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美国之音
中国官方媒体周二(11月3日)发布了关于制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总结了“十三五”的规划目标。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就该文件所作的说明中提及的6.5这个数字瞬间大热,成为外界判断中国经济走势的一个新魔数。进入“新常态”后,中共领导层一方面理性地推动转型所需的改革,另一方面却仍难舍弃对增长数字的迷恋。当外间担心当局为保增速而以牺牲必要改革为代价时,习近平却能对中国经济未来5年作出速度与质量并进,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展望。不过,若要达致这样的目标,或许真的需要借助数字的魔力。
习近平在“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所提的百分之6.5,是为了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结束时,中国实现“小康社会”而需保持的经济年均增速底线。有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参照2010年和“十二五”结束时的GDP数字,不难得出今后五年为实现上述目标而应保持的年均增速。
这并非官方正式宣布的增长目标。那个数字需要经明年3月人大审议“十三五”后宣布。
尽管这个6.5李克强也提过,经济研究机构也算出过,但是,由习近平亲自说出,效果全然不同。
当然,与过往持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速,乃至“十二五”初期的增速比,6.5算是个小数字,而且还夹了小数点。回想前不久,当今年第3季度按年率计增长数字出笼跌破百分之7时,已经一片哗然,令许多人唏嘘不已,今后五年以保持更低的增速为目标,很多人或许心里还难以接受。
不过,习近平等领导人则晓之以理,要大家明白,在“新常态”下,百分之6.5是中高增速。还有,再回想三季度数字破七后,官方数据的矛盾让不少人怀疑,其实当下现实根本不是破不破七,而是真实增速很可能不到6。
宏观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位于新加坡的亚洲分部的中国经济分析师朱利安·埃文斯-普理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幕前,就在其分析报告中称,当局为实现2020年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在“十三五”期间的增长目标会设定在6.5%到7%之间。10月22日的报告中,他就告诫说,当局如果真的要实现上述目标,或会以牺牲再平衡进程为代价。
埃文斯-普理查德在中国官方媒体发布“十三五”建议,及习近平对建议所作说明后,对美国之音说:“更大的麻烦在于,未来五年保持百分之6.5的增速相当困难。我觉得设定这么个艰巨的目标实在没必要。他们最好把GDP增长目标定在百分之6以下,同时专注于所谓的增长质量。我认为很难做到两者兼顾。”
埃文斯-普理查德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他说的两难,正是中国经济当前的状况。
五中全会后,美国之音就“十三五”规划采访了美国保守智库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威廉·威尔逊博士(Dr. William T. Wilson)。这位前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首席经济学家说,中国经济的根基是一个“悖论”。
他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总量近一半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了。那必须降下来。像钢铁和水泥等基础工业产能严重过剩。但是,如果要把比例从50%降到30%,那么经济将会萎缩。”
威尔逊博士说,中国当局基本上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为保持增速继续刺激经济,强迫大型国有银行放贷,允许地方政府借钱发债券兴建基础设施。那样将会导致更多产能过剩。他说,负债过度的后果可能是致命性的,达到一定程度,需要经过很多年才能脱身。
另一条路,则是去杠杆化。威尔逊博士说,那就是说信贷增长低于名义GDP增长,而那样则意味着出现金融危机。至于后果,他认为后者属于短痛,经历两三年危机,走上可持续的增长模式;而前者,只是把清算之日往后推延而已。
中国领导层并非不了解经济所处境况。习近平在其说明中也提到经济下行压力明显,以及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杠杆率高企等风险。而在这样的状况下,当局为何仍给自己定下一个很难实现,而且可能付出更多代价的目标?“十三五”规划自然不是“大跃进”式的盲目冒进,但当局仍然要走这一步,则是政治压力之下使然。
习近平执政后,从内政到外交,都表现出迥异于其前任的强势作风。上任之初,他甚至将通常由总理主管的经济也揽于己手。习近平在言论人权方面表现出的强硬令众多曾冀望他推进改革的人对他失去信心。但在经济改革方面,他则比前任迈出更大的步伐。一部分西方观察人士甚至相信,习近平揽权打虎的目的是为推动经济改革清除障碍。
不过,中国经济改革,增长模式转型面临的最大障碍—既得利益集团,至今仍未被撼动。
官方媒体对“十三五”的渲染注入了习氏印记,将其提出的民族复兴和中国梦捆绑推销,甚至还搞出外宣新路子,搞出民谣“十三五”,向世界推广。但是,“十三五”规划建议却看起来,主要还是致力于完成前任制定的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但是,“十二五”之初至今,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已经大有不同。以当时的经济增速,两个翻一番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而在增长快速放缓的“新常态”下,已经显得艰难了。
外界分析更为关心的,并非是十三五所描绘的小康社会实现后的景象,而是习近平政府在政治压力下,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而大力刺激经济。
虽然官方尚未发布“十三五”期间的GDP增长目标,但习近平所说的保证实现两个翻一番所需的至少6.5%年增速看起来更接近未来发布的官方目标。习近平在“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提到有可能维持7%的年增速,但他承认那样将会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包括全球贸易疲弱和国内杠杆率高企等。
宏观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在新加坡的中国经济分析师朱利安·埃文斯-普理查德说,中国领导层如果希望在不影响再平衡进程的前提下实现高增长目标将勉为其难。不过,他说借助数字或可两者兼顾。
他说:“领导层有足够的智慧,能够认识到那样做从长远不符合他们的利益。所以,我认为这个目标可能自身难保。他们更可能在数字上做做手脚,让它们看起来没那么遭,也不会真的去采取强力刺激措施。”
一些经济学者则将官方发布的GDP增长目标视作当局下一步行动的一个指针。目前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任金融学教授的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近日在华盛顿智囊机构卡内基和平基金会谈论中国经济转型时,就将此列为他接下来关注的两个要点之一。
佩蒂斯认为,GDP增长目标是国内政治的需要,是发出的国内政治信号。他说:“如果把目标定在7%,那就是告诉国内精英阶层,游戏照旧,你们可以继续搞一直在搞的那一套;但如果你把目标降到比如说4%,等于告诉他们玩完了。”
这位长期在中国任教的经济学家说,增长目标的发布,以及他们在对目标加以解释时的严肃程度,可以透露出他们在推行不利于精英阶层而有利于平常百姓的改革方面,会有多强的信息。
佩蒂斯谈及今后几年中国经济的走向时说,你如果不对今后5年的中国作出预测,就无法预测它10年、20年后会怎样;但问题是,你根本无法对它5年后作出预测,因为那太难了,结果往往会惊人的不同。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11/%E4%B8%AD%E5%9B%BD%E7%BB%8F%E6%B5%8E%E9%95%BF%E7%97%9B%E4%B8%8E%E7%9F%AD%E7%97%9B%E7%9A%84%E4%B8%A4%E9%9A%BE%E9%80%89%E6%8B%A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