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事入侵乌克兰,并在军事占领之下策划旨在吞并克里米亚的公投。此事在国际上引起了公愤。联合国安理会的投票中,支持乌克兰的一方是13票,反对一方只有始作俑者俄罗斯,中国全无意外一如既往地投了弃权票。
联合国这个一票否决权的机制是落后于时代的,是大国政治的残余。俄罗斯屡屡拿来做借口的“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云云,听上去义正言辞,其实绝大部分情况只
是没有得到俄罗斯一国的同意而已。到了俄罗斯要军事入侵了,不但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授权,俄罗斯甚至连一丝要在联合国得到授权的想法也没有。可见,在俄罗斯
眼里,联合国不是一个建立共识解决纷争的地方,而仅仅是玩弄政治的一个舞台而已。
在中俄看来,乌克兰的政局的根源在于西方的颜色革命。所谓颜色革命,是指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变更的运动,也是由西方势力所插手的。但是,我在这
里指出,在俄罗斯入侵之前,并非只有西方对乌克兰进行政治干预,俄罗斯也同样做出类似的政治干预。乌克兰的政局最多只能算相关国家之间的政治角力。
广义地说,这无疑属于“干涉内政”的一种。但事实上,所谓“干涉内政”的定义可以是非常宽泛的。要算起来,一个大使找几个人开个圆桌会议也是干涉内政,聘
请顾问公司在华盛顿lobby也是干涉内政。这些所谓“干涉内政”是否违反国际法的底线就是有没有动用军事手段。在整个乌克兰政局的演变过程中,在俄罗斯
入侵之前,各方都保持了这条底线,这种角力都是间接的、和平的和外交性的。
俄罗斯政府无疑不喜欢这种做法,更不愿意接受在和平竞争中失败的后果。站住政府的立场,这似乎无可非议。但是需要明確的一点是,乌克兰政府的变动,归根到
底是乌克兰内部的事。这和乌克兰的领土被分裂始终是两个层次的问题。在俄罗斯悍然出兵乌克兰之后,乌克兰的问题的核心问题已经彻底转变了。现在不是什么民
主的问题,也不是临时政府合法与否的问题。俄罗斯早已承认亚努科维奇已经没有政治前途,也不打算为亚努科维奇恢复统治而努力。乌克兰人争取民主并没有排斥
克里米亚的人民,所谓要废除俄语法定语言的地位的议案也早已被临时政府所否决。
显而易见,乌克兰面临分裂的危险不是因为乌克兰人民要争取民主而导致的,而是俄罗斯害怕会丢失在乌克兰的利益,从而要侵略乌克兰,要满足自己扩张的胃口而
导致的。俄罗斯紧张自己的利益可以理解,但是这可以通过政治解决,而不是应该通过军事入侵解决,更不能通过吞并别国领土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中国认为乌克兰临时政府是不合法的,要支持被废黜的总统亚努科维奇,也不应该支持俄罗斯的侵略行为。把这两个层次的事混淆在一起,甚至强调政府变动“不合法”而为俄罗斯武装侵略乌克兰和吞并乌克兰领土的行为而找借口,这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是说不过去的。
在乌克兰事件中,很多中国传媒和专家始终不能正视中国在国际上的责任,把乌克兰视为与己无关的国家。比如在环球时报的《涉克里米亚表决,中国弃权就是态度》中,左媒通篇的分析都没有把中国对乌克兰的国际责任考虑在内。
事实上,中国在去年年底和乌克兰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里面规定:“双方强调,在涉及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相互坚
定支持是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双方相互坚定支持对方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的发展道路,支持对方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政治社会稳定,发
展民族经济所做的努力。”
这个条约是中国和乌克兰的正式文件,根据维也纳公约法,这种正式的联合声明有条约的效力。这并不是一些人所歪曲的是中国和亚努科维奇政府签订的条约。中国
所保障的是乌克兰这个国家,而不是亚努科维奇这个政权。因此只要乌克兰国家还存在,这个条约就有效,中国就有义务遵守这个协议。
这个在去年年底被中国左媒视为中国大国崛起的双边条约,现在在左媒的眼中仿佛不存在一样。
