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德国之声
据中国官方背景的《科技日报》披露,即将在本周五出发的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将在南极冰盖上动工建设中国第一座南极永久机场。近年来,中国大幅加大了对极地科考的投入,其中也包含了经济利益的考量。
计划动工的这座机场,位于距中国南极中山站28公里处的冰盖上。由于冰盖与基岩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科考人员已经在长期观测后选择了一处冰盖运动比较均一、运动幅度相对较小的场址。施工时,工程人员需要对几十米厚的松软积雪进行吹雪、压实处理。
《科技日报》指出,机场建成后,将首先为“雪鹰601”极地固定翼飞机提供起降场地,“为我国熟悉南极机场运行体系、构建南极航空网体系、未来我国大型飞机以及多架飞机机队运行提供保障。”
“雪鹰601”是一架中国于2014年购置的美制巴斯勒BT-67小型双引擎运输机,经过特殊改装之后,成为了南极科考专用飞机。这架飞机即承担南极各中国科考站的快速运输及应急救援任务,也是重要的科研观测平台。
近几年,“雪鹰601”一直是在四座南极中国科考站附近的临时简易机场起降。而此次计划修建的则是南极冰盖上的永久机场。《科技日报》引述不具名业内人士观点指出,新机场将确保作为科考大国的中国“自主开展南极活动的后勤保障能力”,它“连接着我国南极战略需求、科考需求,也能为我国在南极拥有空域管理发言权提供必要条件”。
中国已经在南极拥有4座科考站,目前正在维多利亚领地建造第5座。
加大南极投入
目前,南极洲已经有数十座供固定翼飞机起降的机场,其跑道一般都为冰雪或碎石道面。中国的四座南极科考站此前并没有机场,“雪鹰601”都是在临时跑道上起降,或是租用俄罗斯等国的极地机场停泊。更早前,中国南极科考的航空运输则依靠直升机或其他国家的飞机。2011年11月,一架中国科考队的直升机还曾在中山站附近海冰上坠毁,所幸事发时飞行高度较低,仅造成一名机组人员轻微擦伤。
中国近期大幅加强了南极、北极科考投入。建于80年代的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目前已经完成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建,最近十年还在南极内陆地区新建了昆仑站以及泰山站。第五座科考站也正在建设中。
《南极条约》各缔约国中,中国在南极活动的增长速度位居榜首。条约禁止各国在南极开展军事活动、采矿活动,但是,该条约将于2048年到期。《纽约时报》就曾指出,中国方面希望届时能够利用南极地区丰富的矿产、渔业、淡水资源。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University of Canterbury)的政治学教授布雷迪(Anne-Marie Brady)指出,10年前,中国在南极还只是一个小角色,但是现在则已经是主角。她在其著作《极地大国中国》中指出,“中国正在南极洲进行长远打算,让其他国家猜测其真实意图和利益是它的策略之一”。
北极的现实经济利益
在北极,中国更是雄心勃勃。早在2004年,中国就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了北极黄河站。今年1月,中国政府还发布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强调作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
由于气候变化的缘故,以往长年冰封的北极航道如今的通航期越来越长,中国商船正越来越多地取道北极往返于亚欧之间,缩短航程、节约油耗,并且避开马六甲海峡、亚丁湾等局势不安定的水域。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科技的进步,许多极寒地区的油气矿产资源近年来的开采成本也显著降低。根据俄罗斯北极水道管理局的数据,中国商船近年来频频停靠北冰洋沿岸的俄罗斯港口,这些商船以运送天然气的船只为主,此外还包括一些能够装运大型石油天然气开采器械的特种船只。
中国对北极的兴趣已经引起了美国方面的警觉。去年8月1日,时任美国海岸警卫队司令祖孔夫特(Paul Zukunft)在一次演讲中表示,中国正在南海地区采取咄咄逼人的态势,而南中国海的今天可能就是北冰洋的明天。他指出,中国的“雪龙号”科考船已经多次进入美国在北冰洋的大陆架延伸区域进行勘察。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0/%E4%B8%AD%E5%9B%BD%E9%A6%96%E5%BA%A7%E5%8D%97%E6%9E%81%E6%9C%BA%E5%9C%BA%E5%8D%B3%E5%B0%86%E5%8A%A8%E5%B7%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