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4 December 2011

深度观察:中国入世十年,美国商界重思中国梦

译者 kagamiyss

深度观察:中国入世十年,美国商界重思中国梦

  

     (路透社)几乎没有美国人能认出查琳.巴尔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或者记得她做了什么。然而在中国却不是这样。这位美前贸易代表说,常有普通百姓能在街上把她认出来并向她表达感谢。

  她送给中国人民的礼物就是她在200112月促成了美国代表团对中国入世问题的商讨。贸易壁垒的打破预示了中国经济史无前例的腾飞,中国在十年内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贫困率从200010.2%大幅降至2010年的2.8%

 巴尔舍夫斯基说,中国人认为入世是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来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飞跃。然而在美国并不是这么回事,中国入世十年正给美国带来巨大的衍生后果。

 低廉制造品的冲击给美国家庭每年额外省下了600美元,他们因此可以购买更多服饰、家庭用品、电子设备。然后“中国制造”加速了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工业提供的岗位数比起十年前的已经缩水了25%,现在只有1150万个,并且工人的平均工资并没有随着通货膨胀而上涨。

 中国进口同时使得美中贸易逆差大幅上涨至2730亿元,是与其他国家贸易逆差的4倍。这激起了反华情绪,公会提起抗议,国会立法机构也尝试迫使中国加快人民币升值以减少中国的出口优势。

 十年前,美国商界曾被 “中国中产阶级快速增长”的承诺吸引,然而现在他们开始调整运作方式并开始重新思考中国梦到底会带给他们什么。一些执行官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美国可能对中国的压制还不够多,以至可能不能在这场中国加入精英交易俱乐部的交易中占据主动、保住本国的利益。

 美国现任贸易代表柯尔克说:“如果你看看那些原始数据,那么不管用什么标准衡量我们都是有巨大进步的。但是,用之前衡量的那个定义来看,要不是有那么多失落,我们宁愿欺骗我们自己。”

 中国正在自我审视,同时美国正在同它不断衰败的经济做斗争,这次经济衰退带来了高失业率以及人民对于国家长期财政问题的怀疑。今年是个选举年,而中国问题向来是选举竞争的时的话题,即使是在所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中呼声最高的米特.罗姆尼也对中国提出了谴责。

 自中国20011211号加入WTO以来快十年了,华盛顿政府越来越关注中国当年的承诺,他们认为中国在扩大自由贸易这一点上没有完成承诺,并且担心随着2012年中国换届,中国会为了国家重商主义的发展而放弃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进程。

   “美国的经济模式和中国以及其他以国家为中心的经济模式之间存在竞争。”美国国务院负责经济事务的副国务卿罗伯特·霍马茨上个月在一次访谈中如是说。对美国来说,坚定美国对世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立场是需要谨慎行事的,这面临着中国在北亚、非洲以及拉丁美洲不断扩大影响力的危险。罗伯特·霍马茨说:“在处理中国事务问题上,我们面临很多挑战。一方面,如果我们不能和中国有效的协商好现有的分歧,全球系统将很难良好运转。另一方面,我们确实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争端。”

  


紧张形势加剧

 美国对中国的怨言是广为人知的——中国剽窃知识产权、缺乏透明的监管、在开放市场的时间上失信于WTO、人民币迟迟不升值、用低利率国家贷款扶持国企等。

 中国辩驳称,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有必要保护本国新兴产业、助其成长壮大。中国还反责美国阻止了中国企业在关键领域的发展。例如,美国政府出于加强国家安全考虑,使得华为今年对三叶科技出资两百万的并购受阻;2005年,在美国的政治反对后,石油巨头中海油不得不放弃对美国尤尼科公司出价一百八十五亿美元的收购。

 伴随贸易摩擦的增多,美国企业第一次公开发表声明称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是失衡的,并且迫使总统奥巴马坚持其立场。波音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迈克纳尼在十一月谈到此话题,他说他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曾询问奥巴马将如何在左右两派都强烈要求更强硬措施的情况下评价美中关系的。吉姆·迈克纳尼称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维谷。

 奥巴马给出了他的标准官方回答:寻求建设性伙伴关系,加强对主要伙伴的政策影响,但是这句回答里意有所指的含蓄批判了中国。之后,在奥巴马与胡景涛的一次私人会面里,奥巴马呼吁中国停止“玩弄”世界贸易系统,要求中国按照规则参与国际贸易。

 企业是比贸易工会更有权威的支持者,传统言论已经在抱怨中国的贸易行径了。这种舆论影响,尤其是在选举年里更可能会加深中美的对抗。

“支持美中关系平稳发展的商业力量已出现裂痕。”欧亚集团分析师NickConsonery如是说,“因为未来的商业前景瞬息万变,他们不太愿意脱离这个稳定强健的关系,但同样也不愿意出力支持。”

    十月份,美国参议院第一次通过了对中国进口采取惩罚性关税的法案,要想撤回该法案除非人民币可以更快速的升值。许多美国经济学家和法学家认为当下的人民币币值是人为贬值了大约10%-25%,这是变相补贴以扶持中国出口、削减国外竞争力的做法。尽管这种货币性手段在过去已被多次提出,但这是第一次美国参议院表示支持。众议院也有可能采取措施,但目前还未有明确表示。

