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1 December 2011

林天悟:提尷尬問題是記者天職

信報轉載】《星島日報》報道指特首熱門候選人梁振英的生意「一鋪清袋」,令梁公開表示不滿,更指該報記者向他大聲追問「尷尬問題」,結果惹來星島集團主席何柱國高調反擊,過程較正經八股的候選論壇精彩多了。何先生在記者招待會上妙語連珠,為社會大眾帶來極大娛樂性,更有網民提議他也出選特首。若真的成事,這場選舉將更有看頭。

押錯注碼 日子難過

特首誰屬關係到七百萬港人福祉,但說到底只是一千二百人的小圈子選舉。目前候選人都在爭奪民意,讓選舉工程變得「親民」,甚至令普羅市民錯覺地以為自己「有得揀、有份揀」。「挺唐還是挺梁、揀豬還是選狼」?這些都是近日社會大眾以至傳媒業內的熱門問題。

面對無處不在的特首候選人,市民可以選擇偏聽偏看或者偏偏不想聽,但身為記者卻「無得揀」,天天都要追逐豬和狼,還要分身照顧一下泛民的何俊仁和馮檢基,就連未有行動的葉劉淑儀都列入「觀察名單」。有行家還打趣說,若過去幾屆也揚言參選的「巴士阿叔」陳乙東都來攪局,那就更加好玩了。然而,選舉還未進入直路,政治組記者近日已忙翻了天,無論在精神上抑或體力上,付出實不比候選人少。

表面上,傳媒須要客觀公正對待每位宣布參選的人士,報道篇幅則可按新聞重要性有輕重之別,但只要細心觀察,就明白媒體各有立場取向。當唐英年爆出「感情缺失」時,誰家機構大力深入挖掘,用字刻薄抵死,每次見到都死咬不放?又誰家發布文章力撐「人誰無過」?當梁振英完成造勢大會,誰家電視台播映時段最長?哪家機構細心分析、大力追捧?哪份報章版面有如廣告文章?有心人只要稍為細看一下,就知道傳媒在哪方押了注。

從筆者身邊的朋友行家的選擇看來,暫未有候選人可穩奪民意陣地,但記者工作卻要放下「個人取向」,跟隨公司立場處理新聞,有行家坦言不時會給「敵人」的公關留難,深恐在職機構若「押錯注」,未來十年(預計當選者可以連任)都不會有好日子過,幸好記者可以保留跳槽權利。

兩宗「案例」 可作參考

然而,無論站在哪一方,聽到梁振英埋怨被追問「尷尬的問題」,這種態度肯定得不到記者「同情」。須知道古往今來,對媒體動氣的大人物從來沒有「好下場」。

若說外國例子不符「國情」,那就說一些大家都聽過的事例吧。近年最著名的「案例」發生於2000年10月,前特首董建華到北京述職,港記遇到領導人時必然追問是否挺董,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被有線電視記者張寶華反覆追問,是否「欽點」董建華連任特首,江主席突然大發雷霆,對着鏡頭斥責港記,更爆出經典名句「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後來連任的董建華卻因腳痛下台,而主席的金句亦流傳民間。江總這句「太簡單、有時天真」,套用到早前亞視誤報其死訊的事件上,亦出奇地十分合用!

再說一個在內地網絡已被「河蟹」的人物。記得去年3月人大會議期間,《人民日報》旗下的《京華時報》女記者劉傑,向時任湖北省長李鴻忠追問「鄧玉嬌案」;李省長未有回答,卻大聲盤問記者:「你是哪間媒體的?」女記者回答:「《人民日報》……」話還沒說完,李省長就發炮稱:「你真是《人民日報》的?你叫什麼名字?我找你們社長去!」然後怒搶錄音筆。

女記者給罵得哭了,輿論怒了,媒體人士聯署要求李鴻忠道歉辭職,然後是中宣布下令禁止全國媒體報道此事,目前中國的「互動百科」裏的李鴻忠簡歷也把這筆重要事件抹掉。到去年12月,李鴻忠升任湖北省委書記,官方新聞不許百姓評論。

直至今年9月,先是網上傳出李鴻忠中槍身亡,官方即發布其工作情況闢謠;其後再傳他遭到「雙規」,暫未有官方說法,但微博已把李鴻忠列為禁詞,網上內容大量刪掉,百度更出現「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部分搜索結果未予顯示」等字樣。

「暴力理性」 隱藏跋扈

記者背負着大眾期望,遇到權貴或政要時切忌自貶身份,天職就是發問尷尬問題,有時候答案只是次要,受訪者的反應才是主菜。若權貴在傳媒前態度惡劣,還能旨望他是真心面對群眾嗎?最失敗的訪問是只有和諧氣氛而沒有真性情;不一定要令嘉賓淚流滿臉,但要掀起對方的深層次情緒,或喜或怒,或哀或樂,總之就要跟平日有點不一樣。

傳媒被譽為第四權,理應擔任社會的監察者,只有與政權為伍才會以顧慮對方感受為先,避免提出尷尬問題。行家當然有出席過一些記招,入場前要交出卡片,又要掛上名牌,更指定先要交出題目才可發問,並且以「友好媒體」優先。過去亦有行家被拒諸門外,或者被主人家「視而不見」拒答問題,而傳媒與其報道沒有棱角的答問內容,反而會把重點放在大會安排上,主人家被寫成失禮小家,得不償失,宜慎戒之。

傳媒最怕的訪問對象,不是如梁振英的動氣不滿,也不是像唐英年那樣傻戇當風趣,最好像江澤民那樣發怒,因為會成為一樁大新聞,令記者也揚名。傳媒最怕遇到像前政務司司長林瑞麟那種皮笑肉不笑的人物,每趟均以同一表情、同一語調啟動「人肉錄音機」回應每一個問題,那雖然完全符合「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原則,但理性用語背後卻潛藏政權的專橫跋扈。

有前輩形容這是一種「暴力理性」,就像溫水煮蛙那樣,令人在自以為舒適環境中成為奴隸,到某天驚覺遭各類霸權緊箍得無法翻身時,稍為激烈都會受到抨擊,弱勢社群或異類聲音會在所謂理性中遭到滅聲。

所以香港的佔領中環活動只會在沉默中慢慢消退,This city is dying, you know?沒有太多人知道吧?當階級流動也在dying,生活模式漸趨單一化,社會的兩極化將在理性中蔓生。按目前的形勢,十年後林瑞麟大概會成為另一位熱門特首候選人吧?who know?



from 香港雜評 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1/12/blog-post_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