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廣播發牌「三挑二」事件影響重大,本周《氣短集》分從四個不同側面談這個問題。首先指出梁特首會同行政會議作出那個驚人決定,不一定和北京大政治有關;跟着指出政府以「放料」方式洩出的「顧問報告」有明顯的「應急」作用,殊不可信;然後替港人算出王維基當年搞的一項電訊服務對港人荷包作出的貢獻(起碼200餘億元),希望那些幫港出聲的人看了也替他講句公道話;最後筆者有破有立,詳細提出「電視廣播發牌全民公決五部曲」。
一、「三挑二」背後的可能性
一個沒發出的廣播牌照,照出特區政府最高層的種種面相,在在令人嘆為觀止,並不因當局刻意選擇在這個「適當時候」公布政改諮詢而稍減震撼。
梁氏或其班子在他當政前後,多次暴露出各種廣為大眾詬病的公私行為,包括僭建、涉黑、護短,等等,但論對特區政府的施政信用、市場公平和社會公義的破壞,那些都遠遠不及這次電視廣播發牌的「三挑二」事件。政府某些高層掌權者包括梁振英,做出如此不合情理的市場不准入決定,背後的動因是什麼?
有論者認為是政治問題:北京有要求,西環按鈕,行會接單,特首交貨。不過,如果按事件的表面證供作合理猜測的話,則除了這個可能的「大政治」原因之外,還有一個普通得多的嫌疑,似乎更值得思索:梁班子是否有利益或延後利益的涉及?
梁特首會同行政會議,不顧社會如何反應,在理據極其貧乏、給不出任何辯解的情況之下,推翻上屆及本屆政府自己的一個重要政策承諾,公然違反基本的公平競爭和市場原則,一面偏袒現存「關係戶」、實質壟斷者,一面力阻一個有實力、有往績、有備而來的競爭者進場。這樣的行為,如果發生在一些沒有像中共那樣的勢力威脅着市民心智的地方,嫌疑還有一個,那就是政府有關高層是否可能涉賄?掌管及規管市場進入的決策者成為既得利益的俘虜,即管制經濟學裏頭說的「regulatory capture」。
是的,港人或者依然難以想像自己的政府高層廣泛涉賄貪腐。不過,如果大家記得,澳門有個司長歐文龍,香港也有那個更高級姓許的,便知現時特區政府司局級高層涉貪並非天方夜譚。官員保不住港人那杯奶茶,怎能夠保住自己的貞操?
我們熟悉的那個說到底很多方面都比較上軌道的殖民地舊香港,已經起了本質變化,好的方面往下沉淪;一個陌生的「新香港」悄然而至,高官涉賄這個「國之常情」,恐怕快要變成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那麼自然。
二、應政府「急時所需」的顧問報告一例
大家要留意,事件引起廣泛公憤之後,本應要為政府決策護航的行政會議各成員,無一個站出來為「三挑二」的決定作有力辯解,卻有「政府高層消息人士」暗裏向傳媒放一些完全不必負責任的暗料。
暗料說:一份新的顧問報告認為,三家電視台牌照申請者當中,香港電視排在第三,即由2011年的第二位下跌了;而因為市場「只能支持四個電視台」(政府眼中,當然是包括現存的兩個),所以,對不起,香港電視要出局。
筆者的經驗是,像這種在緊要關頭搞出來的政府顧問報告,通常不可信。這裏打一個岔擧一個實例,讓大家看看這種顧問報告是些什麼貨色。
大家記得,2007年「西九」立項之後,要到立法會批錢。典型的做法,就是找一個顧問把所需資金大幅低估,以便容易過撥款關,之後項目上馬嚴重超支,不過,打死狗講價,政府的錢只能照批。這個劇本,正正就是「西九」的全過程──現在不是要嚴重超支達一倍或更多了嗎?當時,筆者還在本報當主筆,把那份政府公布的西九顧問報告所用的經濟理據看了一遍,便知裏頭把通脹率嚴重低估,認為將來無可避免要大幅超支,於是一連寫了幾篇評論揭穿顧問公司的「蓄意荒謬」,結果招來顧問公司發律師信說筆者誹謗,恐嚇要告上法庭。筆者企硬,可惜立會大多數議員特別是功能組別議員相信政府,苦了要做「魚腩」的納稅人。當時的西九「超支計劃」因有顧問報告護航,如今已是過了海的神仙【註】。
