括憲法,例如英國沒有成文憲法;西德叫基本法不叫憲法;而美國各邦都有憲法,但不因此變成50個主
權獨立國家。至於國號、國旗、國歌三個象徵,民進黨都作了民調。就青天白日國旗一項民眾認同度的確很高。達到了77%,比謝要求的標準60%還高出很多。
二、你認為國歌適合嗎?
但是另外一個中華民國的象徵符號國歌就很差了一大截了。只有53%,就不符合謝的60%標準了。
但是不管是國歌的53%或國旗的77%,都表示有相當比例的民眾對中華民國是不認同的,這在一般正常國家是不會發生的,我們很難想像美國有什麼人認為他們的國旗不是星條旗的。
不管怎樣,最重要的還是國號的問題。
但是不管是國歌的53%或國旗的77%,都表示有相當比例的民眾對中華民國是不認同的,這在一般正常國家是不會發生的,我們很難想像美國有什麼人認為他們的國旗不是星條旗的。
不管怎樣,最重要的還是國號的問題。
三、中華民國國號適合嗎?
認為中華民國國號適合的民眾68%,正好介於國旗和國歌之間。無論如何他已經超過了謝主張的60%了。雖然還是有相當的不認同,不能算共識,但畢竟是達到壓倒性的多數了。那麼以中華民國取代台灣國豈不是正是當性十足,謝主張凍獨有何不可?
但是且慢,接受中華民國的就是願意拒絕台灣國的嗎?或者是 他們認為中華民國就比台灣國更令他們滿意嗎?進一步説,如果民眾要他們在中華民國和台灣國之間二選一時會做怎樣的選擇?這問題民進黨做了個進一步的民調, 可惜謝前主席把民調結果跳過去了。
但是且慢,接受中華民國的就是願意拒絕台灣國的嗎?或者是 他們認為中華民國就比台灣國更令他們滿意嗎?進一步説,如果民眾要他們在中華民國和台灣國之間二選一時會做怎樣的選擇?這問題民進黨做了個進一步的民調, 可惜謝前主席把民調結果跳過去了。
四、中華民國或台灣國?
依調查結果,國號如果二選一時台灣是55%,比中華民國40%大幅領先15%。
於是我們知道,認為中華民國國號適合的68%中包含了認為國號台灣國比中華民國令他們滿意的有28%之多。換句話說,認為只要中華民國而必須要凍獨的便得扣除了28%,結果會剩下的40%而已,「非常不主流」。
於是我們知道,認為中華民國國號適合的68%中包含了認為國號台灣國比中華民國令他們滿意的有28%之多。換句話說,認為只要中華民國而必須要凍獨的便得扣除了28%,結果會剩下的40%而已,「非常不主流」。
四、統獨支持度
在同一份民調上,國家定位調查被謝跳過去的還有兩項,其中一項是統獨調查,一是「具體定位」的調查。在統獨方面,獨立達到60.2%,(tvbs調查是71%)超過了謝主張的60%共識正跨過了做民進黨中國政策的門檻。
五、國家定位選項
在具體定位上,一邊一國最高,是55%,認同「一國」的有兩項但是加起來只有13%。比較特別的李登輝總統提出的「特殊國與國」是25%,兩樣都屬於「兩
國關係」,合計更達到了80%。可見,所謂「民進黨不肯(敢)公佈的民調」,如只以謝爆料的一兩項當依據,那麼凍獨的確應該,是對的;但是全盤曝光的話,
結論正好完全相反。
既然如此,那麼是不是大家就得像台獨激進派努力往制憲公投正名方向衝?並非如此,民調調查出了多數民眾穩健務實的一面:民眾認為國內外情勢限制之下,目前 最可能的發展是永遠維持現狀,佔51%;其次被迫統一的是22%;然後是情願統一的,10%;當然也有認為中國會接受台獨的,7%。
既然如此,那麼是不是大家就得像台獨激進派努力往制憲公投正名方向衝?並非如此,民調調查出了多數民眾穩健務實的一面:民眾認為國內外情勢限制之下,目前 最可能的發展是永遠維持現狀,佔51%;其次被迫統一的是22%;然後是情願統一的,10%;當然也有認為中國會接受台獨的,7%。
六、未來兩岸關係發展
圖五和圖六很不一樣,兩者卻並存,像是矛盾,但是對照起來,我們反而可以澄清台灣民眾究竟像一般民間民調公司說的多數是傾向台獨或陸委員強調的維持現狀。那就是台獨是多數民眾的價值取向,而永遠維持現狀則是對未來階段性發展可能的評估。
同樣的對中華民國和台灣國間我們也將得到一個最合理的解釋:
台灣國得到的愛好最多,但面對只願要中華民國的人,優先選擇台灣國的人也可以接受中華民國。這一來,民意就很符合蔡前主席的「台灣共識」的定義了:「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
