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說,大家應該正視國家政府長期以來對二二八受難者及家屬的不正義,並為他們抱不平,就如很多十多、廿多歲的青年、學生「面對當權者的腐敗和不義,勇敢挺身抵抗一樣」:
紀念二二八,不只是悲情的二二八,更是記得前人面對不公不義,選擇站出來,勇於把台灣的未來扛起來的勇氣和堅毅。蔡英文又認為,教科書已經不能壟斷年輕人對歷史的認識,不要再用威權思維扭曲歷史,讓年輕人自己挖掘歷史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科書不寫的,他們自己找資料,沒有被記錄的,他們主動去作口述歷史。自己組織團隊、舉辦活動,和同伴分享,讓更多人知道。蔡 英文又說見到年輕人漸漸成為歷史的主體,又見到他們近幾年都站在第一陣線,以行動阻擋不公不義,大家應該要聽到而且一起參 與。她回顧當年的台灣人被血腥鎮壓,近代的人前仆後繼爭取民主,才可令大家有自由生活。她表示爭取公平正義是一條長路,趁著二二八的日子到來,希望大家持 續用行動實現二二八精神。
學生蔣介石像上噴漆 「威權疑害 歷史兇手」
共生音樂節由台灣國家聯盟、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等組織籌辦,今午至晚上於台北中正紀念堂外的自由廣場舉行,活動有短劇、口述歷史、演講等。
台灣各地民間均有紀念活動。今晨4點,台北政治大學有學生在校內蔣介石像上噴漆,用白漆寫上「威權疑害 歷史兇手」八字,指蔣介石正是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時期「迫害人權的元兇」;學生對台《蘋果日報》表示,蔣是「阻礙台灣民主發展的政治霸權始作俑者」。
噴漆字樣早上被校方清走,校方表明尊重學生的表達自由,但事件屬破壞公共財產,會交由學生獎懲委員會處理。
在台南,成功大學學生組織將於校內「南榕廣場」舉辦追思會,由二二八受難者代表與學生代表致詞。
二二八事件是台灣於1947年2月底發生的大規模民眾反抗政府事件,以及3月至5月間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鎮壓屠殺台灣人民、捕殺台籍精英事件。
事 件源於當年2月27日,台灣省專賣局台北分局查緝員和多名警察破獲一名寡婦販賣私煙,糾纏下發生衝突,該名寡婦最後被槍傷。翌日民眾召集罷工罷市,國民 政府開始鎮壓。其後發生多宗民眾與政府間的衝突、軍隊鎮壓平民、當地人對新移民的攻擊,以及台灣士紳遭軍警捕殺等等情節。據行政院官方調查報告,數個月的 事件造成1.8萬至2.8萬人死亡。
852郵報:香港人為什麼要知道台灣「二二八事件」?
今天2月28日,對不少香港人而言,或許只是2月最後的一天;但對台灣人來說,尤其是經歷過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白色恐怖統治的台灣人而言,這天是
「二二八事件」的67周年,以總統馬英九為首的台灣政界高層,仍紛紛出席連串紀念活動。
簡單來說,二二八事件的背景是,一邊廂,抗戰後剛從日本收回台灣的「外來政權」中華民國政府,貪污腐敗,管治無方;另一邊廂,不少替前日本殖民政府服役的台籍人士解甲歸台,生計無著。
結 果,在1947年2月28日,因台灣警方血腥鎮壓一宗民眾示威,觸發全台軍警民武裝衝突,最後台灣當局將民眾鎮壓下去,並展開白色恐怖統治超過三十年。 然而,其間民間力量堅持反抗抵制政府不斷,加上美國向台灣政府施壓,終致台灣最後在九十年代全面邁向民主化,二二八事件也獲當局平反。
學者:香港民主領袖太柔弱
上述情節,香港人或在某些部分感到似曾相識,甚至感同身受。然則,香港人應從二二八事件中,再進一步知道什麼?
《852 郵報》就此請教過早年曾在台灣參與反政府學生運動的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助理教授譚志強。他坦言,若果將當前香港民主運動,跟當年台灣二二八 事件後的台灣民主運動相比較,香港至今的民主運動領袖,都較傾向精英柔弱,不願訴諸激烈群眾運動,亦較容易跟建制妥協,所以他相信,香港無可能會出現類似 二二八事件的血腥事件。
但譚志強提醒港人,台灣的經驗也證明,當權者必須長期感受到民間壓力,才有誠意認真推動順應民意的政治改革。香港市民雖或不想為民主「流血」,但若連「流汗」都不願,往後政局將如何發展,也就不要怨天尤人。
(圖片說明:台灣南投縣二二八紀念碑誌,碑文代表台灣官方對事件的觀點)
二二八紀念碑:尊重和民主是贏回族群共融的要件 (Cody)
1947 年2月28日,是臺灣回歸當時國民 黨執政的中國政府第二年。臺灣人從原先的期盼變成失望和憤怒;政府充斥貪污、官員橫行欺壓、衣食住行騰漲,臺灣的資源大都被挪去支應國民黨政權;加上相對 外省人,本省人生活習慣(例如守規矩,重衛生)以及文化水平差異極大(據聞有外省人以為把水龍頭裝入牆壁就會有自來水),種種原因終由臺北發生緝私隊打傷 煙販引爆全臺民變(政府指有臺共煽動滲透);經過大規模鎮壓(清鄉) ,以最激烈的「烏牛欄戰役」結束(學生軍對抗政府軍)。整個事件死傷逾萬,後繼清算,牽連甚廣。事件伴隨國民黨政府長期歧視本地人政策,成為日後族群矛盾 的記憶傷痕。
要彌補長年的外省/ 本省人之間的矛盾,臺灣的經驗告訴我們民主制度和對人的尊重。民主制度首先根絕了制度上歧視,例如不會因說臺語會被罰錢,政權及公共事務也不會由外省精英 壟斷,恢復社會公義。其次是對人的尊重,臺灣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就以總統身分向受難家屬公開道歉,繼後陸續賠償、恢復他們名譽,各地設置紀念館及紀念碑。
曾幾何時,臺灣大選特別是陳水扁時期,經常以族群矛盾作為動員選票的策略,甚至加以政治消費二二八受難家屬,但至2012年大選以至馬英九執政後,族群議題已被淡化。事實上,社會也不認同操弄族群矛盾。然而,臺灣經驗也告訴我們,憎恨是容易造成,但要彌補是需要長時間、政府的決心,還有機遇及運氣。
讓 人憂慮的是,儘管今日香港回歸狀況與當年臺灣不盡相同,但中港各層面的 急速融合,雙方文化以至生活習慣(不太排隊、讓小孩就地便溺)的差異及生活品質下降(過度擠迫),再加上輸入通漲、地價騰漲及刻板印象,而陸客自由行加速 拉緊港人對大陸人的心結,終以「驅蝗」將兩地矛盾表面化;所以香港現況與當年臺灣已經是本質相同的,只是程度和比例不同。
只 可惜,特區高官並未以此 為鑑,只知奉承上意,斥責「驅蝗」野蠻,卻不知安撫群眾,檢討政策(例如疏導遊客、對違規人士加以警告或處罰、開闢景點、重分配自由行經濟成果)。再者, 由於不見得香港會落實全面民主制度,無法讓港人參與決策,這樣,「驅蝗」也可能愈演愈烈。大家必須警醒,族群間厭惡久則成怨恨,也是二二八事件的社會條件 之一。
from Just Getting By http://1in99percent.blogspot.com/2014/03/blog-post_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