這些「應政府急時所需」的顧問報告十分昂貴,動輒千萬元一份,不過大家完全不必當真;有時間的話,只需做點功課便可輕易指出其弄虛作假。
三、幫幫港人出句聲佔領自家電視機
「佔中」運動有代價,於是有反對者幫港出聲;問題是如果只此一聲,不及其餘,則其「為公益」的名義便有可疑。
本月新聞人物Wiki王(此是筆者一位朋友替他起的花名,取Ricky的「香港英文」音,音譯即其中文名,比「魔童」有意思),1993年替港人引入長途電話回撥服務,打破當時收費昂貴的壟斷,並於稍後十數年之間把他自己白手開創的香港寬頻,變成第二大住宅寬頻供應公司,與大財團的IT公司分庭抗禮,促使香港成為今天全球IT質量最高、價格最低的地區之一。少數要長計,單是回撥服務導致的長途電話通話減價,二十多年來替港人港商省下的錢,粗略算已過200億元(假設期間平均港人口的20分之一、即30萬人每天打一個私人或商務長途電話省十塊錢,20年便省下差不多220億元)。
做出如此重大經濟貢獻的Wiki王如今搞電視玩創意,卻給梁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活生生一棍打死。筆者希望那些幫港出聲的公益人登一段廣告幫他出句聲,也順便幫幫港人出句聲佔領自家的電視機。可不可以呢?
四、電視發牌全民公決
基於電視廣播的消費者就是香港絕大多數市民,筆者提議一個最能優化結果的全透明發牌機制。這個機制是一個合理而健全的五部曲,既百分之百符合市場的公平、公開和效率原則,也完整體現市民意願:
(一)首先由不限數目的競爭者向有關當局遞交詳盡而專業的業務及財務計劃。截止後,政府根據無利益衝突原則,成立由公認的包括世界級學者組成的財務專家小組審查這些計劃,並向社會推薦一個純粹關於業務及財務實力的排名及排名理據,供大眾參考;
(二)參考排名公布後,還有興趣的競爭者須限時繳交「典型的一天」節目樣板(所有嚴格的表演藝術比賽都有這樣的環節);競爭者有「膽」的話,應同時提出計劃中的主要藝員、管理人員等的「理想」名單及最低薪酬,亦即承諾進行積極的人才競爭;
(三)政府選擇日子在港台輪番播放上述各競爭者的一天節目樣板,費用由競爭者自負;
(四)樣板播放完成後,容許一至二周的網上翻看節目、公眾討論、意見領袖評論和競爭者解畫,然後由大眾公投,得出市民眼中的競爭者優劣次序;
(五)限日由競爭者根據公投結果自行決定進場與否。
此「五部曲」非彼「五部曲」,政府如果有心搞,絕大多數市民會支持,商界也沒有人可以公開反對。類似的意見早前提出,大多數市民不會留意,現在知道黑箱作業的豈有此理,就有必要認真考慮。民主固然「不是靈丹妙藥」,但用在這個問題上斷不會錯。
《氣短集》之十二
作者為《信報》特約評論員
【註】 那幾篇當年的《香島論叢》文章是:2008年6月6日「二一六(億)還是二六一(億)?」;6月10日「西九2%價格增幅理據都站不住腳」;6月11日「與其迴避解釋 不如試試新法」;6月12日「政府為何、如何支持GHK財務分析?」,GHK就是在西九撥款事上替政府護航的那間顧問公司。筆者當時其實也低估了西九的超支額,以為大概會多出50個億罷;誰知今天談論的是超支200億以上。
from Just Getting By http://1in99percent.blogspot.com/2013/10/blog-post_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