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4 June 2019

香港和北京的關係已經永久改變了

原文:Hong Kong's relationship with Beijing has been changed forever
作者:Geoff Raby
日期:2019年6月24日

***本譯文版權歸作者/刊登機構所有,轉載請保留此聲明。***

中國在爭取香港和台灣人認同的戰事失敗了。習近平的敵人在看著。
不論參加者的確實數字是多少,香港的示威活動是當地最大型的,可能也是近期中國政府治下最大型的反政府示威。出於對人多力量大的信心,香港人的精明使他們避免了一場血腥的災難。香港人和北京的關係永遠改寫了。香港並沒有遵照北京的劇本行事。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北京的直接命令下推動那個不受歡迎的移交逃犯修正案這個觀點儘管沒有證據支持—北京也通常不會這樣做,她當然明白這個修正案是北京的頭等大事。
林鄭月娥以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可乘之機來使北京想要的東西成真—把一個殺人犯移送台灣。考慮到香港人對北京日益加深的不信任,即使是最樂觀的想像,這個理據也沒多少說服力。
林鄭月娥是一個過渡人物,上星期發生的事為了她的任期帶來了不確定。我不由得對她表示同情。她純粹是一個官僚,非常能幹,在北京委任她為特首之前出任過政府高層職位。她的官僚歷練和本能決定了她不是出任最高職務的適當人選。政治人和官僚依照各自的本性分屬兩個世界是民主制度的優點之一。角色對掉一般不會行得通。他們彼此需要對方,但是不能互相取代。
林鄭月娥的悲劇不在於她聽從北京的命令—儘管那樣做的結果如此。林鄭月娥的悲劇在於她嘗試去做一件她真心相信對香港而言是正確的事,卻缺乏對政治的理解。她的理性決策方式使她無從感知香港人的想法。她在新聞發布會上之所以焦慮,與其說是出於對北京的畏懼,還不如說是出於對所有人都不能做到冷靜理性地“一起向前走”這一點感到困惑。
身為香港親北京陣營的主要代表,她是個家長式的人物,既接受了香港無可避免地要回歸大陸,也接受回歸的方式只能按照北京的條件進行這點。越早順應北京的要求,回歸的過程就越順利,對香港也越好。
問題是,香港大多數人並不同意在種看法,而且會大舉上街表明立場。和她的兩位前任在2003年及2014年的時侯一樣,林鄭月娥對香港市民的想法未克注意,因而引發了大規模的抗議。眼下特首和北京有一個嚴重的問題:由於無法通過正式的政治步驟保障權益,人民越來越傾向通過抗議來保障權益,對於抗議也變得熟練。
在1997年,基本法生效,根據一國兩制的方針對香港擁有高度自治及市民的權益作保證。隨著回歸大陸的過程接近一半,香港在目前比1997年以來的任何時間都更不安、也更獨立。出現這種局面,北京只能怪自己。
在2014年,北京做了一個阻礙基本法保證的民主化進程的決定,只有它認可的參選人才可以當選,這破壞了當選人的正當性。北京使五名香港書商失踪,在大陸現身接受政治審訊。北京持續干涉大學對行政人員及教職員的任命。這些都侵蝕了一國兩制在香港所得到的信任和信譽。由這角度來看,民眾對北京介入表示反抗的行動會變成更大規模,也更頻繁。
最使北京擔心的是,一如台灣,香港年青人比較傾向認同自己為香港人或者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北京爭取下一代人認同的努力看來失敗了。而下一代的認同對達成和平統一是必須的。幸好,對兩地更為強硬的話,導致更多暴力的代價還足以使北京按捺住不出手。香港目前使人不安的現狀可能會維持下去,但間中會有爆發。
不論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倡議再怎麼被吹捧為外交政策的成功—在目前這個倡議的草創階段即使並非不合理,還是改變不了他任期內有兩個重大挫折這一點。挫折之一是挑起對美國的貿易戰之餘,還促使美國在軍事上,以及更重要的是,在科技上圍堵中國。挫折之二就是香港。習近平的敵人在看著。
混沌理論主張,細小、看起來互不相干的事情可能通過正反饋觸發大得多的事情。往後,上星期在香港的示威可能會被視為這樣的一個觸發點。它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林鄭月娥的將來,而是及於習近平的領導地位、及於台灣;還及於民主政體—尤其是美國和英國,也包括澳洲—就2047年一國兩制將會結朿、香港屆時會完全融入中國大陸這個事情上跟中國接觸的方式。
在澳洲,畏懼中國、視統一戰線工作部(統戰部)為澳洲民主制度之患的人可以從香港理解到一個大概的比例。也許,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統戰部都不像香港的那麼活躍、那麼資源充足。儘管這樣,香港人在感到民主權利和法治受到威脅的時候還是照樣上街。香港的統戰部領導要是還能保住工作的話就該額手稱慶了。
澳洲需要對民主制度的力量有信心,並且在和北京改善關係的同時著力保衛民主制度。這樣,對方才會聽到我們的聲音。同時,我們有義務為守護香港按照基本法享有的權利發聲,支持一國兩制作為保證香港穩定繁榮的唯一方法。我們得要說服北京,讓一國兩制在2047年以後繼續運作合符它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