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9 June 2019

美國大選:「中國威脅論」何以成為候選人共識




「中國正利用科技來完善獨裁統治」。「中國貿易行為『不當』、屬『重商主義』、『像海盜一樣』」。
以上是2020年總統大選中民主黨參選人在邁阿密初選辯論中,關於對華關係的表態。
什麼是美國目前面臨的頭號威脅?在首晚辯論中,台上10名參選人有4人指認中國,包括眾議員瑞恩(Tim Ryan)、前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部長卡斯洛(Julian Castro)、參議員克洛布徹(Amy Klobuchar)、前眾議員迪蘭尼(John Delaney)。
對長期觀察美國競選政治的人士來說,這樣的說辭並不陌生。迪蘭尼此前接受BBC中文採訪時表示,「中國的偷盜行為像海盜一樣。」
第二晚辯論中,美國應如何迎接中國挑戰的問題,被拋向了三名參選人。
「我們要認識到,中國帶來的挑戰很嚴峻。不是搖搖手能打發掉的。中國正利用科技來完善獨裁統治,」黨內新星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說。
參議員貝內特(Michael Bennet)形容中國的貿易政策為「重商主義」。華裔企業家楊安澤(Andrew Yang)則說,要打擊中國在貿易中的「不當行為」。
值得留意的是,三人都表示,對華徵收關稅是錯誤的策略。布蒂吉格主張投資國內,提高美國的科技競爭力,貝內特主張聯合盟友向中國施壓。
早前接受BBC中文採訪時,楊安澤表示中美貿易戰「不對任何人有好處」,損害兩國工人和企業的利益。在辯論台上楊安澤說,他若擔任總統,上台後首要修復對華關係,在氣候變化、人工智能、朝鮮半島問題上攜手合作。
貿易戰反對派佔民主黨總統參選人中的多數,但不容忽視的是,民調領先的進步派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與沃倫(Elizabeth Warren)極力支持對華關稅,桑德斯甚至呼籲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中國威脅論: 美國大選必備戲碼

參選人在競選時主張對華強硬,上任之後政策趨於溫和,轉而尋求對華合作,是美國大選反覆上演的戲碼,尤其是在近二十年間。
智庫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韓磊(Paul Haenle)曾撰文指出,總統參選人在對華問題上顯得強勢,是為了展示對於改善就業、貿易和製造業等與普通美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的決心。
韓磊警告,美國利用中國作為替罪羊長期影響中美互信。同時,他呼籲要區別看待競選辭令與實際政策,中國觀眾在觀看大選辯論時應理解競選辭令針對的是美國選民,並不意味著會成為美國未來的政策。
克林頓競選時批評在任的老布什「嬌慣獨裁者」,然而他擔任總統時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並將經濟與人權問題脫鉤。
小布什競選時譏諷克林頓競選言辭與實際對華政策大相徑庭,他當時稱中國為「競爭者」,但上台後轉而描述對華關係為「坦誠、建設性和合作性的」,且親自出席了北京奧運開幕式。
輪到奧巴馬競選時,他抨擊小布什在對華政策上是個懦夫(patsy)。奧巴馬當時直言不諱地稱中國為匯率操縱國,但擔任總統後改變了立場。
2012年,當共和黨人羅姆尼(Mitt Romney)對陣競選連任的奧巴馬時,前者形容後者對北京「近乎乞求」。
羅姆尼當時承諾,要與中國打一場貿易戰,在入主白宮的第一天,他就會宣佈中國為貨幣操縱國,這意味著對中國貨品施加懲罰性關稅。他警告,美中貿易逆差過大,他的政府將向中國施壓,要求他們不再盜竊知識產權、為國有企業提供補貼。
聽起來很熟悉?大部分正是特朗普政府現行的政策,以及在貿易談判中要求中方作出的結構性改革。
多年來高呼「中國強姦美國經濟」的特朗普,上台兩年來依然咬緊中國。美中貿易戰延燒多時,面臨2020年大選的特朗普,會見好就收匆匆宣告勝利,還是繼續以對華強硬為他的核心競選綱領?答案將在接下來幾個月揭曉。

對華政策:民主黨人面前的難題

特朗普一定程度上踐行競選承諾,通過關稅打擊中國貿易,打破了美國選舉「中國威脅論」雷聲大雨點小的歷史規律。
這給民主黨人出了一個難題。如何在對華政策上與特朗普作出區隔,又迎合選民對改善國內民生問題的渴望?當特朗普將「美國至上」的牌打到極致,民主黨人在外交政策上還有何表述空間?
許多總統參選人如今提倡國際合作,與特朗普「離間盟友」的政策作出區隔。
然而,「美國進步中心」在五月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選民對「打擊專制獨裁政權」、「發揚民主」、「聯合盟友和國際社會」這樣的傳統外交表述興趣缺缺。
調查結果還顯示,56%的美國選民認為,中國是美國的頭號競爭對手。
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主任懷特(Tom Wright)撰文建議,民主黨人要打敗特朗普,必須把中國放在外交政策的核心,而且要利用中國議題,將美國國內和外交政策聯繫起來,向選民展現關係到美國人日常生活的未來願景。
「特朗普在政治上的阿克琉斯之踵,不是他的好斗或無知,而是他將焦點放在過去,而非未來,」懷特指出,美國選民認為中國是頭號競爭對手,並非出於追求衝突,而是擔心美國競爭力落後。
上述調查顯示,68%的美國選民認為美國應增加國內投資來保持國際競爭力,而不僅僅是提高軍費預算。
懷特指出,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充滿對抗性,但缺乏競爭力。當特朗普熱衷於談論50年代工業產品鋼鐵、鋁材、洗碗機、汽車,民主黨人需要放眼5G、人工智能、綠色能源等未來產業。
按往屆美國大選「中國威脅論」的教科書照本宣科已行不通,籠統無力的「聯合盟友論」打發不了選民。面對中國挑戰,民主黨人亟需面向未來的全新論述。



from BBC中文網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8807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