  


商界怨声载道

 让美国企业灰心的政策源自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08年颁布的一份公告,其声明,在以下中国认定的“经济命脉”部门,中国必须掌握自主权。这份列表很长,包括了航空、航运、煤、石油、石化、电力、电信以及军工制造,而如化学、机械设备、自动化产业、电信、钢铁以及有色金属都必须是由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这些国有企业在中国市场享受着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超凡地位——土地、水、电力享有政府补贴,而且还有低于市场利率的大笔资金。

 然而近来,美国商界领袖不太愿意议论中国的行径,这是因为他们担心丢掉对他们有利可图的合约或招来损害他们在中国营运的监管审查。在过去几个月里已有好几家企业被通报批评了。

 易趣首席执行官约翰.唐纳修在十月的Web 2.0峰会上说:“中国政府没打算让国外的网络公司在中国成功发展。他们认为国外网络公司在这21世纪的国家安全保卫战里对他们是不利的。”

 目前,易趣在和一家中国免费网站激烈竞争之后,已经放弃了拓展中国这块人人争抢的网上销售市场的计划了。它们的新策略是把来自中国的货物卖给国际上的买家。易趣中国区的发言人丹尼尔说:“我们这样做是想找到在中国适用的运营方式。”

考虑到了中国的网络防御机制以及一连串的过度审查,谷歌公司去年将它的服务器从大陆撤到了香港。

通用电气的首席执行官杰夫瑞.伊梅尔特认为,虽然在涡轮机、铁路引擎和飞机部件与中国有数亿美元的合作,他们同样面临竞争决策的问题。他说:“应该这么说,如果想让我们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我们必须要有在竞争中有胜出的可能。”

 但是寻找获胜的出路意味着公司不得不避免与中国政府的冲突,“我们并不是天真愚昧的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我们其实已经考虑良多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商业竞争顾问CEO解释说,“在中国有很多方法可以取得成功”。

 中国的政策已经帮助其产业跃至全球领先位置。目前,在世界五百强的名单里有61家中国公司,几乎比2005年翻了两番,而美国与其同期相比,已从176减少至133家。然而让美国企业郁闷的是,大部分上榜的中国企业都是国有的,包括前十名里的三大巨头: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

       在美国商会与服务产业联盟的一份联合报告中称,中国以及其他对国有企业大开监管便利之门、慷慨提供补贴的国家使得外国企业很难与它们的国有企业相竞争。报告里说:“现在还没有充分、有效的国际规则来解决这个问题。”

  


美国的还击

  在过去的三年中,美国已向世贸组织报告了5起中国违反国际规则的事例,这势头比起乔治.布什当政时87起的报告更加猛烈。到20103月为止,美国已经赢得了三场针对中国的控诉,有四个控诉已经在WTO采取行动前解决了,还有四个仍悬而未决。

 除了向世贸组织抱怨外,美国还致力于与亚洲其他大的贸易国签订地区和双边贸易协定,意图开拓市场以作为与中国的贸易政策相抗衡的手段。美国近日通过了与韩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并且为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吸入了新成员,即日本、加拿大和墨西哥,使其成为了一个允许九国进行自由贸易的重要协定。在十一月,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发表声明称愿与美方一道共同拟定自由贸易的新标准,使其成为日后解决国际贸易事务的范本。

 华盛顿政府还不确定中国2012年的新领导班子将会进一步开放市场还是会继续政策向内倾斜。中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准备入世时发生过巨大飞跃,不但放下了国家的官僚主义做派,还解除了对本国工农业的层层保护。中国在其工业化道路上所做的努力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信任与赞誉。

 WTO的美国大使麦克.朋克说,在中国刚入世了五年里,其做出的让国内法律与监管与国际接轨的努力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一些贸易专家认为自那时起改革就疲软了,他们希望中国能提出开放市场的措施。另外一些美国专家认为,早在2003年中国就偏离了市场自由化的轨道,那时正值以改革为工作重心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和总理朱镕基的领导班子退下,权力刚移交到相对更谨慎的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手上。

 遗产基金会的中国贸易分析家德里克.希瑟斯说:“没有人在看到中国入世后会回首发现变化开始的那一刻,好像是一个与现今政府工作重心完全不同的国家加入了WTO。”

 胡锦涛和温家宝将在20133月卸任,国家很有可能交到现任副主席习近平的手上。下一任领导班子目前还没有发表偏离国家现有经济、贸易政策的观点,习近平接任之后可能会行事更加周全谨慎。

 在上世纪90年参与中国入世讨论的代表龙永图说,这样行事的代价是巨大的。他在近期一场研讨会上表达了他的极度担忧,他担心十年入世之后,中国可能会在本质上脱离WTO要求的发展轨道。

 龙永图认为,一个无法让国内外企业公平竞争的发展模式会扼杀中国的发展。他说:“我们不可能只拥有大型的国有企业,这只是我国经济的躯干,我们还需要成千上万的小型私人企业,他们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血肉。”

 



from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272092/23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