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婷(Annabelle Liang)
BBC商務記者
馬來西亞宣佈將從6月開始削減肉雞出口,原因是該國自身供應不足。在亞洲其他地方,印度已禁止小麥出口,印尼也停止讓棕櫚油銷往海外。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全球面臨幾十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一位農業專家指出,所謂的「食物民族主義」恐將在亞洲興起。
最近幾個月,馬來西亞眾多消費者目睹了雞肉價格飆漲,一些零售商實施限購措施,定明顧客能買多少雞肉。
馬來西亞總理伊斯邁(Ismail Sabri Yaakob)星期一(5月23日)說,這個東南亞國家將停止出口每月多達360萬隻活雞,「直到國內價格與產出穩定為止」。
伊斯邁在一份聲明中說:「政府首要(照顧的)是我們自己的人民。」
鄰國新加坡的雞肉供應有近三分之一來自馬來西亞,當地恐怕將受此政策重擊。幾乎所有活雞都是先進口到新加坡,再屠宰冰鮮。
星期一晚些時候,新加坡食品局鼓勵消費者購買冷凍雞,同時採取行動勸阻搶購。
食品局的聲明說:「雖然冰鮮雞供應或會受短暫影響,但仍有冷凍雞供應可補充不足。我們也建議消費者只採購其所需數量。」
烏克蘭戰火「波及」亞洲
馬來西亞的肉雞出口禁令只是環球食品危機的最新一起事態。世界銀行上月就曾警告說,食品價格破紀錄上漲,將迫使數以億計人民陷入貧困和營養不足。
烏克蘭是主要的小麥出口國,自俄羅斯入侵該國以來,其出口量暴跌。這導致全球小麥價格暴漲,也讓依靠烏克蘭出口的國家開始擔憂本國陷入糧食短缺。
烏克蘭第一副總理尤利婭·斯維裏登科(Yulia Svyrydenko)星期一對BBC說,國際社會應當建立「安全走廊」,讓滯留在烏克蘭數以百萬噸計的穀物離開當地。
在出席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之際,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 執行幹事大衛·比斯利(David Beasley)對BBC經濟事務編輯法伊薩爾·伊斯拉姆(Faisal Islam)形容,俄羅斯堵截烏克蘭糧食出口,是「向全球食品安全宣戰」。
比斯利說:「我們已經在面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糟糕的糧食危機。」
「當你發覺有4億人依靠來自烏克蘭的糧食糊口,而你關閉了供應,外加肥料問題、乾旱、食品價格、燃料價格,我們看到一場地獄風暴在籠罩著整個地球。」
「食品民族主義」作祟?
本月初,依靠小麥為主食的印度下達出口禁令,國際小麥價格隨即再次攀升。新德里政府因應熱浪侵襲導致國內小麥價格升至破紀錄高位,而作出此決定。
在其他主要穀物生產國受乾旱與洪澇災害威脅之際,商品交易人士本來預期利用印度的供應來補充烏克蘭的缺欠。
從加工食品到肥皂,棕櫚油都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最近幾周,因為印尼下令停止棕櫚油出口數周,以平抑國內食油價格,導致國際棕櫚油價格也都飆漲。這道禁令已在星期一屆滿。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助理教授索尼婭·阿克特博士(Dr Sonia Akter)指出,這些都是「食物民族主義」的事例。
她說:「政府頒布這樣的限制,因為他們覺得應該優先保護其公民。」
「參考2007至2008年糧食危機的經驗,可以預期更多國家將加以仿效。這將讓這(糧食)危機與食品價格飆漲情況惡化。」
不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食品科技計劃主任陳維寧教授(Prof William Chen)相信,這些出口禁令只屬於暫時性,而非全面的食品民族主義。
陳維寧教授說:「其他國家也曾對食物商品施加限制,而最終還是解除了。」
「這是對食物價值鏈相連性的最佳詮釋。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在該國人口所需的一切食品需求上自給自足。」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61589460