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7 March 2014

英國學術界從太陽花運動觀察台灣的民主

威克
BBC中文網記者
太陽花示威者
英國學者認為,社會運動需要有退場機制,但是抗議者在熱情之下很難接受一開始就得想如何收場。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的台灣學生邀請了三位學者,就目前台灣正在進行的太陽花運動舉行座談會。
會上,首先是台灣籍學者施芳瓏教授講述了自己年輕時在台灣參加學運的經驗。
研究社會運動的特雷姆勒特則是介紹台灣這次的佔領立法院和倫敦2011年、2013年分別佔領倫敦證交所、加那利碼頭金融中心的異同。
研究國際政治的吉薩恩教授則是將台灣的處境和愛爾蘭、芬蘭等小國相比較,探討小國如何在強國環伺之下生存。

經驗和對比

施芳瓏教授說,這次的運動受到了社會廣泛的支持,並且喚起了台灣民眾對是否應該盡速與中國簽署《服貿協議》的討論。
她也認為,這次佔領立法院的「太陽花運動」已經不再只是藍綠分歧,也顯示了台灣出現左右兩派的不同意見。
特雷姆勒特教授則是以香港的「佔領中環」、英國的「佔領倫敦證交所」、美國的「佔領華爾街」來分析台灣這次的「佔領立法院」。
他解釋說,以英國的例子來看,由於行動的時間拖長到了好幾個月,最後行動因為失去後續動力兒瓦解。
他表示,從這來看,所謂的「退場機制」非常的重要,因為當初的行動就是因為沒有這個「退場機制」而無法達到最大的效果。

他山之石

吉薩恩教授應和特雷姆勒特教授的看法,他以愛爾蘭當初與英國簽訂協議成為自治州為例,說當時反對的一派便是佔領了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市中心的建築與贊成的一派武裝對抗,後來擴大成為內戰。
三位教授的一致認為台灣與中國的《服貿協議》也是受到現在全球化的影響,因此「太陽花運動」也包含了貧富階級的對立。
吉薩恩教授說,以愛爾蘭為例,自金融危機以來一直尊重自己所簽訂的任何協議與條約,雖然廣受讚揚,但是外界看不到的是危機中受創嚴重的愛爾蘭,有30萬人口出走,而愛爾蘭全國人口不過也就是460萬。
他指出,任何一個小國,不論政治或者經濟,都會受到臨近大國的影響,領導人必須設法化解外來的威脅。

中國和太陽花

在回答聽眾提問的時候,三位學者對類似的運動是否會在中國發生也表示了看法。
施芳瓏說,如果中國有意加入國際上的民主社會,台灣一定會表示歡迎,而特雷姆勒特教授則認為,中國內部現在有許多不滿因素,也許有一天會引發這類的運動。
吉薩恩教授則是以數個國家為例,指出其實民主不見得不會開倒車,而且他認為實際上開倒車的可能還相當大。

海外留學生反應

台灣這次佔領立法院的太陽花運動也引發了在外留學的台灣學生們的重視,台灣的台灣大學旅外校友發起網上聯署,呼籲各界理性對話、維護台灣的民主。
在英國的台灣留學生也接二連三地發起行動,抗議台灣總統馬英九的政府先前試圖強行通過《服貿協議》。
周日,台灣學生發起在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舉行多國台灣留學生接力示威,從新西蘭(紐西蘭)、日本、韓國、菲律賓、數個歐洲大陸國家、英國一直到美國。
上周日,台灣留學生就已經舉辦示威遊行,抗議台灣政府在《服貿協議》上的「黑箱作業」。
(責編:蕭爾)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03/140328_ana_taiwan_protest_ukschoalr.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