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7 March 2014

從《白米炸彈客》反思反服貿運動

《白米炸彈客》是一套台灣的電影,將會於今年四月上映。改編自真實案件,它說的是一個農家子弟對台灣加入WTO的抗爭。事情源於2002年台灣正式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引起國內的一片反對浪潮,當中最強烈的聲音就是來自鄉下的農民。主角楊儒門看見在鄉下的阿公阿嬤被強徵農地,看見貧窮的孩子 努力生存、供養弟妹、最終因病無力求醫而死,看見政府有關的部門無視農民的需要和投訴,最終他選擇了用放置炸彈的方法,讓政府和媒體聽到農民的聲音。他於 2003至2004年間共放置了17個炸彈,上面都寫著他的訴求「反對進口稻米」、「政府要照顧人民」等。
貿易協議的簽訂和民眾的反對,當年的台灣加入WTO與今天台灣與中國簽訂服貿協議,彷彿有相同之處。在討論兩者關係之前,先看看究竟加入WTO對台 灣,特別是台灣的農業有多大影響。WTO對稻米一向有特別措施,規定了成員國每年的稻米最低進口量,而台灣作為已開發國家每年需進口相當於國內消費量8% 的稻米。台灣的進口稻米還禁止外鋪或撥作飼料,因此本地的稻米市場受到進口稻米的直接衝擊。
台灣政府當時不但沒有實施經濟政策保護本土的農業,反倒進行了一系列猶如「賣農」的政策,包括大幅度削減農業補貼(2000年加入前先減 20%,2002年再減60%)、不對農業產品進行任何出口補貼、短期內大幅降低農產品的關稅等。台灣政府在加入WTO前後的一系列措施導致本土農業受到 嚴重的打擊,實際影響可見於水稻田面積的減少,台灣在2002年有30.7萬公頃的在耕作水稻田,而到了2003年就只剩下27.2萬公頃,短短一年間就 減少了接近10%。事實上,可以看得出來,對台灣影響最大的,不是WTO本身的貿易規定,而是台灣政府回應WTO所實施的政策,一個又一個如同出賣本國農 業的政策。為了爭取國際的認同,在各方面縮短台灣入世貿的緩衝期,以致國內行業在一兩年內受到徹底的傷害。
再看今天的服貿,民眾同樣有強烈的反對,但其實每個人心裡都很清楚,服貿必然會被通過的。正如前台灣國策顧問郝明義先生昨日(2014年3月26 日)在立法院的記者會上提到,以台灣跟中國如此的貼近,不簽訂服貿是不合理的。與不同國家簽訂服貿也是台灣加入WTO後的必然結果,今天的服貿其實在當年 加入WTO時已可預見。
那究竟,今天學生們真正反對的是甚麼呢?黑箱作業。這場運動的導火線是立法院裡的三十秒,相信這件事不必再詳談,但當運動繼續下去的時候,大眾的討 論就慢慢轉移到服貿協議對台灣的好壞、影響等等。正如當年入WTO,民眾的視線就一直被政府轉移到加入WTO後的好處,卻無人提及台灣政府一系列賣農措 施。今日,當我們的討論走向服貿的好壞,也同時忽略了對台灣更重要的問題,黑箱作業。郝明義先生在記者會上提到,反服貿運動該討論的地方應該是程序正義、 國家安全以及社會公義。服貿協議被強行通過是立法程序受到直接的威脅,這樣的案件在台灣並不鮮見,單單過去一年的苗栗大埔案和被推倒的美麗灣爭議都可見台 灣的政府越過一些法定程序而強推政策。台灣核心的問題是,民主制度被衝擊,法治系統被破壞,而且是被政府親手破壞。
從WTO到服貿,台灣民眾的視線就一直被轉移,政府從不談黑箱作業,只說經濟利益,難怪郝明義先生也說,該稱馬英九為馬國貿局長。關心反服貿運動的 大家,這不是討論經濟利益的時候了,若果民主政制被賣,那一切都沒有意義了。WTO當年,走出了一個白米炸彈客,要求政府照顧人民;今天,台灣走出了超過 一萬名學生,此刻仍然在立法院,面對血腥鎮壓仍不退後。面對台灣政府的制度暴力、執法暴力,學生堅持抗爭。我們的世界,我們的社會,正需要這樣追求公義的 人。」

from (title unknown)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1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