尽管中国不把国际条约当一回事并不是第一次,但是仅仅签订了几个月的条约就被弃之若履还是极为罕见的。乌克兰是90年代以来和中国关系最好的前苏联国家,
在军工和农业方面对中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国在乌克兰最危急的关头放弃了对乌克兰的承诺,这对乌克兰人民来说是极大的失望,对国际社会来说,也产生对中
国要承担国际责任的怀疑。
乌克兰危机现在不是西方和俄罗斯的对垒,而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对垒,只不过西方站在乌克兰的一方而已。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中国的战略伙伴。现在一个战略伙
伴侵略和肢解另一个战略伙伴,中国无疑处于两难的抉择中,但在这个问题上,是非黑白是清楚的,中国不能站在非正义的一方。
一种分析认为,此时对中国是战略机遇,并认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应该保持中立,并推动俄欧在乌克兰上发生长期对峙,并等到俄罗斯把克里米亚吞并之后再在适当的时候以救世主的方式出现
。
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是否能保持真正的中立是可疑的,特别对中国这样的有能力有影响有义务的大国来说更是如此。在一个国家要被别国武装分裂之际,明明
有能力和有义务去制止侵略,却偏偏摆出中立的姿态,对于急需援助的弱小国家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所谓保持中立,其实不过是鼓励入侵的一种方式。要推动欧俄
在乌克兰的长期对峙,更是以牺牲战略伙伴乌克兰人民的福祉为代价的。这个道理,乌克兰人难道就弱智到看不出?因此,中国站在俄罗斯的一边,无疑乌克兰人民
会看在眼里,也将会长久地影响中乌之间的友好关系。
有人认为直到现在的局势演变中,西方“要咽下克里米亚的苦果”
。这种思维极为可笑。西方有什么苦果要咽下?乌克兰本来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即便是人民要入欧了,还不免要和俄罗斯保持友好关系。现在俄罗斯抢去了一个克
里米亚,绝大部分乌克兰人都视俄罗斯为仇敌,更要铁心加入西方阵营了,怎么看都将会是西方阵营的胜利。无论乌克兰局势如何动荡,始终会有稳定下来的一天。
在此之后的局势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
在中国传媒笔下,欧洲仿佛缺了俄罗斯的天然气就活不下去。但其实西方不害怕缺乏俄罗斯的资源。俄罗斯和欧洲贸易是一个互为依赖的关系,交易对双方都是重要
的。欧洲固然需要俄罗斯的天然气,但俄罗斯的天然气也需要欧洲的市场。她的天然气生产出来是要卖的,不卖给欧洲只能卖给中国。中国要了俄罗斯的天然气,就
不需要这么多的中东石油,阿拉伯的石油就可以向欧洲出口。只要能源的总额是一定的,总能够找到替代品,无非是一个重新分配的问题。何况美国还可以通过释放
战略储备而应急,更可以向欧洲提供天然气以长期弥补空缺。这些过程自然要花一些时间重新建立,但这不是不可解决的死结。但俄罗斯需要付出和西方社会重新冷
战的巨大代价。
事实上,面对俄罗斯,除了经济手段,西方还有很多政治牌。即便在克里米亚,也有乌克兰人和鞑靼民族的问题。克里米亚分裂出乌克兰,里面的乌克兰人和鞑靼人也有理由分裂出克里米亚。因此,俄罗斯看上去一时强势,但即使是克里米亚的结局也如何远远没有到下结论的时候。
总之,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现在看似俄罗斯占据优势,但人心的相背是决定性的。俄罗斯即便暂时得到克里米亚,但是将会长久地失去兄弟民族的人心,最终将会是
失败的一方。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企图保持中立,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尽管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中国的战略伙伴,中国面临两难选择,但中国应该更加坚定而明确地
站着乌克兰一方。这既是中国对条约的承诺,也是中国对国际正义的选择。
from 黎蜗藤的历史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ed3c30101k5j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