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9 October 2018

梁京:美中对抗会长期化吗?

美国副总统彭斯上周就美中关系发表的讲话,令所有人都不再质疑美中对抗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很多人都会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合作的美中两国,为甚么会走向对抗?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释不仅反映著不同的政治立场,更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在不少人看来,只要中国国力增强了,这一对抗就是必然的,因为美国不可能让中国成为老大。持这种想法的中国人很多,因为这种思维与他们的历史和生活经验非常一致,但在美国方面,虽然也有这样想的人,但不容否认的事实就是,美国还有不少精英不这样想,提出「G2」主张的布热金斯基就是一个。他认为存在著一种更大的可能,那就是美中两国理性地认识到全面对抗的灾难性结果不可接受,因此,两国虽然会相互角力,但不会走向全面对抗,而是在竞争中共同促进两国和人类的福祉。中美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实惠,对支持美国亲善的对华政策自然是起了决定性作用。

那么,如何来解释美中转向对抗的现实呢?是否像特朗普说的那样,是因为美国发现自己被中国占了大便宜,现在不得不压中国服软,让中国对美国做出根本性让步呢?表面上看,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确实是建立在这个逻辑之上的。不过,这个逻辑并不能完全解释美中走向对抗,因为这个逻辑意味著只要中国像墨西哥、加拿大那样在贸易问题上对美国做出重大让步,两国完全可以避免对抗。但正如有人指出的,彭斯的讲话已经超越了这个逻辑,对美中走向对抗的原因做出了更深层的解读。

我同意这样的判断,彭斯的讲话代表了美国主流对来自中国的挑战和威胁,认知有了飞跃。中国不仅对美国主导世界秩序的地位带来挑战,而且对美国立国的基本价值和制度,也就是民主的价值和制度带来了严重威胁。忽视了这个挑战和威胁的严重性和现实性,确实是美国精英的重大失误。不过,美国完成这一认知转变,是否就一定意味著美中两国对抗会长期化,特别是意味著贸易战的持久化?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首先,在我们这个时代如何定义「长期」,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因为这个时代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技术革命极大地加速社会演化,以至赫拉利认为现在的二十年堪比过去的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其次,贸易战会长期化的判断隐含了这样的假设,那就是中共统治者建立一个稳固极权体制的意图可以得逞,而这个假设能否成立其实是大有问题的。

国内有人告诉我,这一次美中关系严重恶化,民意反应的一大特点,那就是煽动反美情绪并没有市场。财富和文化精英忧心忡忡且不必说,普通百姓对反美也没有太大兴致,因为他们也有太多烦心事:房价、医保、子女升学和自己养老。这意味著中国的社会主流也在发生重要的认知飞跃,不再认为与美国争老大对自己有利,或与自己相关。这也就意味著,中共统治者要坚持与美国对抗,不易得到国内支持,很难「持久战」。当然,这并不意味著习近平就会悬崖勒马,这是由他的底线思维所决定的,正是他的这种底线思维,对美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美中对抗不大可能长期化,但由此带来的风险和代价可能超出许多人的预期和想像。






——RFA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ift.tt/2OPRl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