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周三(10月17日)公布了半年度匯率政策報告,報告中未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自今年4月美國發佈此類報告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下跌逾9%。
報告中稱,最近人民幣貶值可能會加劇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但美國官員發現中國政府似乎沒有採取任何行動直接干預人民幣匯率。
然而,觀察人士分析,匯率問題可能被納入美國對外貿易談判,成為美國爭取貿易優勢的武器。
何為「匯率操縱國」
「匯率操縱國」的概念來自美國財政部,其背後有三條認定標凖:
- 該經濟體與美國貿易順差超過200億美元;
- 該經濟體經常賬戶順差佔GDP比重至少為3%;
- 持續干預外匯市場,推動其貨幣價格往一個方向發展。
如果一個經濟體同時滿足三條標凖,即被認為是匯率操縱國,美國將啟動談判並可能出台報復性措施;而如果只滿足其中兩條標凖,該經濟體將會被納入匯率政策監測名單。
目前,中國、印度、日本、德國、韓國和瑞士將繼續留在監測名單中,美國將對這些國家進行額外的審查。
美國財政部曾在1988年將台灣和韓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中國最近一次被美國列入匯率操縱國發生在1994年。
中國是否在操縱匯率?
多位經濟學家接受BBC採訪時表示,中國並不符合「匯率操縱國」的全部標凖。
對於第一條標凖,中國對美貿易順差超過3000億美元,遠超200億美元的標凖。
對於第二條,中國則不符合。上周末,中國央行行長易綱也在2018年G30國際銀行業研討會上稱,今年上半年中國經常賬戶出現赤字,全年可能小幅盈餘,預計不足GDP的1%。未達到3%的標凖。
對於第三條,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學家朱利安·埃文斯-普理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介紹,中國沒有主動讓人民幣貶值,反而一直在試圖讓人民幣升值。因此「中國顯然不是(匯率操縱國)」。
位於倫敦的資產管理公司Patronus Partners首席執行官保羅·卡瓦諾(Paul Kavanagh)也認為,人民幣今年貶值近10%,比美元兌大部分貨幣波動稍微多一點,但這背後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今年美國經濟增長強勁,且美聯儲不斷加息導致的。
美國財長姆努欽表示,雖然沒有將中國列入,但尤其關切中國匯率政策缺乏透明性,以及不斷走弱的人民幣。
彭博社此前報道稱 ,中國利用人民幣貶值來對沖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人民幣貶值有助於提振出口,因為對於其他國家而言,中國商品變得更便宜。
也有分析人士持不同意見,在現階段人民幣匯率不穩定對中國經濟不是好消息,因為人民幣貶值可能激發資本外流,或者給資產泡沫帶來很大壓力。
匯率問題武器化
路透社稱,沒有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表明美國在這一問題上保持了克制。
瑞信認為,雖然市場對美國財政部未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反應冷淡,但這應該有助提高新興市場的風險偏好。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美中貿易戰不斷升級,雙方可能突破目前單純的關稅手段,施加更多樣的打擊措施,而匯率很可能被「武器化」,成為下一步打擊中國的其中一個措施。
在美國已進行的貿易談判中,這一可能已經開始顯現。
剛剛簽訂的美加墨貿易協定(USMCA)中,規定三國每月公布國際儲備餘額和外匯市場干預的數據,以及季度國際收支平衡數據和其他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開報告的數據,以避免匯率操縱。
姆努欽在上周六的IMF年會上表示,美國希望在未來與貿易伙伴的協定,包括與日本的貿易協定中也加入該條款。這引發日本國內擔憂,擔心新條款可能會使美國政府以匯率操縱為由,在未來干涉日本政府的貨幣政策。
這次會議上,姆努欽提出對人民幣貶值的批評,並表示,美國政府希望,任何與解決中美貿易衝突相關的對話都不能排除匯率問題這個核心。
from BBC中文網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45900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