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 April 2015

2015年馬來西亞經濟現況與展望

【文/孫和聲】
2014年底,由於油價大跌,棕油價格也低迷,加上市場預期美元走高,導致馬幣貶值。這一系列事件使不少人對馬來西亞經濟現況與前景大失信心。
但國家銀行主席潔蒂(Zeti Akhtar Aziz)卻放話指,馬來西亞經濟基本面不錯,不必大驚小怪,應公平客觀地看待國家經濟。實情如何?只見仁見智,竊以為從總體與長期來看,馬來西亞經濟前景不佳。儘管最近的馬幣貶值與油價大跌並未引發危機。
就現階段的油價而言,雖然自2014年9月以來,油價大跌可從2014整年來看,國際油價大體上依然保持在90多美元一桶。據此,在2014年國油 (Petronas)對聯邦政府的貢獻總額,依然可高達約680令吉。儘管較2012年的800億與2013的734億為例,但依然頗為可觀。只是,若在 今年油價保持55美元一桶,那麼2015年國油對聯邦政府的貢獻將會大減。
若棕油價格也長期低迷,後果會更嚴重。因為自1998年金融貨幣危機以來,馬來西亞便依靠內需來推動經濟增長,而油棕價格不錯,也是推動增長的主要 動力特別是在小城鎮。由於家戶債務已高達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1萬億令吉的87%,持續擴大內需的空間已有限,若油價與棕油價格低迷,投資與消費當然也會跟著低迷,結果自然將鈍化經濟增長。
油價低迷拖累經濟復甦
這與經濟結構有關。根據國民統計局資料,在2013年馬來西亞GDP的結構為:石油與天然氣佔17%,批發與零售佔14%,金融服務佔7%,棕油與 橡膠也佔7%,其他農業則佔6%。從此結構來看,馬來西亞依然是大宗商品出口國,因為石油、天然氣、與棕油佔了GDP大約24%。可見國家經濟雖自上世紀 八零年代以來,已逐漸多元化,惟多元化程度還不夠高。從好的方面來看,大宗商品(commodities)價格大好時,經濟形勢也會水漲船高,反之亦然。 只能說各有好壞。
另一點應提出的是,馬來西亞雖然是液化天然氣的淨出口國,卻是石油產品的淨入口國。這一點倒是較少人注意到。如在2014年,1月到11月間,馬來 西亞出口了876億令吉的原油與石油產品,同時也進口量925億令吉的石油產品,結果是進口高於出口。主因在於,馬來西亞有2200萬輛機動車,其中汽車 與摩多約各佔一半。以一個人口近3千萬的國家而言,這個百分比太高。易言之,馬來西亞雖然中國收入國,擁車率(car ownership)卻是發達國水平,碳排放量(carbon dioxide emission)排名也在世界名列前茅。這顯然與本國的國產車政策有關,也與公共交通不佳及城鎮化、缺乏規劃有關。
可以預見,若未再發現新油田,以一天消耗60萬多桶石油的用量判斷,中期來看,將是馬來西亞難以承受之重,尤其在經濟活動層次難以提高的情況下。今 天馬來西亞面對的根本經濟問題是:雖然為中高收入國,但經濟活動層次卻大體上停留在低薪資水平,也靠薪資滯漲來維持競爭力。這一點,可以從大量廉價外勞的 存在事實一窺究竟。
只要無法擺脫這個低薪資水平,現階段以債務來推動的高消費經濟,便難以為繼。這已是既存事實,如高公共與家戶債務水平。其實自2000年以來,馬來 西亞已遭全球化浪潮所邊緣化,這可從1998年以來的經濟中速增長率印證。在1990-2000期間,馬來西亞的年均增長率達7.2%,全球排名第五,但 2002-2012年以來跌至5.1%,排名第53。
政商朋黨抗阻經濟改革
主因在於全球競爭漸趨激烈,馬來西亞卻舊態依然,並未與時並進。例如政策上依然著重靜態股權分配,而非動態的創造財富與體面的就業機會。儘管 2010年4月由九位各族經濟學家共同提出的新經濟模式(New Economic Model)已提出警告,惟依然無法突破既得利益集團,也就監守自盜的寄生集團的阻力。其結果自然是原地踏步,外在世界也不會因馬來西亞停滯不前而停止轉 動。
具體來說,自1998年來說,許多外資已撤離,近幾年來,連本國的內資,包括政聯公司(Government-Linked Companies,GLCs),也傾向對外投資,以致馬來西亞的對外直接投資(Direct Investment Abroad,DIA)超過外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結果就是,國內民間投資不振,缺乏生存性投資,自然也缺乏體面的就業機會。與此同時,又大肆擴張大專教育,以致政府不得 不吸納大量學非所用的大專生,為免動搖政權。但這又加重了政府與人民的財政負擔,如推出消費稅。
此外,馬來西亞是出口低端產品的大國,量雖然大,增值卻不高,有量無價。近八年來,生產力的增長率也遠低於經濟增長率,如2009到2013年的生 產力增長率,分別只有0.6%、2.2%、1.9%、2.0%和2.3%,遠低於經濟增長率。這就進一步限制了薪資增長率,使得受薪階層的薪資長期以來, 只佔GDP大約30%,遠低於發達國家的50%。
這裡還涉及了工作人口中,只有30%為高技能工人的結構性問題。政府並未注重培養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本,私人界更不願花錢培養員工,以免被挖角,進而 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生產力難以上升。實際上,馬幣貶值也令商界不願進口先進設備,使馬來西亞無法成為一個具有創新力、創意和高階競爭力的國家。尤有進者, 不僅原來人才已少,國家政策和缺乏機會也造成人才外流。
當其他國家力爭上游之際,馬來西亞竟然固步自封,無法進行有效改革。在一進一退的情況下,可以預見未來前景不佳,一手用消費稅(Goods and Services Tax,GST)斂財,一手用「一個馬來西亞援助金」收買人心,只能是渾渾噩噩的無策之策。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燧火評論立場。


from 燧火評論 http://www.pfirereview.com/201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