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1 November 2015

環保組織指中國燃煤電廠項目數量或驟增

2015年 11月 11日

綠色和平(Greenpeace)的最新報告指,2015年中國各省級環保部門發放的煤電項目數量「驟然增多」。
該總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非政府環保組織在周三(11月11日)發佈一份關於2015年中國煤電投資的調查報告,指中國政府部門在2015年1月至9月底間審批並公示的煤電項目數量達到155個,如果全部建成並使用,或將增加約1.4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中國煤炭消耗量總體在下降,但報告作者指地方政府所批複的項目數量可能「超出控制」。
「我們正在呼籲政府停止給煤電項目發放新的許可,因為現在已經過剩——有太多的煤電項目在建設當中,也有太多項目獲得了許可但仍未動工興建,」報告主筆、綠色和平全球煤炭項目資深主任洛裏·米利維爾塔(Lauri Myllyvirta)向BBC中文網表示。
「我們也呼籲政府再次覆核現有的許可。」
作為目前世界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中國在去年承諾其氣體排量將在2030年達到峰值,而各國期望11月底於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能在氣候問題談判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不過,關於正在進行第十三個五年計劃的中國來說,如果在承諾的限期內實際減排目標,仍然面臨一些複雜的因素。

「嚴重過剩」

綠色和平的報告指,煤電項目在今年驟增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環保部門在3月作出的政策調整,令省級環保部門能夠審批火電、熱電和鋼鐵煉製項目。
而該環保組織認為,中國的火電發電量在此前「已嚴重過剩」。
據該報告分析,如果新審批的155個項目的燃燒電廠全部運行,每年將排放9.6萬噸二氧化硫、12.4萬噸氮氧化物和2.9萬噸煙塵,而因此加劇的大氣污染可能導致每年數千人「過早死亡」。
米利維爾塔告訴BBC中文網:「隨著政府的審批電廠的權力下放給省級,發放的許可比過去要多得多。」
他表示省級部門發放許可的數量應該是有限額,但由於限額「不公開」,因此第三方無法得知地方政府是否有超額發放許可。
「總體來說,這些發現與中國煤礦現狀最重要的發展趨勢並不矛盾——中國的煤炭消耗量正在下降,煤電的總體發電量也在下降,」他說,「所以真正矛盾的地方在於,不同地方的政府正在做什麼。」
BBC中文網未能立即聯繫到中國環保部門置評。
綠色和平的報告或再一次顯示了中國在實現經濟繼續增長的同時實現減排目標過程中的複雜性。米利維爾塔說:「現在,一方面中國在發展新能源,但在另一方面又這種完全超出控制的煤電項目。」
該報告指,155個燃燒電廠涉及的資本投入約為4700億人民幣(約700億美元),當中60%由中國五大發電集團投資,但報告評價說,由於產能過剩,新增項目的經濟回報並不高。
「與2011年燃煤電廠發電量相比,該數值在過去四年並未有大幅增長,」報告說,「並且,考慮2014年11月發佈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和中法兩國政府於2015年11月2日發佈的《中法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燃煤電廠已沒有增長空間。」

高估與低估:近期關於中國煤炭消耗的官方或媒體數據:

  • 中國政府在11月初對煤炭年消耗量的數據作出修正,指2000年以來中國煤炭的實際年消耗量被低估,最新政府數據比此前報告高出17%。
  • 中國碳排放量約佔全國總量的一半。
  • 《自然》(Nature)雜誌在9月曾公布研究結果,指科學家可能一直高估了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由於中國煤礦碳含量和燃燒效率低於歐美,專家對排放量的估算可能比實際高於10%。
  • 《自然》的同一份報告指出,在2000-2012年間,中國官方數據將該國能源消耗量少報了10%。
  • 《紐約時報》報導,中國機動車、工廠、發電廠和鍋爐在2013年排放的二氧化碳佔全球總排放量的29%,為第二大排放國美國的兩倍。
  •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6月訪問法國時曾表示中國已就氣體排放定下「自主行動目標」:中國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停止增加並爭取盡早達到貶值,2030年的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
(編寫:列爾 責編:蕭爾)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5/11/151111_greenpeace_china_coal_pl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