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2 October 2013

美國能不能救台灣?


原文:Can We Save Taiwan?


***本譯文版權歸作者/刊登機構所有,轉載請保留此聲明。***

上星期傳出了一則嚴肅而且可能非常壞的消息。那消息說的不是政府關門,不是索馬里的襲擊,也不是敘利亞發生的事。相反,那則消息以台灣國防部發布文件的方式出現。這一文件—代表著台灣軍方關於該島現時的安全環境及國防政策的官方聲明—宣布說,中國人民解放軍“將於2020年時具有阻止任何外國幫助台灣防禦的綜合軍事能力”。文件說,中國做到這一點的方法是建立一套強大的攻擊系統,包括先進的導彈和戰機,發展水陸兩棲的能力,對反擊的防禦以及相關的基礎設施。報告認為,這些會使人民共和國不僅有能力對台灣造成廣泛損害(這是它目前就能做到的事),也不僅僅是指它能夠發動有防衛而且持續的兩棲艦隊及空降攻擊,而是指它有能力阻止外力(即指美國)介入、保衛及/或光復台灣島的任何嘗試。


天大的事呀。為什麼呢?


因為美國長久以來的國策,以及它自己的法律—也就是1979年的台灣關係法(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of 1979)—規定,假如中國攻擊或試圖脅迫台灣時,美國須要保衛台灣。自從華盛頓把外交承認從台北轉移到北京以來,美國政府一直相信,阻止台灣在脅迫之下併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美國一個重要的利益,這不僅關係到美國自己,還因為它們明白,美國在亞洲的其他盟友及騎牆派會從美國應對台灣問題的方式得出線索。

這一防務承擔並不只是空談。在冷戰高𡶶期,以致較近期的1995-1996年,當北京為表達對台灣可能選出支持獨立的政客的不滿而用導彈測試轟炸該島周邊水域時,美國都曾派出第七艦隊及其航空母艦在台灣海峽游弋。同時,北京把統一台灣視為國家的核心利益,表示它們熱衷於達到這個目標。事實上,許多觀察者相信,北京把軍事實力大幅度提升的動力主要就是擁調遣一支軍可以影響甚至逼使台北以對北京有利的條件解決有數十年歷史的海峽爭端的願望。這驅使中國發展並開始調遣日益令人生畏的一套環環相扣的軍事能力,由先進的反艦彈道導彈反更寧靜的潛艇,到更精密的情報、監視和偵察的工具等。

但直至最近為止,主流的看法是,儘管中國越來越強大,美國還是能夠戰勝中國,阻止它把重要目標加在台灣之上。也就是說,要是出了甚至狀況的話,北京把事情推得太盡沒有意義。這一點曾經有過重大的地緣政治後果。最直接的後果是,這使得對台灣問題表現高度克制成了北京唯一的合理選擇。對華盛頓而言,這原先意味著一切如常,美國採取看來合理而阻力最少的做法:支持兩岸改善關係,同時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動武。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就是因為美國對北京更強硬行動的回應沒有人能說得準,而憑借的就是美國那支閑散、不太熱衷高端軍事能力現代化的軍隊。

台灣最新的國防報告顯示,這一套做法看來不再可行。

我們必須對台灣的警告有保留。明顯地,基本無法獨力抵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台灣島(尤其是官民當中那些對於和共產政權統一覺得反感的人)有很強動機把人民解放軍的威脅放大,從而誘使美國更專注於發展出一支打退解放軍入侵所需的軍隊。此外,台灣的評估必然是基於不完善而且不完整的資料。例如,它不知道一旦出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峙或衝突的局面,五角大樓總共可以調配的美國軍力有多少。

但是,這一評估還是重要的。首先,它呼應了一個日益普遍的看法:除非趨向線起變化,否則,到了2020年或隨後的年份(台灣國防部提到,具體年份只是一個估計),中國的軍力將會能夠在地區上越來越有力的挑戰美軍,而台灣的防務困局會繼續惡化。持有這一看法的不僅僅是台灣人,美國在太平洋的盟友和夥伴以及許多美國國防官員和專家都這樣看,北京的政策制定者和防務策劃的人就更不用說了。因此,縱使這些恐懼是誇大了的,它們還是削弱了華盛頓威懾諸如中國等潛在對手及使日本和南韓等盟友安心的能力。在這些戰略爭端中,對軍事實力的認知(及決心)至關重要。要是所有人都認為我們在走向衰弱,那麼他們就會採取相應的行動,縱然從技術上講他們錯了也一樣。不做處理的話,這些動態可能會使東亞變得不那麼符合我們的喜好,可能還更危險。

