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2 January 2014

【数读】10年来地方GDP注水加剧,成官员升迁捷径



[中國]全国各省级行政区2013年度的GDP数据近日陆续公布。已公布的28省GDP总和约为58.9万亿元,而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的该年全国GDP则为 56.9万亿元,仅2013年前三季度31个省份GDP总和就已超过全国总量5.3万亿元。虽然地方GPD总和超过全国并非什么新鲜事,但是事情并不一直 是这个样子。

地方数据的异常其实是近10年来才有的现象,且一年甚过一年。通过分析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中获得的1993年~2012年的数 据发现,地方与中央GDP的差值在头10年和后10年的情况大相径庭。1993年~2002年,各省GDP总和全部低于全国数据,两者差值基本在2~3千 亿元之间,平均占全国GDP的3%。而从2003年开始地方GDP数据突然超出全国3431亿元,此后这一超出的数字每年都在加速增长。至2012年,地 方GDP总和已超全国5.76万亿元,相当于该年广东省的数据,达全国GDP的11.1%。

由于中国的地区GDP并非全国统一核算,而是中 央和地方分别核算。如果两者的统计方式得当、计算准确,地方与中央的数据应该接近。即便因为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不同导致了误差,这一误差不仅应该在可接受 的范围内,也不应出现太大幅度的变化。无论1993年~2002年地方对GDP注水是多还是寡,在统计方法不变的情况下,除非增加注水否则不可能出现 2003年之后地方数据大举超越全国的情况。

目前经济增长依然是考核官员的主要指标,这加剧了2003年以来中国各地GDP数据虚高的现 象。 新加坡国立大学2013年的一项研究分析了中国283个中小城市的市长和市委书记10年的政绩和升迁情况。结果显示,中国的绿色官员升迁难。如果市 委书记和市长任期内的GDP增速比上一任提高0.3%的话,升职概率将高于8%,如果任期内长期把钱花在民生和环保,那么升官的几率则是负值。经济数据已 然成为了这个时代官员们放出的“卫星”。

2007年,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的李克强总理就曾对美国大使表示,辽宁的GDP数据并不可靠,相比之下他更愿意相信发电量、铁路运输和银行贷款发放量三者所构成的指标,因为这三项不可能造假。


from 网易新闻·有态度专栏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