但是要注意的是,很明顯接受「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中的多數人並不能接謝的「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凍獨的立場,他們恐 怕且將認識到以謝這去立場去和北京形成共識並不切實際;另外,1999年通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則在同樣接受中華民國的前提下,更進一步指出,「中華民 國」固然有利台灣內部整合,但是在世界各國已普遍向中國承諾不承認中華民國的事實下,在國 際上不能僵化地堅持中華民國,相反的,國號必須「彈性運用」。
在比較完整地比對了民進黨所作的民調結果以後,我們發現,謝前主席恐怕因為對民調結果的引用太過於偏重不利民進黨的局部性,以致於在「基本立場和核心價 值」上對什麼是台灣社會的主流,在認識上產生了根本性的誤會。希望謝前主席能多少再用一點時間重新看一遍,應該就會對《記要》有不同的評價,也將對民進黨 更有信心。
由於對民調結果引用得太過於片面,謝前主席對《記要》和民進黨產生的重大誤會並不少,本文只集中在國號和反獨的部份,其他的部份將陸續向謝前主席請教,這 樣做,是基於和謝前主席同樣的一個信念:民進黨的中國政策必須不和社會主流對立,政策最好有民調做基礎;我也和謝前主席一様,對黨中央「不肯公佈民調」很 不以為然。
最後,看來謝前主席建議的中國政策大辯論,黨中央現在像終於接受了,我認為要讓辯論辯得好,深入,對民進黨和台灣整體有用,也有助於兩岸健康穩健又有民意 基礎的兩岸關係的建立,那麼,在辯論前,大家能得到更多的像包括民調在內的資訊和更多的充實的期前觀念溝通準備和討論都是必要的。
同樣的對中華民國和台灣國間我們也將得到一個最合理的解釋:
台灣國得到的愛好最多,但面對只願要中華民國的人,優先選擇台灣國的人也可以接受中華民國。這一來,民意就很符合蔡前主席的「台灣共識」的定義了:「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
但是要注意的是,很明顯接受「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中的多數人並不能接謝的「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凍獨的立場,他們恐 怕且將認識到以謝這去立場去和北京形成共識並不切實際;另外,1999年通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則在同樣接受中華民國的前提下,更進一步指出,「中華民 國」固然有利台灣內部整合,但是在世界各國已普遍向中國承諾不承認中華民國的事實下,在國 際上不能僵化地堅持中華民國,相反的,國號必須「彈性運用」。
在比較完整地比對了民進黨所作的民調結果以後,我們發現,謝前主席恐怕因為對民調結果的引用太過於偏重不利民進黨的局部性,以致於在「基本立場和核心價 值」上對什麼是台灣社會的主流,在認識上產生了根本性的誤會。希望謝前主席能多少再用一點時間重新看一遍,應該就會對《記要》有不同的評價,也將對民進黨 更有信心。
由於對民調結果引用得太過於片面,謝前主席對《記要》和民進黨產生的重大誤會並不少,本文只集中在國號和反獨的部份,其他的部份將陸續向謝前主席請教,這 樣做,是基於和謝前主席同樣的一個信念:民進黨的中國政策必須不和社會主流對立,政策最好有民調做基礎;我也和謝前主席一様,對黨中央「不肯公佈民調」很 不以為然。
最後,看來謝前主席建議的中國政策大辯論,黨中央現在像終於接受了,我認為要讓辯論辯得好,深入,對民進黨和台灣整體有用,也有助於兩岸健康穩健又有民意 基礎的兩岸關係的建立,那麼,在辯論前,大家能得到更多的像包括民調在內的資訊和更多的充實的期前觀念溝通準備和討論都是必要的。
from 想想論壇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