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3 November 2015

爲什麽法國難以打贏反恐戰?

法國遭受恐怖襲擊,總統奧朗德誓言要“摧毀伊斯蘭國”。法國人的激憤心情可以理解,但要摧毀伊斯蘭國卻遠非法國獨自可以辦到的事。

法國要面對的敵人有幾類。第一是法國籍的恐怖主義分子。目前法國中的伊斯蘭人口已經佔到法國總人口的10%左右。這些伊斯蘭人當然絕大部分都是好人,但害群之馬也不少,這次行動的具體策劃者就是法國公民。要從他們之中分辨出誰是恐怖主義分子並不容易,而即使警方懷疑一些人是恐怖主義分子,基於人權和法治原則,也不可能在他們未有實際行動時進行拘捕和檢控。監視需花費很大的人力物力,最終的結果可能是放棄監視。幾個月前列車槍擊未遂案的嫌犯正是一個例子。此外,襲擊事件必然導致右翼分子的興起,隨之而來的可能是對伊斯蘭教眾的歧視,進一步導致原本沒有激進思維的伊斯蘭教眾走向恐怖主義,得不償失。

第二是歐洲其他國家的恐怖主義分子。法國屬於申根條約國,國與國之間不設邊界管理,進入其他申根國家的恐怖主義分子可以隨意進出法國。法國固然可以讓其他申根國加強申根國與非申根國之間的邊界管理。但嚴格程度不可能完全按照法國所希望的標準。何況,最近的難民潮已經為歐洲一下子帶來衆多的伊斯蘭人口。之前美國就曾警告過,歐洲要警惕恐怖分子裝扮成難民而進入歐洲。而事實上已經證實此次巴黎恐怖襲擊的其中一個嫌犯就是這樣到達法國的。要阻止這種狀況,最好的方法就是法國放棄現行邊境不設防的管理方法,重新設置她與申根國家之間的邊防。但這和一直以來的歐洲夢背道而馳,根本不可能。

第三才是伊斯蘭國。即便有明確的目標,也具備傳統戰爭的形態,但法國人在這方面可以做的仍相當有限。

法國在受襲擊之後立即出動飛機轟炸。但公認空襲不可能起到擊敗伊斯蘭國的作用,除非直接派出陸軍,否則難以根絕伊斯蘭國。其實,就凴伊斯蘭國的軍力,要是正規對抗的話,一個中等國家出兵對付都綽綽有餘,何況法國?但現代戰爭的要求和以前也大大不同了。第一,要盡力避免傷及無辜,但伊斯蘭國内幾乎難以區分平民和武裝分子,你把他當平民,他可能在暗地放槍,你把他當武裝分子,打死了之後就會有人說濫殺無辜。

第二,打完之後不能一走了之,還得維持當地的秩序穩定,事實上,這才是最大的難題。伊拉克的例子放在眼前,美軍在戰爭中不費吹灰之力就擊敗了薩達姆,但是爲了維持局勢的穩定卻經歷多年仍不得不以失敗告終。法國固然是在歐洲諸國中最“敢為”的國家,前幾年一直在西非派軍圍剿恐怖主義,但西非與伊斯蘭國有很大不同。在西非,有合法而且法國信得過的當地政府的配合,幫助善後。但在敍利亞,情況異常複雜,無論是巴沙爾政權還是自由軍政權都得不到一致的承認,一旦推翻了伊斯蘭國出現權力真空,難保不會出現第二個伊斯蘭國。善後之艱巨,且看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困境便可知,法國又憑什么可能做到?

法國現在沒有顯示出派陸軍作爲主力出征的意願。儘管出兵伊斯蘭國不需要聯合國安理會授權(根據聯合國憲章,法國作爲主權國家擁有自衛權,其他北約國家有集體自衛權),但在沒有達成共識之前,法國出動陸軍會帶來很大的政治風險。法國人似乎不具備像美國在911後那樣的勇氣和決心。而出動陸軍此事還真不能指望由美國牽頭。法國一直自視為軍事強國,也是五大國之一。要攻打伊斯蘭國,法軍自己必須牽頭出兵,並承擔主要的作戰任務,包括美國在内的其他北約國家才能加入。

而在北約外部,俄羅斯固然可望肯加入,但政治目標相差太遠,法美俄之間要達成協議已經很難。但更重要的變數是中國。可以說,中國如果不加入圍剿,也很難指望美國會大力投入。以美國的角度看,中國在中東一邊說空話(亞洲的事亞洲人解決),一邊搭便車(獲取伊拉克最大油田開發權),一邊冷嘲熱諷(指責美國搞亂中東),這種又要撈取政治資本又要撈取實利的做法,早已惹來很大的反感。中國視美國深陷在内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是中國發展的黃金十年。難以想象美國會重蹈覆轍,把精力耗在中東而任由中國坐大。對美國來説,伊斯蘭國儘管窮兇極惡,但畢竟實力有限,與中國不遵守國際規則的崛起所造成的威脅相比,似乎是後者更應該放在優先級。只有中國在中東也能顯示出負責任大國的姿態,參與出兵,才能使各國團結。可是根據中國的外交路線,盡管中國有一定理由出兵,但中國愿意做的大概最多是不在聯合國投反對票而已。

綜上而論,就算把對抗恐怖主義簡化為對付伊斯蘭國,法國也沒有太多的選項。最現實的做法,還是加緊和美國情報機關修補因為斯諾登事件而疏遠的合作關係,利用美國的情報網絡和情報技術,加強對恐怖主義的防范而已。盡管這樣不能“治本”,也和摧毀伊斯蘭國的口號相距甚遠,但至少可以部分地“治標”。





from 黎蝸藤的歷史博客 http://dddnibelungen.blogspot.com/2015/11/blog-post_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