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9 October 2013

BBC:新香港人、千疮百孔的人口政策

香港与世界各地已发展的大城市一样,面对同样的问题--人口老化。
上星期,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经过十个月的讨论后,发表题为“集思港益”的人口政策咨询文件,并展开为期四个月的公众咨询。
委员会公布了叫人无法不担忧的发现:香港人口老化比想象中急速和严重,而未来人口的增长又比预期中的慢许多。
若政府的推算数字准确,香港的人口老化是已接近危险边缘了。2012年,香港65岁以上长者人口有98万,至2041年将激增至265万,即差不多每三个人之中,就有一名是老人。
于是,委员会提出了五大纲领--增加劳动人口;改善教育及培训,引入外地人才;输入外劳;缔造有利的环境让年轻夫妇生儿育女;以及促进银发市场的发展。
人口政策还是人力政策?
咨询文件一出,就惹来各方的批评。港大社工及社会行政学系荣誉教授周永新认为此政策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有评论认为政策缺乏人文精神和人本关怀。
洋洋四十九页的文件中确是集中讨论到未来的人力资源问题,比如如何释放女性劳动力和输入外劳。我们看到的是经济挂帅的措施,却没有看到政府有什么长远规划,或打算为未来的香港人建构出一个怎样的城市。
缺乏长远的目标,任何的人口政策,也会变成只是增加人口数量的政策,而人口也只是人力,仿佛我们都是一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工具,至于未来的香港人要过怎样的生活,或怎样进一步提升生活素质,咨询文件并没有具体的答案。
单程证审批权
此外,人口政策咨询文件也没有提到一个更敏感和同样重要的问题,就是单程证的审批权。
现时,官方的口径是,基本法对单程证制度有明确规定,不存在香港取回审批权的说法。
盲目增加人口数量和提升劳动人口不是长远的策略
然而,在香港出生率愈来愈低的情况下,持单程证由中国来港人士便成为影响香港人口增长变化的主要因素。若港方没有审批权,即内地人口来港定居的数目,由内地部门确定,这也表示香港人口流入结构的控制,香港并没有主动权。
不过,前《基本法》草委、资深大律师李柱铭并不同意香港不能参与单程证审批。他指出,《基本法》第22条第4项只说「中国其他地区的人进入香港特别 行政区须办理批准手续」,并没写明香港不能参与审批。他认为,香港可在毋须修改《基本法》或释法的情况下,容许香港政府审视单程证申请文件,确定其所宣称 的「家人」是否真确存在,并查核申请者有否在港触犯严重罪行,并可向内地表达不同意该人士来港。
“新香港人”(人民日报对来港新移民的称呼)的数量日渐增加,对未来的人口和社会甚至是政治也有影响,新的人口政策文件中对他们在未来人口中的比例和单程证事宜只字不提。香港一天在审批权上没有主动权,也就根本谈不上有人口政策制定权。
爱情才是解决人口问题之道?
既然盲目增加人口数量和提升劳动人口不是长远的策略,那我们可以怎样响应香港人口老化和低出生率的问题?以及怎样才可以改善整体人口的生活质素?
的确,近年香港有两个现象,同样直接影响未来的人口结构,一是许多人担忧香港前景,因而再掀移民潮;二是适龄男女不愿结婚生小孩。这两个现象又互为因果。
早在八月时,香港保安局透露今年首半年有3900名港人移民海外,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八。一些移民顾问称,欲移民的香港人愈来愈多,原因是对经济和政治前景担忧。
对政府管治班子失去信心,普选之路遥遥无期,楼价高企导致置业困难和居住环境狭窄,甚至是电视牌照风波,学额短缺,床位不足,缺乏托儿服务和奶粉, 无论是政治、经济和民生问题,也真的要叫人停一停,想一想,香港是组织家庭生儿育女的理想地方吗? 笔者身边确有不少朋友,因不想下一代受苦而没有生育的打算,即使有孩子的也有萌生去意移民海外的念头。
不过,香港性教育会副会长,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荣誉教授吴敏伦则指出一个更彻底的问题:现代人对爱情婚姻和家庭失去信心,才是生育率下降的一大原因。
他指出,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2011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香港18至27岁的男女愈来愈不想结婚(平均已超过一半),最多提出的原因是找不到适当对象(四成)和更享受独身生活(三成)。如果连适龄人口也不结婚或过了最佳生育年龄才结,各种鼓励生育措施也是枉然的。
吴敏伦认为,只有感情稳定的情侣才敢结婚,也只有关系稳固的夫妇才敢生孩子。因此,人口老化和出生率下降所反映的不单止是经济或人力资源分配问题,而是更大的、对爱情婚姻和家庭信心的问题。
只可惜,爱的教育在香港和其他的政策一样的糟糕,许多人在爱情婚姻道路上碰个焦头烂额,还要面对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冲突,在这样充满负能量的环境下,实在很难怪香港人为什么不热衷制造新生命了。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5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