真正的問題是,這些恐懼可能並不是沒有理據的。中國的軍力,尤其是它對抵消美國在西太平洋投放軍力的優勢的能力,正在增強,而且是顯著增強。有人說,我們應該讓台灣(以至整個西太平洋)自生自滅。放棄台灣—儘管再不完美,也是一個六十多年來與我們並立的自由民主社會—涉及到的道義問題暫且不說,從戰略角度而言,放棄台灣必然會向整個亞洲(甚至全世界)傳達一個非常有力的訊號:即我們政策的方向以及我們所做的保證可靠與否,對我們在世上最具活力地區的立場有著難以預料但必然負面的影響。它也可能會大大提高中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地位,解決北京取得所謂“第一島鏈”控制權的棘手軍事問題,並使人民解放軍更易於在太平洋投放軍力。此外,我們必須深切記住,向中華人民共和國交出台灣一樣可能會導致北京提出更多要求。(例如,已經有跡象顯示,至少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一些人來說,中國近期聚焦與日本爭奪尖閣諸島只是第一步,它們的領土興趣並不止於那些礁石,而是延伸到包括沖繩在內的琉球群島。)

因此,我們放棄看起來是魯莽的,可能也是不明智的。但是,這絕對不是要為台灣爭取一個最高綱領的地位。雖然我們大力支持台灣決定自身前途的權利,在處理台灣問題時,美國必須極端靈巧。急急忙忙放棄台灣是危險的,向台灣開出空白支票也是不應該的。相反地,我們必須繼續在雙方之間保持平衡,在支持台灣合理權利的同時,避免不必要地惹怒中國,同時保持我們在西太平洋的立場。另外,我們雖然得預備在區內使用武力,可能的話我們可並不想為了台灣(或是任何其他事情)與中國開戰。

最終,台灣的問題並沒有靈丹妙藥。相反,可以肯定的是,有關台灣前途的仍然會極為沉重,非常難辦,而且不斷變化。明智的官方政策必須適應這些現實,開拓一條能塑造對我們有利的環境之路。

這一切都含糊得令人沮喪。但毫不含糊的一點是,不論甚麼情況都好,假如我們強大的話,我們的處境必然會比較好。假如我們強大的話,我們會有更多更好的選擇,更強的議價能力,更廣濶的操作空間,更大的公信力,以及更充足的時間去擬定一條航綫,穿過這些表面平靜但暗流急湍的水域,亦即是怎樣才是處理台灣及中國問題的最佳方式下決定。不過,眼下那條軍事實力的趨勢綫並不對我們有利;而台灣國防部的報告說我們正在走向衰弱,假若這一評估正確,那就意味著我們的選項會變少變差。

我們必須扭轉這個局面。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小心謹慎的把我們越來越微薄的資金集中到西太平洋有價值的軍事部署上。我們需要有相關的,理想情況下更好的改進,這樣我們才會有能力可以比得上中國在軍備方面的進步,尤其是他們反進入/區域封鎖軍備的進步。這表示我們要在這場軍備競賽中真正重要的地方領先中國,亦即是最終會決定誰會在西太平洋爭霸戰中佔上風的高端軍事設備 。比如說,美國需要海空戰一類戰事中會用到的軍備。最明顯的是,這表示我們需要有能夠有效應對中國這種對手的海上及空中軍備,以及足以決定勝負的網絡、太空、C4ISR和相關配備。這也表示,我們需要專注而明智地在定向能武器,3-D印刷等潛在顛覆性技術 做投資。最後,這還意味著,我們要維持一支足夠大、富彈性、有區別的核軍備來阻嚇最戲劇性的衝𥤮升級,並以之為扭轉我們防守架勢的憑借。

不用說,即使我們能花盡可能多的錢,達致最大的效益,也不容易做到這些。但是,我們可沒有在任何地方都花費盡可能多的錢和追求最大的效益。要求美國軍方介入中東衝突的呼聲會繼續存在。中東這地區縱然重要,但就美國的長遠利益而言,它並不如亞洲的競賽那麼重要。同時,美國的防務資源未能用在真正有必要的軍事項目和設𢞎上,因為它仍然受壓於:
  1. 許多巨額的間接勞工及場地花費
  2. 對於明顯較次要軍備如反叛亂和穩定行動的持久投入;
  3. 阻礙五角大樓合理分配資源的僵化政策;以及
  4.  不願意打破及修正現有官僚合同—比如長期以來,三個主要軍部的預算大致等同的做法等。


在沒有任何人能夠挑戰美國軍事優勢的時代,這情況還可以容忍。可是,我們應該從台灣的國防部報告中了解到,要是我們不下決心為此做點甚麼的話,這樣的時代可能就會在西太平洋成為過去。不論我們決定怎樣因應這一現實,以及推而廣之,在未來幾年,不管我們打算如何應對一個正在崛起、必然自信滿滿的中國都好,假如我們的軍事實力強大得足以使北京打消把軍事選項視為最能解決問題之道的念頭,我們的處境會比較好。只是,要做到這一點的話,我們便得具有更強的戰略紀律、更清晰的焦點、更大的效能、以及打破處事陳規的意願。不然的話,說不定在不久將來的某一天,我們會發現自己的落入一個顯然陌生的處境,失去了發號施令所須的軍事實力。不僅如此,我們可能會落入一個更陌生,而且斷然不舒服的處境:我們的對手有能力向我們發號施令。


Elbridge Colby是CNA的首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