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川
BBC中文網記者
2015年 4月 24日
馬來西亞前內閣部長扎伊德·伊卜拉欣在吉隆坡BBC中文網專訪,談中馬關係、大馬內政等問題。
現年64歲的扎伊德·伊卜拉欣(Zaid Ibrahim)踏上政壇之前是一位律師,在2000年加入馬來西亞執政聯盟國陣中的最主要黨派巫統(UMNO)。伊卜拉欣曾經在2004-2008年出任馬來西亞國會下院議員,並在2008年擔任上院議員和負責司法事務的內閣部長。
儘管身為執政黨籍政府高官,伊卜拉欣對大馬在處理司法、人權以及伊斯蘭法等問題的方式上頗有微詞,且由於批評當局對反對黨民主行動黨(DAP)議員、博主以及記者被逮捕於2008年9月辭職。
扎伊德·伊卜拉欣日前在吉隆坡家中接受BBC中文網專訪。
在中馬南海領土爭議問題上,他表示,印尼也以歷史紀錄為由宣稱對南海一些島礁擁有主權,必須有一個正確的機制來解決這一問題,比如,聯合國仲裁法院。
「大馬與新加坡就是這樣解決白礁爭端的;要麼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儘管這不容易,要麼就提起仲裁法庭」,他強調。
談判解決
儘管馬來西亞與中國之間存在主權爭議,最早在南海開採油氣資源的大馬並未像越南和菲律賓那樣在此問題上非常高調。
伊卜拉欣告訴記者,馬來西亞與印尼之間也有過領土爭端,大馬就此比較高調,可能因為中國是一個大國。「除了與泰國的聯合開發區域,馬來西亞自1970年開始多數開採活動是在自己的海域進行的。」
「馬來西亞可以強硬,但是不一定會做得很好,就試圖尋找解決方法而言,可以強硬,但馬來西亞不會願意表現得像個超級大國,去威脅中國」,他解釋。
涉及南海爭端的國家多為東盟國家。馬來西亞是2015年東盟輪值主席國,東盟峰會即將在吉隆坡舉行。那麼東盟能夠起到何種作用?
伊卜拉欣認為,東盟內部也有同樣的問題,不僅只是針對中國,大馬與越南和印尼之間都有爭端。「在東盟內部,官方解決方式是談判,我確定大馬會採取同樣的方式—雖然可能需要50年或更久的時間,至少東盟想要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那麼,如果中國像繼續最近幾年在南海問題上愈發強硬的立場,馬來西亞會如何反應?
伊卜拉欣說:「很自然,你不預期任何國家無動於衷,所以如果中國提出挑釁性宣稱,馬來西亞可能會提請國際法庭,而不是武力鬥爭」。
「中國很可能像對待其它東盟國家那樣對待與馬來西亞的爭端;不管中國怎麼做,東盟會團結起來應付情況;現在東盟無法達成一致,可能是因為沒有嚴重情況發生」。
歧視華人?
在馬來人佔多數的馬來西亞,佔總人口的25%的華人和印度人面臨一些「不公平」政策。比如,上國立大學有名額限制,買房、貸款等也往往比馬來人付出更多。
就此,曾經作為執政黨巫統政府官員的伊卜拉欣認為:「政府確實試圖向馬來人提供優待,有一些政策對非馬來人有歧視那些『歧視性』政策有其存在的理據,比如,大學名額,不是對華人難,而是華人需要的更多,如果從人口比例 來看,還可以」。
「這些政策一向如此,定額被確定—我認為並不合理,雖然一些定額有理據,但是必須透明,明確列出各項要求,這樣人們不會感到被邊緣化或被歧視;但目前的狀況確實有問題。」
在馬來西亞執政聯盟國陣中也有馬華公會(MCA)這樣的華人政黨,但很多人認為該黨並未起到作用。伊卜拉欣的看法是:「馬華和印度人政黨都沒有多少影響力」。
黨政不分
國陣在馬來西亞長年執政,一直以來受到很多非議,伊卜拉欣也是由於政府肆意逮捕反對黨民主行動黨(DAP)成員和媒體人士而辭職。
伊卜拉欣表示,「當時政府以內安法令為由逮捕反對黨成員,我認為是錯誤的,我作為內閣部長的時候很難為這些政策辯護;政府在言論自由、媒體自由等方面,這麼多年來,事情沒有太大改變,除了上訴權有改進」。
他強調,問題是,馬來西亞主要執政黨巫統與政府嚴重交織,黨政不分—「這一點很像中國」。
從政府和巫統辭職後的伊卜拉欣曾經加入反對黨人民公正黨,還創建了人民福利黨,但是最後都退出,目前不支持任何黨派。
伊卜拉欣認為,理想狀態是,有一個統一的反對黨,但很難成為現實。民主行動黨如果想做全國性黨派,就必須與馬來人的黨派合作。
中馬關係
在被問到對中馬關係的看法時,伊卜拉欣說:「我認為中國珍視與馬來西亞的關係,歷史上也有很多聯繫,兩國關係不錯,除了馬航MH370事件,沒有理由找不到解決方式」。
「中馬關係一直挺好,我沒看到任何嚴重問題;旅遊業和經貿往來都不錯,大馬有很多華人,長期來看前景是好的。」
伊卜拉欣表示,馬航事件使一些中國遊客望而卻步,但「我認為中國人還是會來,馬來人只需要對他們好」。
「中馬兩國距離不遠,中國人如果去新加坡,那麼就有很好的機會來馬來西亞;而在同地區,中國與越南和緬甸的關係都不理想,馬來西亞的情況要好得多。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5/04/150423_malaysia_china_ex_min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